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推荐《中国证据法治发展报告(2017—2018)》 - 专家推荐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专家推荐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推荐《中国证据法治发展报告(2017—2018)》
2022-07-12 09:57:19  来源: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中国证据法治发展报告(2017—2018)》(订购

主编:张保生 王旭

副主编:褚福民 袁丽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22年4月出版

  内容简介

  证据是法治的基石,是实现司法公正的基石。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的证据法治在立法、司法、法学研究、法学教育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各方面的成果缺少梳理和总结。这种现状,不仅不利于总结已经取得的成就,也无法为证据法治的发展指明方向。

  张保生教授、王旭教授主编的《中国证据法治发展报告》系列丛书,是中国证据法治发展的第一部蓝皮书,从立法、司法、法学研究和法学教育的全景视角,审视中国证据制度发展的来龙去脉,梳理证据科学的研究成果,总结证据立法和司法的实践经验。该套丛书在对证据法治进行全面梳理的基础上,指出进展与问题,提供制度发展与学术研究的思路、前瞻,是学界推动证据立法与司法发展、促进中国证据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加快证据法治研究和教育发展步伐的一种尝试与努力。

  本丛书的创新和学术价值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本丛书是国内第一套有关证据法治发展状况的年度报告,描绘出自1978年以来我国证据法治发展的基本图景。

  第二,本丛书横跨证据法学、法庭科学、证据科学等多个领域,从多学科的视角共同审视证据法治的现状。

  第三,本丛书覆盖了立法、实践、研究、教育等多个领域,全面展示证据法治的现状,描绘了中国证据法治的全景发展历程。

  第四,本丛书融资料整理、学理评论于一体,集文献价值、学术意义于一身,对梳理与评价功能并重,既有资料整理的“镜子”功能,也包括反思与展望的评价功能。

  主编简介

  张保生  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证据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联席主任,证据科学北京市交叉学科重点学科项目负责人,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建设项目证据科学学科负责人,教育部、国家外国专家局“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证据科学创新引智基地负责人,教授,博士生导师,吉林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兼职教授。中国法学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审判理论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法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国际诉讼法协会会员,国际证据科学协会副主席,《证据科学》杂志主编。主持和承担了10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司法部等科研项目,参编著作31本、学术论文53篇、其他文章及译文13篇,曾荣获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荣誉证书。

  王旭  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法大法庭科学技术鉴定研究所所长,硕士生导师。中国法医学会常务理事,临床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医疗损害鉴定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法庭科学专业委员会委员,能力验证专业委员会委员。PTP(能力验证提供者)评审专家。CNAS实验室认可技术评审员。国际证据科学协会执委。中国刑事科学技术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刑事技术标准化委员会委员(SAC/TC179)。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能力验证专家,中国保险业协会伤残标准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法医学杂志》编委、《法医学杂志》编委、JFSM-《Journal of Forensic Science and Medicine》杂志编委、《中国司法鉴定杂志》编委。国家自然基金评委。国家社科基金评委。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医疗鉴定专家库专家。主持和承担了16项国家自然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司法部等科研项目,参编著作26本、学术论文50余篇。

前  言

  证据是法治的基石,是实现司法公正的基石。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六大任务之一,提出“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破坏作用”。法治以司法制度为基础,司法制度以证据制度为基础,证据制度建设是我国司法改革的首要任务。司法要摆脱人治的束缚,必须坚持证据裁判原则,实现证据法治。

  证据制度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法学理论界与法律实务界密切合作、共同努力。本发展报告(蓝皮书)试图从立法、司法和法学研究的全景视角,展现中国证据制度发展的总体脉络,总结证据立法的完善和司法实践的经验,梳理证据科学的学术研究成果,记录中国证据法治的实践发展轨迹,并预测其未来走向。同时,本发展报告也试图为法学理论界和法律实务界进一步开展证据科学研究、创新我国证据制度,做一些基础性、资料性和评价性的工作。我们相信,无论是立法机关、司法机关和法律服务部门的法律实务工作者,还是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的教师、学生和研究人员,都能从本书受益。

  本蓝皮书从2015年起改为双年卷,本卷基本结构如下:

  第一篇2017—2018年中国证据立法与司法进展,由如下四部分内容组成:

  一是证据立法进展综述,从证据立法的五个层面(法律、司法解释、行政法规与部门规章、地方性证据规定及国际条约),回顾总结证据立法的进展情况。

  二是证据司法实践发展综述,分别回顾总结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和监察机关证据制度建设的实践经验。

  三是司法鉴定制度建设综述,包括六个方面:监察机关司法鉴定工作制度建设、人民法院司法技术管理工作制度建设;人民检察院司法鉴定工作制度建设;公安机关司法鉴定工作制度建设;司法行政机关的司法鉴定工作制度建设;与司法鉴定有关的其他法律法规与行业规范。

  四是司法实践中的证据制度建设:相关案例证据分析。

  第二篇2017—2018年中国证据科学学术进展,由五部分内容组成:

  一是证据科学研究进展:循证社会科学的理论与实践意义、从证据教义学到证据科学的转型、证明科学促进证据法转型、证据科学国际会议综述。

  二是证据法学研究进展(10个研究领域)述评:证据法理论基础和体系、证据属性与事实认定、证据开示、科学证据与司法鉴定、言词证据、证据排除规则、证明责任与证明标准、法院取证与证据保全、质证与认证、推定与司法认知。

  三是法庭科学研究进展(12个研究领域)述评:法医病理学、法医临床学、法医精神病学、法医生物学、文件检验学、毒物毒品检验学、微量物证检验学、痕迹检验学、交通事故鉴定、声像资料鉴定、电子数据检验学、医疗损害司法鉴定。

  四是证据科学教育进展述评:证据科学研究项目、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课程和教材建设的进展情况。

  五是证据科学研究成果选介:具有代表性的证据法学著作、论文和法庭科学著作。

  附录收集了2017—2018年发表的证据科学期刊论文目录、证据科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目录、证据科学学术著作目录,以及证据科学学术会议、研究项目和法庭科学标准一览表。

  本卷研究报告(蓝皮书)坚持了资料整理和评价功能并重的编写原则,在资料梳理的基础上,加强了分析评论在发展报告中的分量。

  本卷研究报告(蓝皮书)的编写,特别感谢如下校外作者:

清华大学:袁泉
湖北省襄阳市人民检察院:简乐伟
山东大学法学院:冯俊伟
北京交通大学法学院:郑飞
北方工业大学文法学院:尚华
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樊传明
福建江夏学院法学院:黄石
福建师范大学法学院:谢步高
西藏民族学院法学院:张伟
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王世凡
靖霖律师事务所(北京):张洪铭
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刘晋、盛卉、郭晶晶
四川省达州市开江县公安局:曾令华
天津市公安局物证鉴定中心:刘一文
南京市公安局物证鉴定中心:于洋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戴锐

  本书的编写得到“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项目”资助,由“双一流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研究院(证据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有关合作单位的36位教师、研究人员和法律实务工作者集体编写,体现了证据科学研究创新团队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双一流计划”(2011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科研平台上开展交叉学科研究的协同优势。

  编写组成员具体分工详见后记。全书由张保生、王旭修改统稿。

  本书的错误或疏漏之处,恳请各位识者提出宝贵的批评意见。

张保生 王旭

2020年2月6日

来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本版责编:金洋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