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孙中山民生思想研究》 - 精品书摘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精品书摘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孙中山民生思想研究》
金冲及
2021-10-11 09:03:47  来源: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孙中山民生思想研究》(订购

  编者按:历史的记忆,总是闪烁着微茫的灯火;文明的脚步,一直在探索中风雨兼程。110年前,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掀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之际,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特推出纪念辛亥革命文章。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革命运动,这次运动始终与一个历史人物紧密联系在一起,他就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

  正如金冲及先生在《孙中山民生思想研究》一书的序言中所说,作为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先驱的孙中山是20世纪中国站在时代前列的三个伟大人物之一。他有着宽广的世界眼光和宏伟的气魄,他的三民主义思想在当时是最进步的思想。经过他的倡导和实践,使这种思想成为众多人的共识,影响了不止一代的中国人。今天我们还把自己看做孙中山开创的事业的继承者。这是他的伟大历史功绩。

  金冲及(1930年— ),男,上海市人。著名的辛亥革命史和孙中山研究专家。原中国史学会会长。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历任复旦大学团委书记、教务部副主任、教学科学部副主任,中共中央华东局、上海市委《未定文稿》主编,文化部政策研究室研究人员,北京文物出版社副总编辑,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学术委员,复旦大学、上海大学历史系兼职教授,中国史学会常务理事,孙中山研究会秘书长、会长,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孙中山是20世纪中国站在时代前列的三个伟大人物之一。

  孙中山有着宽广的世界眼光。可以这样说,在他以前的中国先进人物还只是以中国的眼光来看世界,而他却能以世界的眼光来看中国。他的名言:“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在他看来,民族主义也好,民权主义也好,民生主义也好,都是世界潮流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一定会实现的。因此,不论遇到多么严重的困难和挫折,他从来都没有灰心过,没有动摇过自己的信念,始终充满乐观的精神,愈挫愈奋,鼓舞并带动人们不断前进。

  孙中山有着宏伟的气魄,总在思考和探索那些对中国有全局性意义的问题。近代中国面对的问题可说是千头万绪。在他以前做出过重要贡献的思想家和政治家,许多人往往只是就事论事地提出一些应对当前问题的具体意见,或是在某些方面提出过超越前人的见解。孙中山却能在如此错综复杂的问题中提纲挈领地提出民族独立、民主政治、民生幸福三大问题,也就是人们所说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并且提出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来实现它。这在当时是最进步的思想。经过他的倡导和实践,使这种思想成为众多人的共识,影响了不止一代的中国人。今天我们还把自己看作孙中山开创的事业的继承者。这是他的伟大历史功绩。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是一个相当完整的思想体系。以往,人们对他倡导的振兴中华和建立共和政体这两方面的研究成果十分丰富。相对说来,对民生主义的研究要薄弱得多。这不奇怪,就在辛亥革命时期的同盟会员中就有一民主义、二民主义、三民主义的说法,反映出许多人对民生主义缺乏认识。就是孙中山的得力助手胡汉民,最初也曾对民生主义抱着怀疑的态度。

  其实,在孙中山的思想体系中,民生主义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他说过:“民生主义如果能够实行,人民才能够享幸福,才是真正以民为主;民生主义若不能实行,民权主义不过是一句空话。”在他看来,求得民族独立和民主政治,最终还是为了实现民生幸福。

  在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中,有两点是特别值得注意的。

  第一,必须振兴实业,也就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工业化,才能使民生幸福。用他的话来说:“中国乃极贫之国,非振兴实业不能救贫。仆所抱三民主义以民生为归宿,即是注重实业。”

  既然中国是“极贫之国”,又怎样能使“振兴实业”不致成为一句空话?孙中山认为很重要的一条是要实行“开放主义”,不能闭关自守。他说:“三项皆须利用外人:一、我无资本,利用外资;二、我无人才,利用外国人才;三、我无良好方法,利用外人方法。”孙中山是很有民族骨气的。他又说:“惟止可利用其资本人才而主权万不可授之外人。”孙中山这些思想是十分精辟而鲜明的。可是,当中国还处在国力贫弱、听任列强宰割的情况,又怎么能做到在不损害主权的前提下取得外国列强在以上三方面的援助呢?他提出的原则是完全正确的,但要见诸实行仍只能是一句空话。这是客观历史条件的限制造成的,不能苛求于前人。

  第二,在振兴实业的同时,孙中山又把社会公平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他回忆19世纪末在欧洲进行实地考察中得出的新认识,说:“两年之中,所见所闻,殊多心得。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予欲为一劳永逸之计,乃采取民生主义,以与民族、民权问题同时解决。此三民主义之主张所由完成也。”他又说:“民生主义者,则为打破社会上不平等之阶级也。”他所以要提倡“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都是出于这个目的。

  在理论上,孙中山受美国学者亨利·乔治的著作《进步与贫困》的影响很大。这本书的书名就把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刻内在矛盾点得很清楚:在美国这样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中,社会经济虽然取得极为显著的“进步”,但相当多民众的生活仍然十分“贫困”。孙中山力图避免这种状况未来在中国出现。有时他甚至说“民生主义即社会主义”。不过,他认为中国的实业初兴,贫富分化还不明显,因而可以用温和的方法防止贫富悬殊这种悲惨情景出现,避免日后社会革命的发生。

  这种学说自然和科学社会主义并不相同,但他对社会主义的热烈同情是毫无疑义的。一百多年前,当中国众多先进分子还醉心于向西方国家寻求真理,把它们看得似乎完美无缺的时候,孙中山已敏锐地察觉到西方社会中存在着阴暗面,特别是贫富悬殊现象的出现,希望未来的中国不要亦步亦趋地重蹈它们的覆辙。在当时的中国,具有这样认识的能有几人?

  总之,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内容丰富,富有前瞻性。对我们来说,是一笔珍贵的精神遗产,而我们对它的研究实在太不够了。

  王杰所著《孙中山民生思想研究》一书对孙中山民生思想中的许多重要问题都做了寻根探源的研讨,很充分地利用了几十年来海内外学者对这个问题研究的已有成果,并且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我可以想象,他在写这部专著时付出的“刻苦”努力。读者即便可以对书中有些提法提出自己不尽相同的见解,但认真地读一读这本书一定可以从中得益,为研究孙中山民生思想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出发点。

  本文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孙中山民生思想研究》序言。

来源: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本版责编:金洋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