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效能》(订购)
[加] 阿尔伯特·班杜拉 著
缪小春 李凌 井世洁 张小林 译
缪小春 审校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978-7-5760-1346-7
2022年3月
内容简介
个人因素在人类自我发展、适应以及社会和个人改变中的主导作用日益增强,其中,人们对其效能的信念发挥着关键作用。除非人们相信能够通过自己的行为产生期望的结果,阻止有害的结果,否则当面对困难的时候,没有什么能激励他们行动或坚持。其他任何可能作为引导或动机的因素,都是基于一个人拥有通过自己的行为产生影响的力量这一核心信念的。本书展现了个人和群体效能感知在生活的各个领域中的中心地位。
自我效能感是阿尔伯特·班杜拉创建的社会认知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这一理论中,班杜拉特别强调人是行动的动因,特别强调人所具有的动因作用,即人的能动性。因此,他认为个体与环境,自我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交互的,人既是社会环境的产物,又影响、形成他的社会环境。自我效能感就是人对自己作为动因的能力信念,它控制着人们自身的思想和行动,并通过它控制着人们所处的环境条件。所以,自我效能是自我系统中起核心作用的动力因素。
在本书中,班杜拉对这一思想进行了深入的论述,并根据这一思想对自我效能的性质、结构、来源、自我效能感在个体一生中的发展、自我效能感起作用的途径和过程等基本问题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同时,班杜拉把自我效能感思想扩展到集体,分析了集体效能感在学校、社区、各种社会机构的成就,以至在更广大社会活动中的作用。
专家推荐
一部杰作。这部精心写就的著作充满了对人类本性和目标指向行为的深刻洞见。班杜拉的论点发人深省,会让读者们回味许多年。
——威廉·朱利叶斯·威尔逊
哈佛大学社会政策教授
从各个角度全面而精心地审视自我效能的概念。对心理学领域有奠基性贡献。
——埃德温·A.洛克
马里兰大学管理学和心理学教授
了不起的著作……知识的宽度和充满智慧的阐述让人着迷。这将是心理学领域内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经典,绝不会只是昙花一现。
——布鲁斯特·史密斯
加州大学心理学教授
这正是我们许多人期待的好书。
——约翰·加德纳
斯坦福大学商学院教授
强力推荐……班杜拉对运动、政策、健康、老龄化和教育这些截然不同的领域相关研究的洞察让人折服。
——W.J.麦基奇
密歇根大学心理系和学习与教学研究中心教授
来源: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