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西北大学出版社《野蛮的反常:巴鲁赫•斯宾诺莎那里的权力与力量》 - 专家推荐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专家推荐
西北大学出版社《野蛮的反常:巴鲁赫•斯宾诺莎那里的权力与力量》
2021-07-08 09:56:11  来源: 西北大学出版社 
 

野蛮的反常:巴鲁赫•斯宾诺莎那里的权力与力量》(订购
978-7-5604-4744-5
安东尼奥•奈格里
赵文
西北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在本书中,作者将斯宾诺莎的《论神、人及其心灵幸福》《笛卡尔哲学原理》《形而上学思想》《神学政治论》《伦理学》《政治论》连贯为了一个具有内在难题性关联的整体,揭示出斯宾诺莎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实践性,作者本人无疑继承了他所解读的这种政治的形而上学,并展望了它在当代语境中的活力。更重要的是,作者后来创造的“诸众”哲学和“社会智能”及“帝国”概念都可以在本书中找到理论基础。

  作者简介:

  安东尼奥•奈格里(1933— )意大利当代著名哲学家。毕业并任教于帕多瓦大学哲学系,曾因从事激进政治行动入狱,后流亡法国,在文森大学(巴黎八大)和国际哲学学院任教多年,与德里达、福柯和德勒兹等法国著名哲学家共事。他与迈克尔·哈特合作发表的三部曲《帝国》《诸众》和《大同世界》已成为当代政治学的经典。对斯宾诺莎政治哲学的激进阐释则构成其思想的基石,这方面的代表作有《野蛮的反常》《颠覆性的斯宾诺莎》和《斯宾诺莎那里的民主与永恒》。

  译者简介:

  赵文,北京大学文学博士,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主要从事西方批评理论、文学批评思想史、近代唯物主义思想史方面的研究工作,同时进行学术文献的翻译及相关研究。代表性译作有阿尔都塞《马基雅维利和我们》(收入《哲学与政治:阿尔都塞读本》)、阿甘本《无目的的手段》、巴利巴尔《斯宾诺莎与政治》、韦纳《福柯:其思其人》等。

  名家推荐:

  斯宾诺莎思想在西方形而上学史中构成的这种差异,代表了现代思想理论发展的最高点。换言之,斯宾诺莎思想在我们看来代表了克服资产阶级思想中种种二律背反的一种策略。但因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本质上建立在这些二律背反的基础之上,这种克服也直接就是对这种意识形态的克服。斯宾诺莎把在其直接性之中的存在向我们给予出来。斯宾诺莎消灭了存在的联系及中介和资产阶级权力的联系及中介之间的同族关联。斯宾诺莎使世界成为了一个欢快建设的场所,这建设源于人的直接需要。 ——奈格里

  奈格里勾勒出了斯宾诺莎那里存在的一种演变:从进步的乌托邦到革命的唯物主义的演变。有一则轶事说斯宾诺莎本人非常钦佩西班牙那不勒斯革命者马萨尼埃罗(尼采也说过轶事与“思想家生活中的思想”有着重要的关联),而奈格里或许是第一个对此轶事赋予其全部哲学意义的人。 ——德勒兹

  《野蛮的反常》特别引人注目的地方在于其解读方式的巨大的阐释力量,而这种解读本身也堪称“野蛮”,它在真正意义上做到了对一种思想的复活。 ——马舍雷

  目录:

  第一章  荷兰的反常者
  1. 一个形象的难题
  2. 斯宾诺莎的书房
  3. 革命及其边界

  第二章  斯宾诺莎圈子的乌托邦
  1. 意识形态张力
  2. 方法和真观念:策略与落差
  3. 存在论厚度

  第三章  初次奠基

  1. 作为第一原则的无限性
  2. 无限之组织
  3. 世界的悖论

  第四章  意识形态及其危机

  1. 作为意识形态的斯宾诺莎主义
  2. 巴洛克的斯宾诺莎
  3. 危机的极限/批判的临界点

  第五章  体系的中断

  1. 想象与构成
  2. 哲学与战术
  3. 战争的地平线全景

  第六章  野蛮的反常

  1. 适度与不平衡
  2. 占有与构成
  3. 生产力:一个历史反题

  第七章  二次奠基

  1. 自发性与主体
  2. 作为组织过程的无限
  3. 解放与限界:反乌托邦

  第八章  现实的构成

  1. “Experientia sive praxis”
  2. “Tantum juris quantum potentiae”
  3. 构成/制宪、危机、规划

  第九章  差异与未来

  1. 否定的思想和构成性思想
  2. 伦理学与反乌托邦的政治学
  3. 构成与生产
  

  来源:西北大学出版社


本版责编:金洋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