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选择类型
出版社
代办站
经销商
普通会员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购书指南
购物车
我的订单
征订单
存书架
小团购
二手书
优惠活动
关于我们
融合自然 寓于文化——《城市环境创造》(天津大学出版社)评介 - 书评园地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评园地
融合自然 寓于文化——《城市环境创造》(天津大学出版社)评介
宗洁
2003-11-12 15:06:40 来源:
是一种巧合,也是一种必然。当于正伦《
城市环境创造——景观与环境设施设计
》一书刚刚面世的时候,2003年5月,在加拿大召开的第40届国际景观设计师联盟(IFLA)大会上,作为特邀主题演讲嘉宾的北京大学俞孔坚教授,正在痛斥西方某些景观设计师和建筑师,在中国大地向他们敞开欢迎的胸怀时,他们却用已被摒弃的形式主义的景观垃圾来应付和填充正处在景观饥饿中的中国市场。他阐述的设计尊重自然、尊重人、尊重土地之神的理念,博得了大会广泛的赞同。从这一点看,两位先生似乎“心有灵犀一点通”。既然我们拒绝景观洋垃圾的泛滥,那么,就应该有自己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关于景观与环境设施设计的著述,来满足城市再塑的渴望。由此可见,《城市环境创造》的出版,不仅是应运而生,而且也是应时而生了。
中国的城市建设,走过了漫长而曲折的路程。进入21世纪前后,城市建设的脚步似乎理智了许多。城市的决策人开始注意一个区域、一条街巷、一个景点风物环境的构筑,愿意倾听专家和专业设计工作者的意见,对于历史传统的继承和外来文化的汲取,以及别开生面的革新,也开始纳入议事论证的范畴。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然而,处于景观饥饿中的中国城市常常良莠不分,误以为香港式的高楼如林、壮观气派便是城市形象的确立,大动土木的结果造成原本的人文内容的流失;体制上行业割据、各行其是,造成了景观布局的凌乱,整体环境的断裂,以及设施的互扰与重叠:城市建设决策人整体环境意识的薄弱,科学理念的缺乏,造成追风行为的绵延不绝,同类建筑与设施的竞相攀比,致使千城一面,百塔同型:对一些景观、设施的功利性的追求,反而疏离了与民众的血肉联系,成为城市的败笔等等。于正伦在《城市环境创造》中,对这些问题条陈缕析,语焉极详。也正是基于此,他才以学者和设计师的眼光,有的放矢地写成此专著,体现了作者强烈的使命意识和可贵的学术品格。
作者的“城市整体环境设计的理想”,就是建筑与环境的统一,景观与设施的联结,景观与景观的互衬。从大的方面说,也可以归结为城市环境(包括建筑)与自然的融合,与历史的衔接,与文化的联姻,与人的亲和,与时代的同步,与世界的接轨,从而达到人、自然与景观设施的和谐。这也正是作者建筑美学思想的核心。本书前言开宗明义第一句话:“我们无法想像人与自然以及建筑各据一方的世界。如果没有城市景观的融合,没有环境设施的联结,我们的城市文化和精神会是什么,又怎样向世人体现?”是的,世界原本是自然的、统一的整体,任何改造都意味着破坏,同时也意味着向着新的和谐迈进,和谐永在前方。作者将自己的整体环境设计的追求视之为理想,是很对的;然而我们不能因此就我行我素。城市的整体环境设计必须遵循其内在规律,严格按照科学办事,才能一步步接近理想,实现理想。而一个理想实现了,新的目标又在遥远之处显现。人类的不满足,也许是生活之河汹涌澎湃的强大动力。
以整体性、和谐性为基础的城市环境理论框架,覆盖于全书自始至终的叙述中。无论是对环境设施的构成与分类、演化与展望的辨析,还是对景观和环境设施设计方法的介绍;无论对城市总体布局的勾勒,还是对具体对象单体功能以及造型、设置的论述,作者的美学思想都映现在字里行间。例如,对围墙设计的要求:“较高的墙栏色彩不要过于明丽,应使之从属于园内的绿景”,同时,要与道路的地面铺装“相协调,以取得空间感的延伸和扩大”。再如,对街桥设计者的要求,“除了结构力学知识外,还需要景观建筑学、建筑学以及社会学方面的专业理论配合”。这些,都无一例外地体现了作者整体美与和谐美的美学理念。另外,本书对城市建筑与环境设施设计的个性、艺术性、文化内涵、实用价值等都有很中肯的论述与要求,这些既属于普通美学的范畴,又是其整体环境理念的有机组成部分。另外,全书一千二百多幅彩色照片和插图,涵盖了古今中外景观建筑环境设施的精华,给读者以“视觉的冲击”,也使读者感到了精神的愉悦。
(本文作者单位系天津大学出版社)
《
城市环境创造——景观与环境设施设计
》 天津大学出版社2003年5月出版
来源:中国图书评论2003.10
本版责编:孟婉霞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全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
安徽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香港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澳门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台湾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
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