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很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把低碳经济作为培育新的国家竞争优势的制高点,竞相发展低碳技术与低碳产业。对中国而言,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是承担防止全球气候恶化责任的需要,也是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的方向。过去,中国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三高”特征引发资源过度消耗、生态环境恶化、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等诸多问题。因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新的国家竞争优势,必须积极发展低耗能、低污染、低排放“三低”特征的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经济学理论指导。随着发展低碳经济成为世界各国的重要需求,并将成为未来世界经济的主流,学术界对于低碳经济的研究趋于活跃。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杨玲推介的几本书都是关于低碳经济研究的专著,涉及低碳经济量化模型研究、中国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中国低碳电力法律制度研究、低碳经济视角下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的就业效应与实现路径研究等多个方面。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杨玲
01 低碳经济量化模型研究(订购) 廖明球 等 著

本书包括两部分研究成果:一是“北京市低碳经济量化模型与政策研究”,为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二是“中国低碳经济统计数据库及其量化模型研究”,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
02 低碳经济视角下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的就业效应与实现路径研究(订购) 李晓曼 著

本书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探讨了低碳经济下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就业效应。理论层面,从低碳经济角度分析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就业效应已经成为劳动经济学研究蓬勃发展的领域,可为劳动经济学以及能源气候等方面的专家进一步开展研究提供支撑。实践层面,低碳经济是全球经济的发展方向,深入分析可再生能源产业对就业的影响效果,可为政府提供参考。
03 中国碳排放总量确定、指标分配、实现路径机制设计综合研究(订购) 王文举 等 著

本书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我国碳排放总量确定、指标分配、实现路径机制设计综合研究”和北京市属高校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养计划“长城学者”资助项目“碳排放与博弈计量研究”的研究成果。本书采用博弈论、机制设计理论、投入产出、计量经济理论、可计算一般均衡等方法,深入研究了我国碳排放总量的确定,指标在不同时期、不同产业、不同地区之间的分配以及碳排放目标的实现与机制设计问题,并利用动态模拟方法进行模拟研究,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提供了指导与借鉴。
04 中国低碳电力法律制度研究(订购) 杨春桃 著

本书充分考虑了低碳电力的自身特点,立足国内法,借鉴国外法,对中国低碳电力法律制度进行了专门性研究。选题具体实证,能够结合我国碳排放大国和高碳电力亟待转型的现实展开研究,从理论上来说有助于丰富和完善电力制度理论,从实践上来说对对于我国进行低碳电力法律制度的设计具有较大的借鉴意义。
05 碳税、规模经济与重工业产业组织结构的调整:以钢铁业为例(订购) 陈明生 著

本书以规模经济理论为分析框架,深刻把握碳税征收、企业经济效益、能源效率、规模经济与重工业产业组织结构调整之间的关系,研究不同碳税方案对钢铁业不同企业的影响,根据产业尤其是企业对于碳税承受能力来确定合理的碳税税率水平,使碳税征收成为杠杆,促进产业组织结构的调整,提高重工业能源使用效率和节能减排水平,最终使国家走出或者保增长或者促减排的两难困境。
06 中国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基于能源消费的视角(订购) 王永哲、马立平 著

本书在对国内外众多学者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总结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环境经济学、能源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等理论与各种统计研究方法,分别从总体水平、产业层次、区域层次的角度对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和较为系统全面的研究。
来源: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