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武汉大学出版社《文化产业促进法》前言 - 精品书摘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精品书摘
武汉大学出版社《文化产业促进法》前言
黄进(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中国国际法学会会长、中国国际私法学会会长、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2022-09-30 08:41:20  来源: 武汉大学出版社 
 

“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

文化产业促进法》(订购

郭玉军 主编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22年7月出版

  文化是一个民族生活方式的反映,也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需要物质文明的繁荣兴盛,更需要精神文明的繁荣发展。文化产业是精神文明建设、文化繁荣发展的主力军。文化产业发展要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己任,响应时代召唤,创作生产更多更好的格调高雅、思想高尚的文化产品,让文化产业的发展成果惠及人民,展现中国在精神文明领域旺盛的创造力。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十四五”期间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作出了全面部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了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的战略目标。在2035年远景目标里,文化强国建设排在首位,引领其他强国建设,是实现其他强国建设目标的基础和保障。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显然不仅仅是文化自身建设的完善和强大,更是文化赋能综合国力,赋能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各方面。

  文化强国建设,离不开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是文化强国建设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支撑。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中,文化建设亦不可或缺。但全球文化异构,在为世界发展带来动力的同时,也阻隔着人类相互理解。文化产业体现文化、经济与政治等的交融互渗。中国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扩大国际文化贸易,拓展对外文化交流,传播中国文化,将有助于实现跨文化交流,为世界各国互利共赢提供交流合作平台,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文化构建落地生根。

  放眼世界,文化产业已成为全球产业体系中增长最快、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从国内外各种统计数据来看,文化产品和服务在全球GDP和我国GDP中均具有重要地位。特别是在全球面临气候变化危机和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之际,文化和创意经济推动以人为中心的包容性发展的潜力前所未有地凸显。201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联合国成立“第七十四年”(2021年)为“创意经济促进可持续发展国际年”的决议,旨在以推动全球文化创意经济发展促进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我国文化产业亦已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文化产业增加值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逐年提高。文化产业除了一般产业所具有的特征外,还具有传播性与政策引导性。发展文化产业不仅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还可以倡导健康积极的文化,引导人民群众树立健康的道德和文化价值观念,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国家精神文明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文化生产力,文化事业繁荣兴盛,公共文化投入力度持续加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不断完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明显提升。通过建设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国家级文化产业实验园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等举措,我国文化产业逐步向规模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文化产业概念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历史演进的过程,至今在国际上尚未形成统一的定义。理论界也有学者批评文化的产业化和商品化,认为这会对文化本身带来威胁和负面作用,但这种争论没有妨碍世界各国对于文化产业的重视和积极推动。美国、英国、日本、韩国、印度等国纷纷出台多种立法、政策与措施,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法治保障和政策支持。文化产业融资、税收、补贴等领域的制度支撑,对于推动文化产业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促进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文化产业涉及文化、经济、政治、法律、社会的方方面面,而且与电影艺术学、传播学、金融学、产业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诸多学科密切相关,因此,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全方位、多层次的法律和政策保障。2015年,我国博物馆行业第一个全国性法规《博物馆条例》正式实施,促进了博物馆事业规范化、专业化发展。2016年颁布的《电影产业促进法》是我国文化产业领域的第一部正式法律。同年通过的《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为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发展,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法律依据和制度保障。为克服我国文化产业立法分散的弊端,推进文化产业促进法的体系化发展,文化和旅游部于2019年6月27日公布了《文化产业促进法(草案征求意见稿)》,司法部于2019年12月13日公布了《文化产业促进法(草案送审稿)》,相关立法工作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但不得不承认的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起步较晚,文化产业法学研究基础亦较为薄弱、研究力量明显不足,文化产业立法仍有诸多重点难点焦点问题需要法学理论研究和实务部门共同努力加以推进。

  郭玉军教授数十年如一日探究国际私法、艺术法、文化财产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自然文化遗产保护法、文化遗产保护法。文化产业法是她近年来研究的重点领域和研究方向,对此她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取得的成果涵盖文化产业法的许多方面,在学术界和实务界产生了良好的反响,得到了学界同仁的充分肯定,对我国文化产业促进法相关问题的立法与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尤其令人欣喜的是,她主编的《文化产业促进法》即将付梓。该书是我国第一本全面、系统、深入地探讨文化产业促进法的学术著作,提出了新观点和新见解,开拓了法学研究新领域。

  该书主要围绕文化产业促进法基本问题,在创意设计法律保护、文化产业融资制度、文化产业补贴的合法性、文化产业税收优惠、促进文化产品的出口措施、文化产业与文化遗产保护、公共文化立法、文化产业外资准入的法律规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内容令人耳目一新,极大地提升了我国文化产业促进法的理论研究水平,对促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文化产业促进法的制度构建具有重要意义。该书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研究选题具有新颖性、前沿性、时代性,紧扣促进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法治保障这一主题;二是研究内容具有原创性、思想性、学术性,对文化产业促进法基本问题、文化产业发展的融资、文化产业补贴合法性、文化产业发展的外资规制等问题的研究,内容丰富,独具特色;三是在研究方法上,充分采用比较研究与案例分析方法,既考察有关国际组织、国家的立法与实践,又立足中国立法与实践的需要,在国际法与比较法的视野下,坚持理论服务于实践,为完善我国相关法律和政策提供了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其中关于文化产业促进法的立法建议、如何保护创意时尚设计、文化产业如何合理利用补贴、如何构建融资制度,如何扩大国际文化贸易等内容具有针对性、建设性;四是资料详实,论述充实,观点鲜明,深入分析立法背后的政策背景与原因,探究法律移植与法律创新的可能性。该书既是有关文化产业促进法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也是我国文化产业促进法研究的一部学术力作,对于推动相关领域立法与实践及理论研究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文化产业是充满发展活力和生命力的产业,其繁荣发展需要健全的法治保障,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学界汇聚磅礴力量,共同推动。文化产业法学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法学研究者要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特殊使命。期待郭玉军教授以该书为新起点,开启学术研究的新征程,有更多文化产业法领域的研究成果问世,也期盼学界同仁为完善我国文化产业法治体系,繁荣发展文化产业法学理论共同努力,不断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智慧和力量。

2022年2月22日

  本文为武汉大学出版社《文化产业促进法》前言。

  相关内容

  武汉大学出版社《文化产业促进法》

来源:武汉大学出版社

本版责编:金洋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