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甘鹿西卡——走近中医文化》:眼保健操,要做对才有用 - 精品书摘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精品书摘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甘鹿西卡——走近中医文化》:眼保健操,要做对才有用
2021-07-06 09:15:22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鹿爸爸发现,每当课间做眼保健操时,同学们都在下面搞小动作,有交头接耳说悄悄话的,有装装样子实际上是闭着眼睛睡觉的,有传小纸条的,还有按错穴位的……

  鹿爸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不好好做眼保健操,眼睛近视了,戴着厚重的眼镜可就不美了。你们也不想以后被叫‘四眼妹’‘四眼仔’吧!”

  鹿爸爸继续说:“长时间用眼,使眼睛处于紧张状态,久而久之就成了近视眼。眼保健操是针对造成近视眼的原理,运用医学中的推拿、穴位按摩等方法,综合而成的预防近视的措施。在整个人体中,经络系统与血液循环系统相似,也是分布于全身的。眼保健操的穴位按摩,就是起到疏通经络的作用,属于物理疗法。这种微弱的穴位按摩刺激,可以通过神经的反射,加强整体组织的新陈代谢,改善和促进血液循环,消除和调节眼部紧张,恢复人体的生理机能,从而起到预防近视的作用。”

  所谓近视,就是看近处清楚,而看远处模糊不清。近视发生的原因有先天和后天两种。先天的近视和遗传有关,就是父母近视,孩子也容易近视,但并不是说小孩生下来就会近视,而是因有先天的因素,加上不良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才会导致近视。后天的近视与长期不恰当的用眼有关,如在光线不足的情况下看书写字,或书本与眼的距离过近、歪头看书、躺着看书等,都会使眼睛疲劳而产生近视。

  研究认为,眼保健操确实可以缓解视疲劳,在正确做眼保健操的情况下,对近视防控确实有作用。眼保健操是预防近视的一种方法,要鼓励孩子正确做眼保健操,但并不是说做了眼保健操就百分之百不得近视。

  鹿爸爸开始手把手演示做眼保健操。

  第一步:按揉攒竹穴。

  用双手大拇指螺纹面分别按在两侧穴位上,其余手指自然放松,指尖抵在前额上。随音乐口令有节奏地按揉穴位,每拍一圈,做四个八拍。

  第二步:按压睛明穴。

  用双手食指螺纹面分别按在两侧穴位上,其余手指自然放松、握起,呈空心拳状。随音乐口令有节奏地上下按压穴位,每拍一次,做四个八拍。

  第三步:按揉四白穴。

  先以左右食指与中指并拢,放在靠近鼻翼两侧,大拇指支撑在下颚骨凹陷处,然后放下中指,在面颊中央按揉。注意穴位不需移动,按揉面不要太大。每拍一次,做四个八拍。

  第四步:按揉太阳穴刮上眼眶。

  用双手大拇指的螺纹面分别按在两侧太阳穴上,其余手指自然放松,弯曲。伴随音乐口令,先用大拇指按揉太阳穴,每拍一圈,揉四圈。然后,大拇指不动,用双手食指的第二个关节内侧,稍加用力从眉头刮至眉梢,两个节拍刮一次,连刮两次。如此交替,做四个八拍。

  第五步:按揉风池穴。

  用双手食指和中指的螺纹面分别按在两侧穴位上(后颈部,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陷窝中,相当于与耳垂齐平),其余三指自然放松。有节奏地按揉穴位。每拍一次,做四个八拍。

  第六步:揉捏耳垂,脚趾抓地。

  用双手大拇指和食指的螺纹面捏住耳垂正中的眼穴,其余三指自然并拢弯曲。用大拇指和食指有节奏地揉捏穴位,同时用双脚全部脚趾做抓地运动。每拍一次,做四个八拍。

  人体内,遍布着运行气血、联系脏腑的通道——经络,如果说人体是一个城市,十二经脉就是十二条联通各个站点的地铁。倘若气血的运行受到阻碍,就会在经络上有所表现。同样,如果腑脏中有异常,与它们相关联的经络也会产生变化。

  而这些“地铁”经过的“站点”,就是穴位。在十二条“地铁”上,总共有大约360 个“站点”。如果身体发生异常,穴位就会发出“警报”来提醒人们。穴位能表现身体的异常,我们也能通过刺激穴位,让气血通畅,让疾病得到治疗。

 

  本文摘自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甘鹿西卡——走近中医文化》(订购

图书信息

2020年广州科普创新奖科普成果奖三等奖

甘鹿西卡——走近中医文化》(订购
青莲花

  《甘鹿西卡——走近中医文化》是一本面向青少年的健康通识教育和科普图书。给中国儿童带来了耳目一新的中医药科普教育,通俗易懂、寓教于乐,是不可多得的儿童科学实用读本。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有趣的漫画描绘甘鹿西卡的生活,旨在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孩子在趣味横生的阅读体验中得到中医文化的普及,更重要的是引导青少年正确管理自己的情绪,及时梳理和调节心理问题,提升精神状态,从而树立健康的生活观念,培养独立自主的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本书内容包括:中医的基本观念,中国古代名中医介绍,饮食平和,作息健康,适度运动,劳逸结合,每种情绪的特点,五脏六腑的个性,体质介绍,人的生命过程,劳累过度和中暑等小毛病的处理方式,合理控制体重,中医基础知识竞赛,意外伤害的处理方法,假期过后的心态调整等。

来源: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本版责编:金洋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