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研可以这样做——写给中小学教师》(订购)
胡远明 著
河南大学出版社
2022年6月出版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为六章内容:
第一章主要回答了老师们关心的“教师需要多样化研究方式”和“多种研究方式的联系与区别”两个问题,让老师们明白多样化研究方式的重要性,了解多种研究方式的联系与区别,以便于更好地开展研究工作;
第二章至第六章,分别对教学反思、教育叙事、教育案例、教育随笔和读书笔记等几种常见的研究方式进行了深入解读,并融入了大量来自于一线教师的典型案例,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实用性与可读性。
《手把手教你做科研——写给中小学教师》一书,解答了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的相关困惑;新书《科研可以这样做——写给中小学教师》是上一本书的姊妹篇,普及了课题研究之外的多种科研方式,即教学反思、教育案例、教育叙事、教育随笔和读书笔记的相关表达方式。
我们真诚而热切希望,这两本书对您或学校的科研工作有所启示和帮助。
本书亮点
1.重点突出
每一章节的内容逻辑清晰,重点突出,主要回答了一线教师关心的重点问题或难题,即各种研究方式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让老师们做科研的思路更加清晰,操作起来也更加得心应手。
2.案例丰富
根据不同章节的内容需要,本书中融入了大量的典型案例,而这些案例全部来自于我们身边的中小学教师,可信度高,非常接地气。
3.实践性强
本书每一章节的内容既有理论性知识的阐述与解读,也有大量案例的分享与评析,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希望广大教师真正做到“一学就会,一用就灵”。
4.针对性强
本书的读者群主要是中小学教师(包括幼儿园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他们都可以在本书的指导下开展实践性研究工作,促进自身的科研素养提升和专业成长。
5.可读性强
本书文字朴实无华,语言浅显易懂,案例典型,评析到位,还引用了大量专家学者的科研观点。正如某教师读完部分章节后这样评价:“读起来很流畅,一气呵成,感觉特别好。”
名师推荐
走进《科研可以这样做——写给中小学教师》这本书,我们会深切地感受到科研并不神秘,科研就在我们身边。相信我们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成为研究“高手”,有思想地成长。
——宋君(中原名师)
胡远明老师长期关注中小学教育科研,深入基层学校进行科研指导,《科研可以这样做——写给中小学教师》这本书就是他指导过程中凝练的科研成果,因为它来自于实践,一定会给热爱教育科研的老师以实践意义上的启发。
——张五敏(郑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
读胡远明的书,如见其人。胡老师是专职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专家,把一线教师的经验提炼升华,很有见地;胡老师是一位接地气的草根研究者,每天坚持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走进学生和教师,获取大量一手材料,用研究者的思维,帮助一线教师解决实际问题,深受校长和老师们欢迎。相信胡老师又一力作——《科研可以这样做——写给中小学教师》,将会启发有追求的教师过上有意义的教育生活,爱上反思、叙事、案例和随笔。我们也相信,越来越多的教师会更爱研究,更愿分享,更懂教育,让教育更加有滋有味,让学校更有品质内涵。
——张天佑(郑州市第五高级中学校长)
时值仲春,终于等到了胡老师的新作《科研可以这样做——写给中小学教师》。这是继《手把手教你做科研》之后胡老师奉献给广大一线教师的又一力作,相信很快就会掀起又一波科研热潮。
文如其人。认识胡老师这么多年,一直被他执着和精益求精的精神所折服,这部新著正是他这种科研精神的又一次完美呈现。在这本书里,胡老师从专业的角度,用平实和细致的语言详尽地描述了教学反思、教学叙事、教育案例、教育随笔和读书笔记等常见的研究方式,同时在书中也巧妙地融入了大量一线教师的典型案例。通过阅读本书,广大一线教师在解决自己日常教学问题的同时也会不知不觉地步入教育科研的神圣殿堂。这本书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和针对性,可以作为广大一线教师手边的工具书。
胡老师在教育科研领域执着追求,不断奋进,给广大一线教师带来了一次次科研饕餮盛宴。在此,我们感谢胡老师的倾情付出,更期望这本著作能给读者带来对教育科研的全新感受。
——王松波(河南省名师)
《科研可以这样做——写给中小学教师》这本书打开我们的思维之窗,手把手地教我们怎样讲述教育故事,怎样记录美好的生命瞬间,怎样让平凡的教育变得不平凡……这本专著不仅是金,更是奉上了“炼金术”。本书每个章节既有方向、理论的引领,又融入了大量来自于一线教师的典型案例,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实用性与可读性。本书内容是立体的,写作思路是亲民的,站在一线教师的角度告诉你要怎么发现素材,怎么思考与提炼。在生命成长过程中,中小学教师需要多阅读这样的好书,从中汲取激情、自信和能量,奔向研教合一的诗和远方。
——郑晓艳(中原区淮河路小学校长)
揭开教育科研的神秘面纱,走出课题研究唯功利化的思维盲区,破除对研究工作的误解和迷信,深耕自身教育教学的实践沃土,捕捉每一个有研究价值的契机,或思考、或品评、或研讨、或实验、或行动……用点点滴滴的积累、孜孜不倦的钻研和精益求精的追寻,走上真正的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之路,去塑造属于自己的教学风格,砥砺教育智慧,滋养教育情怀,成就教育梦想……《科研可以这样做——写给中小学教师》就是这样一本著作,它可以帮你走上真正的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之路。
——郭淑琴(二七区教研室教研员)
如果说《手把手教你做科研——写给中小学教师》是教师做科研的导航图,《科研可以这样做——写给中小学教师》这本书就是教师科研实践的工具书。认真拜读了胡老师的最新力作——《科研可以这样做——写给中小学教师》,收获颇多。这是一本说科研的书,也是一本说教育实践的书,更是一本说教师成长故事的书。
——陈娟(二七区实验幼儿园园长)
中小学教师如何做科研?中小学教师常用的研究方式都有哪些?《科研可以这样做——写给中小学教师》用生动详实的案例进行了解答。本书收集了中小学教师做科研过程中的真实案例,呈现了一线教师常用的五种研究方式——教学反思、教育叙事、教育案例、教育随笔、读书笔记。本书就像一艘小船,可以作为驶向目标的工具常伴在我们身边。研读这本书一定会有更多教师了解并掌握植根一线的科研方式,喜爱教科研,痴迷教科研。
——赵锦(新密市政通路小学副校长)
“读一本好书,就如同与一位品德高尚的人谈话。”对于做科研的教师而言,《科研可以这样做——写给中小学教师》就像身边的良师益友一样,以真实鲜活的案例与研究者共鸣,在共鸣的袅袅余音中,使研究者发现最适合自己的科研工作开展方式。与许许多多做科研的教师一样,我曾深深受益于作者胡远明老师的科研讲座,更是《手把手教你做科研——写给中小学教师》的忠实读者。当我把《科研可以这样做》与《手把手教你做科研》放在一起阅读时,不由得拍手称妙――如果把《手把手教你做科研——写给中小学教师》称作研究型教师的孵化指导手册,那么《科研可以这样做——写给中小学教师》就是研究型教师的养成指导手册。正如胡远明老师强调的那样:“中小学教师的课题一定是基于实际教学中遇到的真实问题”。这本新书正是应广大一线中小学教师的要求,为了进一步帮助大家学会做研究而精心创设的“教学情境”。生动案例读起来不仅趣味盎然,而且代入感极强,降压解乏之余,恰又润物无声地使人对如何做科研心领神会,在心领神会的同时竟又不由自主地对课题研究开始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能有如此功效,这究竟是科研的魅力,还是此书的魔力呢?
愿以《科研可以这样做——写给中小学教师》为媒,与科研路上同行的您一起探讨。
——李斌(郑州市第45中学教师)
从《手把手教你做科研——写给中小学教师》一路追随,终于再次拜读胡老师的新作《科研可以这样做——写给中小学教师》,俨然已成为了胡老师的忠实粉丝。科研只有做课题研究一条途经吗?中小学教师还有哪些科研方式?看了这本新书,相信一定会让您茅塞顿开!走上科研幸福之路,就从此时此刻开始吧!
——周丹(高新区外国语小学教师)
继《手把手教你做科研——写给中小学教师》后,胡远明老师的又一力作《科研可以这样做——写给中小学教师》终于问世了。如果说第一本书是带领你走进科研殿堂大门的话,那么这本书就是带你步入科研殿堂里自由地遨游。
我们要想做好课题,只知道套路还不行,还需要在研究过程中不断精雕细琢,需要静下心来进行不断反思,不断完善研究过程,丰盈研究成果,提升教育效果。那么,这本书就是教会我们一线教师如何在研究、实践和反思中成长。
《科研可以这样做——写给中小学教师》这本书可以说凝聚了胡远明老师相当多的心血和汗水,从大到谋局构篇合不合理,封面设计是否美观,小到一个词语的运用是否准确,内容是否生动形象等,他都反复琢磨,多次推敲,甚至还多次在微信群里征求大家的意见。
书如其人。当你仔细品读这本书,你就会充分感受到胡远明老师的为人处世。他那种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师者精神,他那种一丝不苟、严谨治学的工匠精神,都值得我们学习。
——刘永江(郑州市第47高级中学教师)
面对当前的教育形式,我们一线教师应该静下心来思考,俯下身来实践;面对未来的教育挑战,我们一线教师更应该潜下心来学习,扎下根来研究。那么,如何能快速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做好课题研究工作呢?我们可以在胡远明老师的《科研可以这样做——写给中小学教师》一书中找到你想要的答案。
相信大家读过胡老师的第一本著作《手把手教你做科研——写给中小学教师》,他以平实而明快的文笔,以接地气的方式引领大家做课题研究。该书一经问世,便受到广大一线教师的热烈追捧。
为了让更多教师专业成长受益,为促进教科研的持续发展,胡老师坚持笔耕不辍,终于又完成了一部新的专著——《科研可以这样做——写给中小学教师》。此书是《手把手教你做科研——写给中小学教师》的姊妹篇,它涵盖了教师的多种研究方式:教学反思、教育叙事、教育案例、教育随便、读书笔记。该书层次分明,鞭辟入里,是一线教师做科研的行动指南,也是一线教师自我成长的教育宝典。愿你能在此书中汲取精华,感悟科研的魅力;在教育中砥志研思,探寻教育的本质!
——孙琳丽(金水区南阳路第二小学教导主任)
来源:河南大学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