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推荐奥托·克恩伯格著作:《爱情关系》 - 编辑荐书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编辑荐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推荐奥托·克恩伯格著作:《爱情关系》
2023-02-14 13:23:03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爱情是永不褪色的话题

是什么让一对伴侣在一起?

又是什么会破坏他们的亲密关系?

什么是正常和成熟的爱情?

什么又是不健康的爱情?

今日情人节,与您分享一本好书

爱情关系

精神分析泰斗奥托·克恩伯格倾力呈现

比肩弗洛伊德《性学三论与爱情心理学

国内著名心理治疗专家张天布推荐

心理咨询师必备

爱情关系》(订购

[美]奥托·克恩伯格

汪璇 张皓 何巧丽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克恩伯格在这本书中深入探讨了伴侣关系的内在动力。他在描述性和爱的生理与心理社会决定因素的基础上,根据精神分析的客体关系理论,追溯了性和爱的体验的起源与性质,探索了伴侣双方有意识和无意识的情感互动,以及他们在无意识中激活的超我互动。另外,由于伴侣们对性和爱的体验往往会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他也探索了伴侣与群体间关系的本质。

  在本书中,克恩伯格自始至终同时审视了正常与病态的爱情模式,包括自恋、施受虐和攻击性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从而拓展了我们对爱情关系的理解。

  作者简介

  奥托·克恩伯格,著名精神病学家,当代精神分析客体关系理论的集大成者,国际精神分析协会(IPA)前主席,康奈尔大学威尔医学院精神病学荣休教授,纽约长老会医院威彻斯特分部人格障碍研究所主任,哥伦比亚大学精神分析培训和研究中心培训师和督导师。

  克恩伯格是人格障碍(尤其是边缘型人格障碍和自恋型人格障碍)研究和治疗领域的世界性权威。此外,他的研究和临床实践在整合二战后精神分析的自我心理学与客体关系理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克恩伯格因突出的成就曾荣获纽约精神分析协会和研究所的Heinz Hartmann奖、宾夕法尼亚医院研究所的Edward A. Strecker奖、精神分析医学会的George E. Daniels功勋奖,以及Mary S. Sigourney精神分析奖等。

  除本书外,克恩伯克的其他重要作品还有《边缘状态与病态自恋》《内在世界与外部现实:客体关系理论的应用》《客体关系理论与临床精神分析》《人格病症的心理动力学疗法》等。

  名家推荐

  爱情是心理治疗永恒的话题。作为精神分析的泰斗级人物,克恩伯格所著的这本书内容丰富,见解深刻。无论是对精神分析感兴趣的大众读者,还是执业心理治疗师,相信都能从中有所收获。

——张天布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精神分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身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克恩伯格的这本书无疑是自弗洛伊德的《性学三论与爱情心理学》以来关于爱情这一主题最丰富的精神分析文本。

——安德烈亚·萨巴迪尼

《英国心理治疗杂志》

  这本书涉及面极广,包含从生物学到社会文化等诸多领域……无论从个人角度还是专业角度,读起来都非常有趣。

——里希·伊曼纽尔

《英国精神病学杂志》

  一本极富创造性、刺激性和可读性的著作,适合所有的执业心理治疗师。

——丹尼尔·西迪亚哈

萨斯喀彻温大学

  精彩样章

  几个世纪以来,爱的主题一直备受诗人和哲学家关注。最近,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也对它进行了仔细研究。出乎意料的是,在精神分析文献中,我们几乎找不到关于爱的内容。

  当我一遍遍地想要弄清楚爱的本质时,我发现情欲和性的关联是不能被忽视的。我还发现,尽管从生物学角度对性反应进行过大量的研究,但很少有文献将其作为一种主观体验来描述。当我与患者探讨这一主观部分时,我很快发现自己正在处理无意识幻想及其婴儿期性欲这一根源,简而言之,这回到了弗洛伊德。在临床上我还发现,通过相互的投射性认同,伴侣在关系中重现了过去的“场景”(无意识的体验和幻想),以及源于婴儿期超我投射的幻想和真实的相互“迫害”——也建立了共同的自我理想——这些都对伴侣的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我发现,想要根据患者特定的精神病理来预测他们爱情或婚姻的命运,几乎是不可能的。有时,伴侣不同类型和程度的精神病理会很相配;而其他时候,这些不同似乎是伴侣不合的根源。“是什么让伴侣在一起?又是什么破坏了他们的关系?”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我,推动我研究伴侣亲密关系的内在动力。

  我的资料来自对患者的精神分析和精神分析取向的心理治疗,对婚姻冲突伴侣的评估和治疗,尤其是对处在伴侣关系中的个人进行精神分析和精神分析取向的心理治疗期间,对伴侣进行的长期随访研究。

  很快我就发现,和对个体的研究一样,想要研究伴侣关系中爱的变迁,不可能不关注关系中攻击性的变迁。在所有亲密的性关系里,伴侣情欲关系中攻击性的方面都很重要,罗伯特·斯托勒的开创性工作为这一领域提供了重要的说明。但我发现,亲密客体关系中普遍存在的矛盾情感里的攻击性部分,与伴侣亲密生活中超我压力里的攻击性部分同样重要。精神分析的客体关系理论有助于研究将内心冲突与人际关系联系起来的动力、伴侣与其周围社会群体的相互影响,以及爱与攻击性在所有这些领域里的相互作用。

  因此,在这本关于爱的专著中,尽管我有着最美好的意愿想要讨论爱,但那些无法否认的资料证据使我不得不高度关注攻击性。出于同样的原因,承认和认识到爱与攻击性在伴侣生活中融合和互动的复杂方式,也更凸显出爱能够整合和中和攻击性,并且,在许多情况下,爱会胜过攻击性。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本版责编:金洋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