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课堂是教师的田野——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课堂生活》 - 书评园地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评园地
课堂是教师的田野——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课堂生活》
赵林林
2022-01-06 09:07:41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教育集团 
 

课堂生活》(订购

[美]菲利普·W.杰克逊/著 丁道勇/译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每一节课,每一个学生,不管愿不愿意,不管对讲课内容熟悉不熟悉,都要循规蹈矩地坐在教室里,一憋就是整整40分钟。下课后,急吼吼地上个厕所,短短10分钟,接着又是一节课,周而复始……”这不正是我们一线教师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课堂样貌吗?曾几何时,我也这样认为:课堂不就是那样的一个架构……但当我一口气读完丁道勇教授翻译的菲利普·W.杰克逊的《课堂生活》后,我看到了未曾意识到的课堂的另一面。书中的许多描述陌生又熟悉,普遍存在但隐含的日常才是课堂的真实,但常常被身为教师的我轻松地放过了。

  1968年,杰克逊在《课堂生活》一书中首次提出“隐形课程”的概念。该书甫一问世,就成为教育界里程碑式的作品。作者原本是一个教育心理学者,他不满教育心理学者日常专注于收集实验数据的方法,尝试用人类学的方法进入课堂现场、研究课堂生活的细节。我喜欢他把课堂作为一个“生活”的概念,它让我意识到课堂不是僵硬的流程和教案,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在的一个场景,是鲜活、流动、富有情感的,更是文化性和体制性的。

  作为基层教师,我一直把课堂视为自己传道授业、和学生交流的空间,它由教师、学生、课程和教育活动构成。在读了这本书之后,我开始重新思考课堂到底是什么,又在发生什么。我们和学生的每一次互动,我们在教室所站立的位置……这个熟悉的空间充满了众多的琐碎场景,教师往往习以为常地忽视这些细节。杰克逊给了我们一个新的观察课堂的视角。

  因为教师喜欢安静、有序,孩子们就慢慢学会了隐忍和沉默。而我过去一直以为安静、有序,都是单纯在为孩子们着想。《课堂生活》对于课堂本质的解释唤醒了我对于自己和学校生活的重新审视。课堂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学生的一个眼神、一个笑容,都传达着怎样的想法和需求,背后是什么?作为教师,我是否把一些例行公事的日常当作习惯,在师生关系上无意识地赋予自己一些权力?课堂生活的所有那些看得到、听得到的东西背后,孩子们还能看到、听到更多教师们从来不会说出来的东西。就像书里写的那样,对于每一个孩子来说,每一个司空见惯的小事情,往往都会在他的学生时代里重复成千上万次。

  正如书中所言,微不足道的生活细节恰恰可以揭示举足轻重的主题。当我开始拥有了这样的观察视角,课堂在我面前变成了一幅不同的图景,我更加体认到教育是什么。课堂作为教师的田野,每一个教师都是这片田野的人类学家,我们躬身参与其中,经历、发现、成长和改变。我也认识到教育是复杂的,“教育进步的路径更像是蝴蝶的飞行轨迹,而不是子弹的路径”,教师需要拥有清明的心灵,看见自己,看见学生,看见我们之间的关系,以及什么塑造了我们。

  (作者系北京市海淀区育鹰小学教师)

来源:北京师范大学出版教育集团

 

本版责编:金洋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