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提供支持:危机事件的应激疏导——复旦大学出版社《航空航天临床心理学》(节选) - 精品书摘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精品书摘
提供支持:危机事件的应激疏导——复旦大学出版社《航空航天临床心理学》(节选)
[美] 雷蒙德·E·金(Raymond E.King)
2022-04-08 11:31:30  来源: 复旦大学出版社 
 

航空航天临床心理学》(订购

[美] 雷蒙德·E·金(Raymond E.King)

马海鹰 主译 李川云 吴歆 副主译

复旦大学出版社

  “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人类对于天空和太空的向往,从古至今从未改变过。从1903年莱特兄弟第一次成功驾驶飞机飞行到人类对火星、深空的探索,仅仅100余年的时间,人类载人航空航天活动和研究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航空航天环境与人类世代生息的地面环境有着极大的差异。载荷、失重、噪声、震动、三维空间等物理刺激,在导致生理活动变化的同时,对人类的心理活动,如空间认知、情绪状态、决策行为、人际交往等也会产生明显的影响。然而,这些物理刺激对生理、心理影响的机制是什么?如何维护航空航天人员在这些特殊环境下的身心健康,这就是《航空航天临床心理学》这本书要探讨的问题。

  在这本书中提到,当发生意外情况后,参与救灾或重建的工作人员的心理会受到一定影响,他们需要更多的支持与疏导。那么应该如何为救灾或重建人员提供应激疏导?

提供支持:危机事件的应激疏导

  01

  什么是危机干预?

  早在1980年,布彻(Butcher)就主张在灾难性航空事件之后立即进行危机干预。这种事件虽然很少发生,但当事人的反应却通常遵循一个可预测的过程,包括:

  ▪ 震惊。

  ▪ 混乱。

  ▪ 最终调整。

  但是,反应可能会延迟数小时或数周,对于受影响个体的最佳服务不同于传统的精神健康管理,还要包括帮助受害者和援助人员并给予他们生活必需品(食物、避难所和孩子的安置与照顾)。另外,各方关系可能不太正式。例如,基于目标人群的病前人格结构,治疗性接触可能比典型的客户治疗师关系更合适。

  琼斯将我们的注意力指向了救灾/重建工作人员。在调查了592名参与圭亚那琼斯镇千人自杀惨案灾后行动的美国空军人员后,他将这些人称为“间接受害者”。他发现那些接触尸体最多的人,发生躁郁的情况最严重。他建议,如果有可能应委派年长且有经验的工作人员。如果委派年轻的工作人员,应当尽可能将他们与年长的指导者配对工作。琼斯提倡委派精神卫生工作者对救援人员的反应进行监控,并提供非威胁性的群体情感支持。经验表明,最好不要让精神卫生专业人员接触灾难现场,包括不要让他们看到尸体,以防他们被自己的反应所困扰。

  美国心理学会联合美国红十字会开发了灾难应对网络,以应对灾难和危机引发的创伤后应激障碍。迄今已有2000多名心理学家同意义务向灾难幸存者及其救援人员提供现场服务。这些志愿者为经历短期压力的人员提供服务,并持续地评估受影响的个人是否需要额外的转诊服务。

  02

  有哪些干预措施?

  ▪ 接触前的准备性训练:在接触潜在发生的创伤性事件时使用;强调在异常情况下感到压力是正常的。该培训并非针对那些不能处理压力环境的人,它不是治疗项目。

  ▪ 缓和:通过讨论去审视创伤性事件。如果紧张情绪不能得到缓和,可能会导致创伤后应激障碍;缓和在本质上主要是教育性的。

  ▪ 报告:团体经验介绍接触潜在创伤性事件后的认知、情绪和身体反应。创伤性事件终止后的24~72小时后方可启用(在此期间使用缓和措施)。

  据APA资料,人对突发灾难性异常情境的通常反应包括:

  ▪ 关于灾难事件的反复回想和做噩梦。

  ▪ 睡眠困难。

  ▪ 食欲改变。

  ▪ 焦虑或恐惧,尤其接触到勾起创伤回忆的事件时。

  ▪ 记忆困难,包括无法回忆创伤事件的细节。

  ▪ 无法面对创伤的某些方面;回避那些会触发回忆的活动、地点、人物。

  ▪ 神经过敏(过度警觉)。

  ▪ 精力不足。

  ▪ 难以做出决定。

  ▪ 自发地哭泣。

  ▪ 感到:精神涣散/无法集中精力在工作或日常活动上;躁狂、发怒、愤恨,以及易激惹;抑郁、悲伤;情感麻木、社交退缩;对所爱的人的安全极端保护或感到担忧。

  尽管以上都是对创伤性事件异常情况的正常反应,同样重要的是尊重“否认”这种心理防御机制,尤其是救灾工作人员的“否认”。不同于传统的精神健康服务,对这些急性创伤的救治并不包括对防御机制的排斥。对受创人员最佳的帮助方法是为其提供一个能得到响应的追踪其情况的支持系统。

  确保救灾人员在任务期满后按时离开,尽管这对部分人员来说也许很困难。强调他们应当进行调整和休息,让身体恢复,以避免彻底累垮。确保他们获得充足的休息、饮食良好(吃有营养的食物)、锻炼,并避免误用补充剂(咖啡因、尼古丁及酒精)。当救灾人员处于饥饿、疲劳或情绪状态很差的时候,他们几乎无法为别人提供帮助。休息对任何人都是必要的,并能提高救灾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健康状况。

  03

  返回家中后,该做些什么

  救灾人员还必须对救灾行动结束之后回归正常的日常生活有所准备。不管你的家人和工作单位如何坚持他们需要你马上做某些事情,你都应该尽可能地多休息,之后再投入你不在单位期间所攒下的工作。当你的家人提到家庭重要事件(如朱尼奥尔的3岁生日,萨丽第1次换牙)或是家中出现“危机”时(汽车报废,家里的猫去世)你未能在场,要保持耐心。不要把她们的这些事说得无足轻重,从而强调你所从事工作的重要性,她们对你说这些只是在试着向你表达她们对你的思念。对家庭重聚的期望应该保持在一种理智水平,生活极少会与我们的幻想或是好莱坞煽情戏相符。如果你发现自己对紧急任务的激情感到怀念,并且希望能再回去工作(尤其是当其还在继续时),不要对此感到吃惊。

  记住你日常生活中的那些人同样需要你,你的孩子在理解你的缺席时,很可能度过了一段难熬的时光。曾经有一次我因进行灾祸调查在外30天,而之前我告诉家人我只出去3~7天,所以我的儿子很难再相信以后我外出执行任务会按时回家。当你不在家时要与家庭成员保持联系,但不要太频繁。无论是你在外执行任务期间还是回到家中之后,注意都不要讲述过于形象的细节或故事吓着孩子们。当你为救灾行动准备时,让你的家人帮助你,这样他们会感觉自己的重要和有力量。确保在完成任务后如果有自我调节上的困难一定要寻求帮助。不能很好地帮助自己将会削弱你将来帮助他人的能力。除此之外最重要的是,确保与一些支持你的朋友交流,并倾吐你的悲伤,尽管也许他们并不在你的常规社交圈中。

  本文内容节选自复旦大学出版社《航空航天临床心理学》。

来源:复旦大学出版社

本版责编:金洋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