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交通大学西迁校址千年地缘文化考》(订购)
李慧 主编
西迁精神
2020年4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西安交通大学考察调研时指出,“西迁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具有深刻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2周年之际,党中央批准了中央宣传部梳理的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西迁精神入选其中。
1956年,交通大学在她一甲子生日之际从繁华沪上千里迢迢迁至古城西安,从此在这片厚重的黄土地上深深扎根,磨砺铸造出坚毅伟岸的“西迁精神”。
西安交通大学独特的地理位置、地缘环境与历史文化背景,在全国乃至世界的高校中并不多见。在西迁先驱们选中的这方沃土上,既回荡着邈远深沉的周秦古韵,也散落着庄严典雅的汉唐遗存。
考古西迁校址
在一次次开发建设中,交通大学西迁校址这片神奇的土地出土了大量的珍贵文物。

▲ 西汉壁画墓壁画全景
从年代上看,这些文物最早的是西汉物件,最晚的是清代;其中1963年在建化工教学楼时出土的15件唐代银器,大都为国家一级文物。这批银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出土数量最多且全部为精品的唐代文物,既有唐朝本土产品,也有外来输入品,现分别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和故宫博物院。
1979年9月24日在校园西北侧基建时,出土了三件套装在一起的唐代银盒,这套银盒不仅纹饰精美、别致、奇异、独特,且是三重银盒,这在银盒出土物中属于罕见的唐代银盒精品,是国家一级文物,现藏于西安博物院。
不论是1963年交大校园出土的唐代银器,还是1979年出土的三重银盒,都是唐代丝绸之路繁荣的见证。这两批文物中明显带有中亚、西亚的艺术风格,其中既有西方的输入品,亦有采用西方工艺及技术的仿制品及创新物品。

▲ 西安交通大学(兴庆校区)校园出土文物

▲ 镂空花鸟纹挂链银香薰
在这片开阔的土地上,大汉之强音,盛唐之劲舞,穿透历史的时空依然烈烈如鼓。当年,武帝拓疆开土的雄风,相如挥墨唱赋的豪情;当年,玄宗浩大盛典上的身影,李白放歌吟诗的神采,都在这片丰腴的土地上烙下了深深的历史印痕。
先驱们的独具慧眼,先驱们的良苦用心,先驱们的家国情怀,先驱们的远见卓识,怎能不让今日的西迁新传人心旌摇动、感佩万分!
周之王范,秦之霸气,汉之雄风,唐之帝韵,无不渗透在交通大学的血脉中;断砖残瓦,废井颓垣,古道苍柏,晨钟暮鼓,无不让交大人感悟昔日的繁华旧迹。
交通大学虽以“东方麻省理工”著称,但西迁后的她将古城辉煌的古老文明与灿烂的现代文明熔铸在了一起。
西安有了交大,古风中透出勃勃新意;交大有了西安,睿智中蕴含着巍巍雄奇。
本文内容摘选自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交通大学西迁校址千年地缘文化考》(订购)。
来源: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