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交通大学西迁校址千年地缘文化考》(订购)
李慧 主编
千载风流有继声
1956年,交通大学在她一甲子生日之际从繁华沪上千里迢迢迁至古城西安,从此在这片厚重的黄土地上深深扎根,磨砺铸造出伟大的西迁精神。
西安交通大学独特的地理位置、地缘环境与历史文化背景在全国乃至世界的高校中并不多见。在西迁先驱们选中的这方沃土上,既回荡着邈远深沉的周秦古韵,也散落着庄严典雅的汉唐遗存。
以彭康校长为首的一行先驱,之所以最终选我们脚下这方热土为校址,缘于校址的北面是大唐盛世兴庆宫的遗址,南面是大唐乐游原、青龙寺的旧址,东靠春明门外,西贴东市街内,地跨道政、常乐二坊。
今之兴庆公园西南与交大西北一带,则是开元盛世的“花萼相辉楼”与“勤政务本楼”广场,是帝王向全民宣诏和发布重大决策的地方,也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型皇家广场。如果再往前追溯至汉代,西迁后的交通大学则矗立在西汉上林苑的沃土之上。
西迁校址位于唐朝最繁华的黄金地段上,这就使得每次巨厦新奠、起土建基之际,往往能有惊人的考古发现:或古墓成丛,或将相连宅,或公主旧院,或才子故居,或金银玉器,或石碑瓦当;还有西汉壁画墓的惊现,隋唐古建筑的发掘,白居易东亭的遗迹,虾蟆陵故址的考订。百什珍贵文物出土,几多历史人物留踪,都为这所名校增添了名园的韵致。

▲ 西汉壁画墓壁画全景

▲ 西安交通大学(兴庆校区)校园出土文物地点示意图
在校内唐代名人的住宅遗址中,最显赫的莫过于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旧居——东亭。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中国诗史上的著名诗人。他的很多诗不仅为国人熟诵,还在海外如日本等地有很大影响。
白居易的生命轨迹,在西安交通大学校园中留下了重要印记。他早年科举登第后任校书郎时,在常乐坊原宰相关播宅第的东亭寓居,而东亭位置即在交大校园东南域,现今交大校园内建有白居易东亭故址纪念亭和白居易的塑像。
白居易在谪居江州后所写的名篇《琵琶行》中,琵琶女“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的虾蟆陵,也在交大校园东南域。东亭时期的白居易初入仕途,有兼济天下的风发意气;而《琵琶行》时期的白居易,正处于遭受挫折后的低落之中。从交大校园的这两处遗址,我们可以窥见诗人白居易的不同生命阶段。
西安交大坐落的道政坊、常乐坊两地之于隋代的大兴城、唐代的长安城,是非常重要的所在,它们曾经是皇亲国戚、王侯将相的聚居地,留下了数量众多的风云人物的遗踪,为西安交大这片热土积淀了丰厚的历史遗产。

▲ 西安交通大学(兴庆校区)隋唐历史人物居住地示意图
历史上究竟有多少名流在西安交大这片土地上生活过,确切的数目现无从详考,但综合各种文献记载和碑志资料,可以考证出有名有姓者四十余位。
这四十余位人物中,仅隋唐时期就有二十余位,其中有两位是隋、唐两朝开国皇帝的岳父,一位是隋文帝杨坚的岳父,即文献皇后的父亲独孤信;另一位是唐朝开国皇帝高祖李渊的岳父,即窦皇后的父亲窦毅。
除两位国丈外,还有十余位贵胄、文武官员、文人雅士曾在这里生活过。他们分别是唐睿宗次子申王李撝,唐肃宗之三女和政公主,唐宰相侯君集、张行成、王缙、关播,唐中书令来济,唐工部尚书刘知柔,唐吏部尚书钱徽,唐殿中监张九皋,唐刺史郭敬之,唐罗国公张平高,唐名将王荣、梁约、马实、尉迟青,著名诗人白居易等。另外,唐朝安禄山也曾居住于此。以上这些人物的经历在某种意义上可视为隋唐历史的浓缩。
天借云饰,地因人旺,正是这一个个声望赫然的历史名人,赋予了交大这片沃土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
本文内容摘选自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交通大学西迁校址千年地缘文化考》(订购)
来源: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