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我们已经提出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并正在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主线着力建设和完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一系列新的理念和设计贯穿从普通高中到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修订,这些理念和设计的落实需要整个教育系统所有人形成共识,共同学习在面向未来的教学体系中需要具备的各种能力。正因如此,我们的任务非常艰巨。假如我们都把自己认定为教育工作者——不管是实践者、研究者还是决策者——我们要共同献身于教育事业的话,哪怕这条道路再艰难,都得去走。
核心素养是个人在信息化、全球化、学习型社会,面对复杂的不确定的情境时,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观念、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强调的关键是价值观,强调对真实、复杂性问题的解决能力。
指向核心素养的教育变革是一个系统的变革。第一,我们需要以核心素养为指引提炼各学科的大观念、大概念,也就是要通过提炼各学科在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中可能和应该做出的贡献,贯通从知识点走向学科育人目标的全程。第二,我们需要以核心素养为指引和依据来选择学习内容,也就是解决“学什么”的问题。在国家层面,反映为教材的编制;在学校和教师层面,表现为依据学情对教材进行校本化、生本化的探索。第三,我们需要设计保证核心素养目标得到落实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也就是解决“怎么学”的问题。要从“以知识为本”的教学转变为“以核心素养为本”的教学,从“以讲授为中心”的课堂转变为“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第四,我们需要设计与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目标和方式相适应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评价将引导和促进教师在教学中坚持和坚守素养目标。
核心素养培育的落实不仅仅是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变更,更是以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变革为保障的系统变革。要真正实现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改变,需要深刻理解人是如何学习的,需要回归学习的本质,回归学习是对问题的探求。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既能够对外部世界有深入的探求,又能够实现对自己精神家园的建构,这应该是学习的本意。因为学习不再只是把外部世界的知识装进脑袋里,而更应该是学习者在持续地自我发现问题和自主解决问题中,探索世界,认知自我,发展理性。
项目化学习是体现这种学习本质的方式之一。项目化学习要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又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去发现新问题,呵护和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探究并体验包括学科知识在内的外部世界,发展对学科以及外部世界的内在兴趣。项目化学习最重要的价值是对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探求,这是学习的本质。探求的过程不仅仅是实现对外部世界的探索,而且要在对外部世界的探索中不断追问自己,不断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念,不断形成自我的精神世界。这是需要我们在未来的学习中大力倡导的。 今天在我国的教育背景中探讨项目化学习,要立足于我们国家基础教育课程变革的整体环境。项目化学习的探讨和推进不是孤立的,而是要上联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下接对学生学习质量的追问,考虑学生的知识学习逻辑和项目逻辑之间的关系。
项目化学习是有思维含量和思维发展意义的学习。项目化学习要让学生透过问题的情境看到问题的本质,要在实际问题的探究和解决中,调动和激活相关的知识,形成可迁移的思维方式,并在项目的完成中实现对不同学科知识的深度理解。从这个意义上说,项目化学习是创造条件让学生不断迸发思维火花、产生精彩观念的过程。 项目化学习要让学生热情而有创意地生活。我们的孩子不能只是学科知识的复制者,而应该是有灵动生命的生活者。项目化学习真实性情境的特征联结了生命、学科和世界,赋予他们探究的双眼、具身的体验,促进他们更热情、更自由、更富有创造性地投入到对世界的探索中。
项目化学习要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意义。我们的老师经常会问一个问题:我花比较少的时间就可以把知识教给学生了,而让学生自己去探究需要花很长时间,那教学有效性体现在什么地方?我想,现有知识传授过程中的有效和无效上面,还应该有一项“意义”原则。所谓“意义”,就是人生活的目的,即谋求人与世界更好地相处。具体就是谋求完善自我,完善与他人及社会的关系,谋求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个意义是在所谓有效与无效之上的。更好地实现这个意义就是有效。当这个意义无法实现的时候,再多的用符号表达的知识记忆,其意义也是缺失的。项目化学习的过程和成果都应该让学生获得学习的意义。
在这样的学习中,教师的责任是什么?教师要在教学中创造鲜活的、智慧的、符合人的学习成长规律的生活,而不是把教学作为一套机械、僵化、背离人的学习和成长规律的操作程序。项目化学习是教师和学生合作展开有意义的探究的过程,在探究中表达并实现自己的思想和意义。
在复杂的、变动不羁的时代,教育有自己的使命、理想和追求。素养导向的教育变革是这个时代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使命,需要我们安静和专业地去对待。我相信,只要我们认准一个目标,脚踏实地地去做,目标就一定会实现。学习基础素养项目组6年来的研究和实践历程能够表明,长期扎根于学校课堂的实践和探索,始终致力于素养在课堂中的落地转化,最终是能开花结果的。我们高兴地看到,实践中正在涌现一批生动活泼地探索项目化学习的学校和教师,这是令人振奋的事情。我们需要更多的前行者和探索者,不畏艰辛,勇于思考,积极开拓,让这场静悄悄的变革、意义深远的变革在更多的课堂里生根、开花、结果。
本文节选自《跨学科项目经典案例:太空探索“家”》一书,教育科学出版社2021年3月出版。(订购)
来源:教育科学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