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烦恼,想要读一本经典英文小说,却总不能坚持到底?或者看完一篇文章,记忆里却只有残碎的片段?你是否有自己创作英文故事的愿望,却苦于无从下笔?
武汉大学出版社《英文小说名篇导读:从文字到光影的嬗变》精选六部深受各国读者喜爱,并被改编为电影的19—21世纪英美现当代文学代表作品,以英文电影为切入点,以电影影像为“脚手架”,帮助读者理解情节,欣赏经典光影与文字。
在这本书里,读者可以细读英文小说名篇片段,并深入了解小说的历史背景、创作特点、作者的写作风格,写作目的等;可以赏析根据小说名篇改编的经典电影,通过光影与文字的交织了解书中所展示的时代特点与人物性格;还可以阅读文学作品与电影作品的比对和不同艺术体裁对相关故事的特色诠释。
以下选自本书上篇《杀死一只知更鸟》的导读评论。编者在原文基础上有删改。

《杀死一只知更鸟》是美国作家哈珀·李的代表作品,1961年获普利策奖。该小说被美国《时代周刊》杂志评为中学生必读的十大经典书目之一,被翻译成四十多种文字。
小说于1962年改编为同名电影,主人公阿蒂克斯在好莱坞明星派克的精彩演绎下成为大银幕里经典的英雄形象,成为无数读者和观众心中的偶像。影片遵循忠于原著的原则,采用倒叙的方式,以儿童的视角展开,很好地展现了英美文学艺术的魅力,体现出文学对电影的影响力以及电影对文学的重塑和升华。


小说和电影,豆瓣评分都很高
原著小说以及改编电影之所以双双获得巨大成功,并散发经久不衰的魅力,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小说揭示的普世价值:一是我们对他者的认识和接受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二是法律与公平会因为人与人之间的权利和等级关系变得复杂纠结。
哈珀·李在小说中论述的正义与平等、孤独与勇气等主题,在读者和观众之中产生强烈共情,这正是小说的生命力所在。
正义与平等的教养:小说的精神依归和价值支柱
古老的梅科姆镇地处美国南部亚拉巴马州偏僻一隅,由于战争的惨败以及由此而引发的庄园经济的解体、种族矛盾的激化等,元气大伤的南方成了一个心理发育畸形的孩子,在回忆与封闭中顾影自怜。
小镇在大萧条时期更显落后、闭塞、衰败,镇上的人们无所事事,因为“没见有东西卖,而且也没有钱买”,死气沉沉的小镇,到处弥漫着贫穷、愚昧、冷漠、种族歧视、等级偏见、宗教压制、畸形教育……
而故事里的小主人公斯科特就要幸运很多,她和哥哥杰姆在律师父亲阿蒂克斯春风化雨般的耐心引导下,培养了受益终生的正确价值观和良性道德观。

阿蒂克斯和斯科特的扮演者现场工作照
1.尊重他人、关心他人的社会关怀意识
作者哈珀·李首先设置了一些典型的哥特场景,营造了神秘、阴森、恐怖的氛围。
比如颇具哥特色彩的建筑——拉德利家的房子,里面锁着怪人拉德利,拉德利很少露面,几乎足不出户。在童年时期的杰姆和斯科特以及他们的小伙伴迪尔眼里,拉德利就是恐怖的代名词。
他们听说:拉德利是个恶毒的幽灵,吹口气就能让杜鹃花在寒流中冻僵,任何发生在小镇上的罪行,不管大小,都是他的功劳,他生吃松鼠,手上满是血迹,牙齿烂黄……
孩子们既恐惧又好奇,时不时想去拉德利家突袭和探险。父亲阿蒂克斯禁止他们去打扰拉德利一家,他说:“直到你们能从他人的角度去考虑事情,直到你们设身处地地去考虑问题,你们才能真正理解一个人。”这是他的格言,也是后来孩子们的人生箴言。

斯科特与怪人拉德利
兄妹俩后来了解到,拉德利其实是残暴父亲的牺牲品,孩提时的拉德利聪明活泼,只因淘气犯了点错误,就被专横跋扈的父亲禁闭在家中,以终日不许出门作为惩罚。
可以想象,这样一个封闭的家庭,一扇常年落下的百叶窗,拉德利在一个角落里,从百叶窗的缝隙中,观察着外面原本也同样属于他的世界。
本来完整的图形,在他的眼中,却是斑斑点点,这种压抑的生活,直接导致其思想上的不健全。终于有一天,他用剪刀扎向父亲的大腿……从而导致后面关于他的各种恐怖谣言。
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逐渐意识到,拉德利其实是一个善良的人:杰姆被刮破的裤子是他补的;树洞里的糖也是他留给孩子们的;当镇上发生火灾时,斯科特身上的毯子也是他披上去的;而当斯科特和杰姆遭到尤厄尔报复袭击时,也是拉德利及时出现救了他们的性命,到故事最后,拉德利在斯科特心里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怪人拉德利的礼物
拉德利外表虽然丑陋但内心美丽,而孩子们也学会了第一课:要善解人意,尊重和理解他人并和所有的人都和谐相处。
此时斯科特对爸爸说,“杀死拉德利就等于杀死一只知更鸟”。从这句话我们看到了小主人公的成熟,她学会了分辨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她知道拉德利是个好人,善良无辜的人,她在爸爸的道德观和教育方法指导下,感到了善意,懂得人性本善的道理。
2.坚持勇敢、善良、正义的成长征途
第二堂课是阿蒂克斯通过杜博斯太太教授的。
杜博斯太太一方面是个脾气暴躁的种族主义者,因阿蒂克斯为黑人汤姆辩护而诋毁他。另一方面她勇敢地与鸦片作斗争,她为干干净净地离开这个世界决定停用可缓解疼痛的吗啡,而且她忍住剧痛坚持到了最后一刻。
阿蒂克斯尊重她,并称赞她有“真正的勇气”。阿蒂克斯让孩子们为杜博斯太太多读一星期的书,让他们记住她生命最后的表现。然后告诉他们,“勇敢是:当你还未开始就已知道自己会输,可你依然要去做,而且无论如何都要把它坚持到底”。
因此第二节课就叫:勇敢。
曾被称为“神枪手”的阿蒂克斯,为保护人们的安全不得已才勉强地端起步枪射杀疯狗。因为他想要儿女们懂得,以猎枪为代表的武器和武力并不是真正的勇敢。
而他本人,并没有带任何武器守护在关押汤姆的监狱门口,只身面对闹事民众,甚至在与尤厄尔的斗争中也拒绝持枪防护。

电影截图:枪法入神却拒绝持枪防护
尽管遭到多次威胁,他依然无动于衷,坚持为汤姆辩护,以身作则地为孩子们证明真正的勇敢是对正义的一如既往的坚守与对善良的始终不渝的坚持。
当斯科特问莫迪小姐为什么阿蒂克斯不再用枪时,她答道,“如果说你们父亲有什么特殊的地方,那就是他的心灵是文明进化了的,枪法好是上帝给的礼物,是一种才能……他也许意识到上帝给了他一个对其他动物不公平的优势,于是就把枪放下了”。
阿蒂克斯作为正义勇敢的化身,其形象更加鲜明突出,他为孩子们的成长树立了榜样,使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知善恶、明是非,并且渐渐学会如何成为善良、正直的人。
3.追求平等、民主、自由的人文精神
人如果要分出等级,那么只会在人格上、道德上,而不是在金钱、肤色、名誉、地位和样貌上。
阿蒂克斯从不因为一个人的长相或者肤色来差别对待他人。他对待有钱人和怪异的人是同样的态度。他为汤姆辩护,是为了消除人们对于黑人的偏见,动摇人们深信不疑的标准。他一而再再而三地声明卡波妮的重要地位,是因为他从心底里尊重她,将她视为令人敬重的朋友,而不是符号化、标签化的“黑人”。

阿蒂克斯为黑人汤姆辩护
他不准孩子们打扰拉德利先生,是因为他尊重拉德利的生活习惯,不希望孩子们的幼稚举动伤害到他。“歧视”两个字从来都不在他的解读范围内,他一直要求自己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力求最客观地了解他人的面目和意图。
人人生而平等还体现在家长和孩子之间。
阿蒂克斯始终认为,孩子并不是低于大人一等的生物,他们有自己的思维,能够根据事实进行理解和阐释。家长应该引导他们积极地对问题做出反馈,帮助他们提高自我思考能力,而不是以一种散漫的、敷衍的、不负责任的态度对待孩子的提问。
正是这样的“平等对话”的思想,让阿蒂克斯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没有与他们产生任何不良的冲突。

斯科特不愿意穿得像个淑女
阿蒂克斯从不强行要求他们去做什么,当斯科特不愿意穿得像个淑女,而是整天套条牛仔裤愉快玩耍时,阿蒂克斯默许了她这种“不合规矩”的行为;当斯科特闹脾气不去上学时,阿蒂克斯并没有摆出父亲的威严,逼迫她继续去学校听课,而是询问她不去学校上课的原因;当得知自己的方法受到老师的批判让女儿心生辍学的想法时,他希望女儿不要与老师产生直接的冲突,而是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看待这件事情。
同时,他也与女儿达成了一个协议,解开了女儿心理的症结。阿蒂克斯与女儿约定,如果她继续上学的话,他就继续教她读写,只是这一切都是保密的,他将之称为“一项没有仪式的协议”。这样,既没有破坏老师在女儿心目中的形象,又没有让女儿对上学产生抵触心理。
阿蒂克斯始终坚持“平等对话”,他理解孩子的任性、随意、自由奔放,并且从来都不强求他们进行改变,他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积极贯彻“平等对话”的方式,让孩子感受到父亲的关心,并且鼓励孩子进行思考,帮助他们树立良性思维——从他人的角度看待问题。
孩子从未受到过刻板的、严厉的说教,而是在父亲温暖平和的交往模式中慢慢树立正确的三观。

“杀死拉德利就等于杀死一只知更鸟”
《杀死一只知更鸟》是一部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美学特征的文学著作,读者在儿童视角的引导下,在怀念过去时光的氛围中,收获到一份美的体验和享受,产生强大的共情力。
斯科特的成长过程是所有青少年成长的一个缩影,它揭示了作者对社会平等、正义以及和谐的深深关注,还有对杰姆、斯科特兄妹为代表的新生代寄予的热切期望,然而,新生代追求社会平等之路却是任重而道远。
图书信息

武汉大学出版社《英文小说名篇导读:从文字到光影的嬗变》(订购)
《英文小说名篇导读:从文字到光影的嬗变》聚焦六部改编为电影的英美小说名篇,探讨小说与电影不同的表达形式。
全书分为上篇、中篇和下篇三个部分。上篇是由编者撰写的六部英美小说评论,实现从文字到光影的整体鸟瞰。中篇内容源于以产出为导向的真实课堂,撷取六部小说中的一个章节,从小说文本和影视赏析两方面设计教学任务,实现从文字到光影的具象体现。下篇是学生创作荟萃,学生在学习上篇和中篇内容后融会贯通,在课堂内外完成极具创意的作品。
本书适合于作为英语语言文化类通识课教材,也适合对于英美文学作品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来源:武汉大学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