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调研中国海洋大学三亚海洋研究院时强调,建设海洋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任务,要推动海洋科技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
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是我国唯一以海洋与水产科学学术专著与教材出版为特色的大学出版社。确立了“特色立社,文化引领,学术为本,教材先行”的发展理念,以大中专教材、专著出版为基本任务,以海洋领域图书出版为显著特色,坚持市场化、专业化、特色化的发展道路。

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社长 杨立敏
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社长杨立敏推荐海洋科技精选书单给各位读者,一起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
本书单共12种精品图书,分别是:《中国海洋保护区档案(上、中、下)》、《海洋经济蓝皮书:中国海洋经济分析报告(2021)》《国家海水鱼产业技术体系年度报告2020》、《中国红树林生物多样性调查(广东卷)》、《中国红树林生物多样性调查(海南卷)》、“应急安全知识手册”丛书、《中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开发深海海洋能 共建海洋命运共同体》、《中国海水养殖模式(英文)》、《中国涉海法律法规汇编(上卷)》、《青岛珍稀濒危陆生野生动物识别指南》、《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型底栖动物》。
海洋科技图书

《中国海洋保护区档案(上、中、下)》(订购)
朱德洲 主编
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为了提升我国海洋环境保护的水平,国家专门设立了海洋保护区制度。截至目前,我国共批准设立了81个国家级海洋保护区。为了向全社会展示我国海洋保护区的基本情况和保护计划,增强全民海洋意识,原国家海洋局宣传教育中心决定委托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组织专家学者编写《中国海洋保护区档案(上、中、下)》。本书由北到南、自东向西系统地介绍了全国81个国家级海洋保护区,分为上、中、下三卷,每卷涵盖27个保护区。本书的出版希望能对推进我国海洋环境保护事业发挥积极的作用。

《海洋经济蓝皮书:中国海洋经济分析报告(2021)》(订购)
中国海洋大学 国家海洋信息中心 编著
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海洋经济蓝皮书:中国海洋经济分析报告(2021)》从五个模块,含1篇总报告和18篇分报告,分析了“十三五”期间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的成就以及2020年中国海洋经济发展形势。总报告从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环境、发展特征、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以及发展趋势四方面,剖析了中国海洋经济发展形势;分报告从宏观篇、产业篇、区域篇、热点专题篇四个模块,总结并梳理了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有利于读者了解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的成就、问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本报告适用于高校、科研机构和政府部门等相关单位的经济管理人士、经济研究人员,以及关心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的广大读者。

《国家海水鱼产业技术体系年度报告2020》(订购)
国家海水鱼产业技术研发中心 编著
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海水鱼产业研究包括大黄鱼、海鲈、石斑鱼、卵形鲳鲹、大菱鲆、牙鲆、半滑舌鳎、河鲀、军曹鱼等主导养殖产业。国家海水鱼产业技术体系是在原“国家鲆鲽类产业技术体系”进行扩容和优化调整基础上,由农业农村部批准设立的。《国家海水鱼产业技术体系年度报告2020》概括了海水鱼体系2019年度的主要工作内容与成果,主要包括海水鱼产业技术研究进展报告,海水鱼主产区调研报告,轻简化实用技术,获奖或鉴定成果汇编,专利汇总等等。内容丰富,集结了过往一年海水鱼主要研究机构的成果,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中国红树林生物多样性调查(广东卷)》(订购)
陈清华 编著
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中国红树林生物多样性调查(广东卷)》为中国红树林生物多样性调查丛书广东湛江和惠州开展的生物多样性调查结果,包括高等植物、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鱼类、昆虫、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兽类等共10个生物类群,这是在湛江和惠州两市首次开展系统的红树林生物多样性调查。本书入选2019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书中成果可供相关科研人员参考,也希望能为我国红树林生物多样性研究及相关管理工作提供帮助。
 《中国红树林生物多样性调查(海南卷)》(订购)
陈清华 编著
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中国红树林生物多样性调查(海南卷)》以海南东寨港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的红树植物、浮游藻类、浮游动物、底栖动物、昆虫、游泳动物、鸟类,以及两栖类、爬行类和哺乳类为研究对象,分列8章,介绍各类生物的生物密度、生物量、优势种和生物多样性等特征,总结生物保护现状、分析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因素并提出合理建议。本书有详细的物种名录和调查数据,并配有部分物种和生态环境彩图供读者查阅,可供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参考。

“应急安全知识手册”丛书(订购)
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应急安全知识手册”丛书共有三册,分别是《应急安全知识手册 自然灾害》《应急安全知识手册 事故安全》《应急安全知识手册 公共卫生》。在第四届山东省科普创作大赛中,本套丛书荣获科普出版物类一等奖(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科学技术厅、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
丛书内容集科学性、知识性、通俗性、实用性于一体,图文并茂,篇幅短小,内容丰富,易于公众理解接受并借鉴应用。丛书主要是面向城镇社区居民,用于开展安全、应急知识普及宣传使用。书中所讲内容实用、贴近生活,有针对性,在预防重大突发灾难、公共卫生和生活安全等方面,能够起到指导公众科学应急、安全避险的作用。

《中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订购)
臧一哲 著
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中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理论综述与政策研究,总结归纳前人的科研成果与学术经验,界定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概念、内涵与外延,从宏观角度理顺国家政策变化与海洋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第二部分为先进经验总结与借鉴,分析英国、挪威等欧洲先进海洋国家在海洋经济方面的发展经验,为我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第三部分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战略与实施建议,探讨中国海洋经济参与国际竞争的软实力,提出中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战略设计与实施建议。

《开发深海海洋能 共建海洋命运共同体》(订购)
赵强 著
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深海大洋是一个储量近乎无限的可再生能源宝库,理论上可以满足地球上所有的能源需求,且具有清洁、低碳、无污染的特点,但整体处于资源闲置的状态。《开发深海海洋能 共建海洋命运共同体》从深海海洋能的开发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捍卫国家能源安全、加快氢能源时代到来、支撑深海矿采资源开发以及推动全球命运共同体建设的角度,论述了深海海洋能开发的战略需求。然后,在对国内外海洋能开发现状进行概述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海洋能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对策。最后,以“海洋命运共同同体”理念为指导,提出了深海海洋能开发国际合作的建议,基于大洋天然环流系统,提出了深海温差能和波浪能整体开发的战略构想,期望以此造福全人类的巨大工程让世界各国在深海领域团结协作、命运相连,推动全球人类命运共同体早日实现。

《中国海水养殖模式(英文)》(订购)
李健 著
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中国海水养殖模式(英文)》的内容主要包括了海洋渔业苗种繁育、养殖技术开发、病害防控、营养饲料研发、生态养殖模式构建、养殖设施装备与工程以及水产品流通与加工等几个方面的产业链的关键环节知识,其中,重点介绍了对现代渔业有革命性影响的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以及新装备。本书的主要读者对象是“一带一路”涉海国家的渔业从业人员,包括相关科研单位的研究人员、学生,涉渔相关企业的管理人员和养殖技术人员,以及政府相关部门的渔业管理人员等。

《中国涉海法律法规汇编(上卷)》(订购)
刘纯 主编
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青岛是中国海洋名城,她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都与海洋息息相关。《中国涉海法律法规汇编(上卷)》追溯了青岛海洋文明的起源及其深厚的海洋文化底蕴。青岛集合了国内顶级的海洋科研机构,众多海洋科学家选择了青岛,投身于国家的海洋事业,收获了大量科技成果,为国家海洋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青岛拥有较为完整的海洋产业链,海洋经济发展迅速,大大推动了青岛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如今,放眼世界的青岛,正以更加开放和积极的态势为建设海洋强国做出更大的贡献,努力打造世界海洋名城。

《青岛珍稀濒危陆生野生动物识别指南》(订购)
迟仁平 主编
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青岛珍稀濒危陆生野生动物识别指南》共收录在青岛可以见到的珍稀濒危陆生野生动物160余种,既有在青岛本地有自然分布的种类,也有青岛引入的观赏性物种,涵盖爬行动物、鸟类、哺乳动物。书中简洁、清晰地介绍了这些动物的分类学地位、形态特征、生态习性、地理分布、保护级别等,并配有精美的彩色实拍照片,便于读者图文对照,掌握这些动物的鉴别技巧。本书有较高的实用性,适合青岛野生动物管理部分的工作人员学习,也适合普通民众阅读。

《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型底栖动物》(订购)
吕卷章 陈琳琳 李宝泉 赵亚杰 韩广轩 王安东 朱书玉 编著
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型底栖动物》图文并茂地介绍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潮间带、浅海、河口、湿地)的大型底栖动物资源,包括其物种组成、生物多样性时空变化等。旨在给河口海岸带动物资源的开发提供指导和参考。不仅为科研院校的科研人员、教师和学生使用,也为环境保护和渔业部门及行业人员提供参考,也是渔业从业者及动物爱好者的参考工具书。

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来源: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