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听馆长讲钱学森故事》(精彩节选) - 精品书摘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精品书摘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听馆长讲钱学森故事》(精彩节选)
钱永刚
2021-12-09 11:31:01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听馆长讲钱学森故事》(订购

钱永刚 编著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他是杰出科学家,美国人称他“一个人抵得上5个海军陆战师”;他是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坚信“外国人能搞的中国人也能搞”;他是科学家群体中以身报国的代表——钱学森。

  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听馆长讲钱学森故事》,通过110个钱学森生平故事,带领读者重温钱学森成长成才的历程,见证他如何在一次又一次的人生选择中走上科学报国之路。全书以宏大的历史视角,再现了一位爱国知识分子杰出典范对国家和民族的卓越贡献,有利于青少年从小树立爱国主义信念,学习伟大的科学家精神。

  现摘选精彩节选,以令读者先睹为快!

精彩节选

最年轻的终身教授

  1945年的德国之行,使钱学森受益匪浅,他对航空技术、火箭技术的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他的学术研究也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1945年 钱学森在德国)

  1945年11月,由钱学森主持编写的、长达800多页的专著《喷气推进》完成了。这是世界上第一部全面系统论述火箭与喷气推进技术的专著,被美国军方列为空军工程师必学教材,之后的许多年,它一直是美国喷气推进技术研究领域最权威的著作。

  钱学森的一系列研究成果,不仅得到美国军方的欣赏,也得到学术界的高度评价。1945年,34岁的钱学森被加州理工学院聘为副教授。第二年,钱学森又被麻省理工学院聘为航空系副教授,负责空气动力学研究生的教学工作。在学院里,钱学森超越常人的智慧令学生们敬佩不已。

  一次,钱学森正在黑板上解一道十分冗长的数学题,有个同学问了另一道与此题无关但解起来很困难的算题。钱学森当时没有理会,仿佛没有听见,继续在黑板上写着算式。大家以为钱学森没有听到,没想到他完成黑板上的解题后,突然转过身来,说出了那位同学提出的复杂算题的答案。班级里的学生惊呆了: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大脑啊,一边在黑板上演算着冗长的算式,同时还能在脑袋里演算另一道复杂的算题。  

(钱学森在上课)

  1947年2月,不满36岁的钱学森被麻省理工学院任命为正教授,而且是终身教授。那时,美国高校的大多数教授要有超过20年教学和科研经历并且取得杰出的学术成就,才有可能成为终身教授,所以终身教授可谓凤毛麟角。

  钱学森成为了麻省理工学院成立以来最年轻的终身教授。这个记录一直保持了70年,直到2017年,被另一位华人学者打破:34岁的张锋在这一年被任命为该校正教授。

我不能回来为国民党装点门面

  钱学森在美国科学界的名望和杰出的成就,同样也受到国内的关注。

  1944年12月,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发出聘书,拟聘钱学森为清华大学航空工程研究所教授。1945年10月,北京大学校长胡适拟聘钱学森为工学院院长。

  1947年7月,钱学森获得麻省理工学院终身教授一职后不久,得知父亲钱均夫患病,需要进行胃部手术,决定回国探亲。这是钱学森到美国12年后第一次回国。

  这一次回国,钱学森怀着十分复杂的心情。一方面,经过12年勤奋治学,钱学森学有所成,有了报效祖国的能力;另一方面,他回到祖国后,发现自己日思夜想的故土虽然已脱离日寇的蹂躏,却依然满目疮痍、物价飞涨、民不聊生,特别是蒋介石政府撕毁和平协定,发动全面内战,让钱学森非常失望。

  钱学森回国后,成为人们竞相追捧的名人,他应邀在交通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发表演讲,他在演讲中说,美国十分重视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注重科学技术人才的教育和培养,从而经过十几年的艰苦奋斗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炼狱般的洗礼,美国的科技、经济、军事力量迅速发展起来,有可能成为世界上最强的国家。既然工业是国家富强的基础,技术和科学研究就是国家富强的关键。

(钱学森进行讲座演讲)

  钱学森的思想和观点使大家耳目一新,大为佩服。这位年轻的学界翘楚也引起了国民政府的关注,国民政府教育部部长朱家骅亲自向钱学森发出邀请,拟聘他为交通大学的校长。

  然而,钱学森却断然拒绝,他说:“目前国内局势战乱不止,国民党政府腐败无能。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不能回来为国民党装点门面。”

  1944年12月,时任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发出聘书,拟聘钱学森为清华大学航空工程研究所教授。

(时任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发出聘书,拟聘钱学森为清华大学航空工程研究所教授。)

我们该准备回去了

  尽管钱学森在美国科学界已享有盛誉,拥有各种职务、头衔带来的优厚生活,但钱学森报效祖国的初衷从未改变。

  他曾回忆说:“我在美国那么长时间,从来没想过这一辈子要在那里待下去……因为在美国,一个人参加工作,总要把他的一部分收入存入保险公司,以备晚年退休之后用。在美国期间,有人好几次问我存了保险没有,我说一块美元也不存,他们感到奇怪。其实没什么奇怪的,因为我是中国人,根本不打算在美国住一辈子。”

  1949年5月,钱学森收到了在香港大学任教的共产党员曹日昌教授的一封信。他虽然与钱学森并不熟识,但根据党组织的指示向钱学森发出了热情的邀请:“全国解放在即,东北华北早已安定下来了,正在积极地恢复建立各种工业,航空工业也在着手。北方工业主管人久仰您的大名……如果您在美国的工作能够离开,很希望您能很快地回到国内来,在东北或华北领导航空工业的建立。”一直热切关注国内局势的钱学森自然明白,信中的“北方工业主管人”代表的就是中国共产党。

(曹日昌写给钱学森的信)

  不久,他又收到了父亲的亲笔信:“生命仰有根系,犹如树木,离不开养育它的一方水土……儿生命之根,当是养育汝之祖国。叶落归根,是报效养育之恩的典喻,望儿三思。”

  其实,不必父亲提醒,钱学森早已明确自己的决定,在他看来,在美国的所有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日后回到祖国能为人民做点事”。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钱学森激动不已,他告诉蒋英:“祖国已经解放,我们该准备回去了!”

(钱学森与夫人蒋英)

  本文节选自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听馆长讲钱学森故事》。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本版责编:金洋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