账号:
密码:
选择类型
出版社
代办站
经销商
普通会员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购书指南
购物车
我的订单
征订单
存书架
小团购
二手书
优惠活动
关于我们
道德教育由“冲突”走向“和谐” - 书评园地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评园地
道德教育由“冲突”走向“和谐”
——教育科学出版社《重建学校精神家园》
罗永华
2003-09-11 10:53:40 来源:
联合国前秘书长加利说:“当今世界面临着社会和道德危机。”而要解决道德危机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靠教育,特别是道德教育,这是东西方的共识。作为“世纪之交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研究”丛书的一种,易连云博士的《重建学校精神家园》在对我国学校德育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进行了全面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主张。这些主张对目前我国德育急需理论指导将有促进作用。
目前,在现实生活中,转型期文化多元和部分价值失落令不少成人和孩子感到不安和困惑,在一些青少年中出现了信仰弱化、自我中心主义膨胀、道德行为失范等问题。作者认为,“现代青少年中种种非道德行为,并非是由于社会进步所导致的道德上的倒退,它恰恰更多表现为一种道德上的无知,缺乏在复杂的社会现实面前的道德选择能力以及以理性和基本道德信念为基础的道德精神。”这说明了道德教育的可能和必要。该书接着指出,严格地说,若认为当代青少年学生是失落的一代和垮掉的一代,“是对当代青少年群体的歪曲,其危害在于,它使我们的社会和教育在埋怨与叹息声中,忘却了对道德教育的反思与改造。”
该书分为“遭遇困惑”、“世纪之思”、“走出困境”等3部分。作者在对东西方学校的道德模式进行评析后指出,“所描述的东西方学校教育模式中,其中一个共同的特点便是强调对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认知”,并提出了自己的主张。首先,构建良好的学校教育生态环境。作者从物理环境、生物环境、社会环境和主体环境这些方面论述了学校道德教育的生态环境,使人耳目一新。其次,重塑师德。作者从唤醒教师爱的情感,强化教师的教育责任感,对教师奉献与牺牲精神的诠释及树立教师踏实的治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等方面,论述了教师重建的问题。第三,将学生作为新道德的主体。
人类对道德需求是源于生命内在的需求,生命的意识是道德的基础。作者认为,“我们在‘生活世界’中所遭遇的还主要不是因物质与技术的压抑而导致人的精神虚幻,而实际上是对生命的忽视和压抑。”现今社会因物质贫乏而导致的生存危机和精神贫乏,使我们生存于其中的“生活世界”失去了往日的宁静。因而,作者认为,“回归‘生活世界’对我们来说还主要不是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给生活所造成的种种异化,而是要关注生命本身,即“以人的生命活动为基础来思考人的存在本身,包括人的道德行为。”由此,作者将德育的创新功能和价值定位在对新生命的创造上,这样也就赋予了德育重要的社会地位。
《重建学校精神家园》
易连云/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
来源:光明日报2003.9.11
本版责编:孟婉霞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全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
安徽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香港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澳门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台湾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
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