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选择类型
出版社
代办站
经销商
普通会员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购书指南
购物车
我的订单
征订单
存书架
小团购
二手书
优惠活动
关于我们
一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力作 - 书评园地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评园地
一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力作
——《中国传统文化通览》评介
李夕聪
2003-09-27 14:51:26 来源:
“让中国的传统文化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这是华人共同的心声。在全球经济逐渐一体化,中华民族日益走向繁荣的今天,诞生了这部由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迄今为止较为
全面的用英汉两种文字系统地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力作《中国传统文化通览》(An Outline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杨敏等教授带着一种时代紧迫感和历史使命感,组织英文、中文、地理、历史等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教授,并力邀北京大学著名专家季羡林先生作为该书的学术顾问,历时五年,六易其稿,终于使之得以面世。本书熔文化传统、历史、人文地理、文学、艺术、民俗礼仪乃至中华武术等传统文化于一炉,且用英汉两种文字,弥补了目前学术界的这一空白。无论对想增长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将此书作为外语阅读材料的中国大学生来说,还是对学习汉语、想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外国留学生来说,都可以从本书中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和裨益。
该书首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成、发展及中西文化交流史做了简要综述,而后分十大专题对“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古代文化成就”“汉字文化”“成语典故与神话传说”“民俗文化”“人文古迹与自
然景观”“中国武术”“中国传统音乐”“中国传统绘画”等富有民族特色的巨大文化成就和文化特点予以全面地介绍,笔调优雅流畅,形式生动活泼,伴以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结合,使本书所涉及的这些传统文化既博大精深,而又不失凝练雅致。每专题既有全面概述,又有重点介绍,点面结合,突出特色。从稍逊风骚的“唐宗宋祖”,到“只识弯弓射大雕”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从“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到“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从“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的历史故都洛阳,到“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文化名城南京。几多兴亡成败,几多忠奸斗争,都汇成了中华古国衮衮不息的历史长河。从被孔子誉为“思无邪”的《诗经》、泽畔行吟诗人屈原的泣血之作
《离骚》、汪洋恣肆的庄子散文,至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之小说等光辉灿烂的古典文学;从画竹有“成竹”、画马有“全马”、画山水之“得其性情”的绘画艺术传统,中国汉字独有的“字如其人”的书法传统,至“上衣下裳”、穿衣戴帽的服饰文化,“吃在中国”的饮食文化,以及茶酒工艺、
历史掌故、神话传说等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传统,无不一一吸纳,一一再现。
在介绍每一种传统文化时,既有权威的史料记载,又有源于民间稗史的神话传说、文人骚客的诗文词曲,融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如在介绍“中国茶文化”时,作者通过详细的史料记载,生动地呈现了茶的发展历史,具有很强的知识性。而且,“酒帜风外,茶枪露中撷”“进得女真千户姝,十三娇小唤茶茶”的名诗佳句;《红楼梦》第四十一回栊翠庵里妙玉精湛的茶道,福建名茶“铁观音”颇含神话色彩的民间传说等等,都使文章充满了引人入胜的趣味。该书的这一特点在介绍
“中国酒文化”时也有明显的表现。行文描写不仅有李白“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杜甫“自称臣是酒中仙,张旭三杯草圣传”等名诗,以及苏轼、辛弃疾之词,都使文章诗意盎然,而且关于“杜康酒”由来的神奇美丽的传说也让文章增色不少。中华古国向来以礼仪著称,酒文化之习俗礼仪更深刻地反映了这一点。尤其是在介绍“酒席上的座次”时,本书结合详细的史料记载,《红楼梦》《水浒传》等长篇古典小说的经典情节,并配以简洁明了的图示说明,生动地勾勒出“酒席座次”这一酒文化礼仪历史承传过程中的演变。
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中国传统文化以其自身的持续性、包容性,从古至今,从未间断过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一千多年来,世界开始以中国的瓷器认识中国,并以英文“China”(瓷器)命名中国,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引领世界文明发展的脚步,明代郑和七次下西洋播撒中华古国先进文明的火种,直至近代的“西学东渐”思潮。这一切都向世界证明: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中国已成功地加入WTO,2008年世界聚首北京奥运,21世纪的国际舞台向中国展示了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发展空间,让中国的传统文化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当代学者同仁义不容辞的责任。
本书的编写者本着与时俱进、完善自我的开创精神,编写了这部英汉版《中国传统文化通览》教材,试图将传统文化不朽的价值世界化和现代化。需要提及的是,生活在有着五千年文明古国的炎黄子孙,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都会不自觉地受着传统文化的熏陶,但真要说说何谓中国传统文化,我们中许多人则说不出个一二三,还不如有的西方人了解得多。在中华民族日益强大、世界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我们一切有志者特别是当代大学生都肩负着传播优秀中国传统文化的使命。但他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往往只是散金碎玉似的,缺乏全面性和系统性。西方优秀文化我们固然应该吸收,但在吸收的同时,我们更不能忘了传播自己的优秀文化。相信该书不但能赢得各大专院校广大师生及热爱传统文化的英语爱好者的喜爱,也必将赢得热爱中国文化的国际友人的喜爱。
《中国传统文化通览》 (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来源:新闻出版导刊2003.9
本版责编:孟婉霞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全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
安徽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香港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澳门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台湾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
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