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知识与素养的关系:实体与生成之间必要的张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素养教学论:化知识为素养》 - 精品书摘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精品书摘
知识与素养的关系:实体与生成之间必要的张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素养教学论:化知识为素养》
2023-03-09 10:46:36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素养教学论:化知识为素养

张良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3年2月出版

  “必要的张力”是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Thomas Kuhn)关于科学哲学范式转型方法论的基本概况,强调应在对立的两极之间保持合理的平衡,在两极中寻求一条中介之路,而不应该将两者割裂看待或使两者绝对排斥。“必要的张力”是一种克服两极对立思维的互补性思维,是一种典型的复杂性思维范式。这一方法论对于理解处于关系中的知识与素养,探索两极的融合、过渡与相互转化提供了两重性逻辑或中介方法论,应秉持实体尺度与生成尺度的互相补充,相互融合,进而深入地理解知识与素养关系的复杂性。

  知识与素养的关系既有实体性一面,又有生成性一面。实体论的视角强调知识、素养的静态性、结果性等实体维度。这一维度揭示出素养作为知识、技能与态度的综合体,可以通过行为表现、任务行动等得以体现与彰显。知识作为素养构成的要素,也具有可言说、可明述等特性,进而可以传递与授受。生成的视野有助于理解两者动态生成性的本质,两者的实体性不能缺失过程性、生成性。基于实体论与生成论之间,意味着“没有这种静态的把握,我们就不能认识这一事物的本质,实际上也无法把握这个事物。现在这个事物的状态是由其直接的过去状态转化而来的。这个事物的当下状态是由其直接的过去如何生成为现在这个现实所决定的。概言之,现实存在的‘如何生成’与现实存在‘是什么’,这两个方面并不是相互独立、漠不相关的,而是相互关联、不可分割的,是同一个现实存在的变化过程的两个相互关联的方面,这两个方面是有机联系在一起的”。

  从实体角度分析知识与素养,两者及其关系确实存在着实体论特征,知识掌握的广度、深度与速度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个体的知识运用与迁移,进而影响素养的建构与生成。同时,在情境化知识运用实践展开之间,也能辨别知识与预期学习结果——素养之间的实体性区别。生成的视域中知识与素养是一体化共生的关系,并非实体论所言之先后、基础等关系,而且也并非是作为预期学习结果的两端。伴随着问题情境的呈现,个体不仅更新、修正、建构出新的知识理解,而且伴随着问题解决,个体表现为对复杂情境的胜任。这一综合体表现为历经问题解决的情境性胜任力,即素养本身。

  实体与生成之间的方法论原则有助于彰显两者间的复杂性关系。知识与素养不能被视为实体的总和与堆积,而一定是内蕴具身性、情境性、创生性。惟其如此,才能把潜在变成现实,通过知识以获得理智自由与个性解放。概言之,基于实体与生成之间的方法论有助于把握知识与素养间过程性、创造性与实践性的关系实质。

  综上,实体思维从结果的角度定义两者的实体关系,难免引发两者关系的实体先后论,引发实践中的知识授受、素养训练等症结。生成的立场提供了过程、实践、情境等视角言说知识与素养的关系,拓展了两者关系的复杂性维度。实体论与生成论之间必要的张力,应注意到知识、素养的实体性与生成性是共同发生在情境性的知识运用实践过程之中,知识与素养正是在这一实践过程中实现了互为基础与前提的逻辑关系。这一方法论揭示出:知识与素养两者间构成了彼此的基础、目的,相互转化并互动生成。基于情境化的知识运用实践过程中,知识与素养的教学转化便发生在这一生成过程之中,并难以在时间、阶段上严格分解为两个实体或习得过程或环节,而是伴随着生成的过程,共同生成。概言之,实体论与生成论之间必要的张力作为方法论意味着,知识、素养及其关系两者间并非孰前孰后、孰轻孰重的矛盾、对立关系,而是相互转化并一体化的关系。

  文章节选自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素养教学论:化知识为素养》。

来源: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版责编:金洋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