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推出《金融帝国贝莱德》 - 专家推荐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专家推荐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推出《金融帝国贝莱德》
2023-04-06 10:48:51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万亿规模全球资产管理巨头的成长史

了解真实世界的金融运行

读这本书事半功倍

金融帝国贝莱德》(订购

[德] 海克·布赫特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金融帝国贝莱德》展现了贝莱德的成长史及其创始人拉里·芬克的起落沉浮,呈现了贝莱德崛起背后华尔街的变化,以及美国和欧洲经济金融事件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是在美国和欧洲都引起强烈关注的一本书。

  金融人士如何实现阶层攀登?

  美国资本如何渗入欧洲经济?

  华尔街和白宫的旋转门如何开阖?

  金融资本如何影响普通人的养老金?

  这些问题都能从《金融帝国贝莱德》一书中找到答案。本书全面披露金融世界的运行规则,无论是金融与资产管理相关行业的从业者,还是对投资有着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都能够从中获益。

  贝莱德的表现十分低调,就像是有意在隐藏自己巨大的身躯。

  本书是第一本呈现这个低调巨头的书。

  专家推荐

  贝莱德是全球最大的资产管理集团之一,以对风险的控制和在养老金领域的投资闻名,书中讲述了这家公司的成长史,在金融创新、风险管理等诸多方面都带给我们很多的启发和思考,值得一读。

——王晓军

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

  自J.P.摩根之后,还没有任何一家金融企业像拉里·芬克所领导的贝莱德这样拥有如此大的资产管理规模和影响力。创立35年来,贝莱德在债券市场产品创新、通过并购丰富服务客户的类别、风险管理、指数投资和被动投资、ESG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走在行业前沿,而且被证明代表了发展趋势。要了解当代美国金融和资产管理行业的来龙去脉、风云变幻以及金融企业如何创新发展而屹立不倒,《金融帝国贝莱德》一书是难得的敲门砖。

——秦朔

人文财经观察家、“秦朔朋友圈”发起人

  本书作者用敏锐的观察和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全球最大的资产管理集团之一——贝莱德的成长史,刻画了贝莱德创始人拉里·芬克的荣辱沉浮与投资运作经验,让我们对国际金融公司的商业模式和资本运作、金融创新背后的机会和风险以及国际金融市场的复杂结构有更清晰的认识。

——陈欣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教授

  贝莱德是资产管理行业前所未有的巨人,跟它异乎寻常的规模和影响力相比,这家公司的表现实在是太低调了,就像是有意在隐藏自己巨大的身躯。在全球范围内,贝莱德管理着多元化的资产,同时具有强大的风险管理体系,它的财富深深扎根于全球金融体系,远远超脱于单一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波动。要了解这个低调的巨人,《金融帝国贝莱德》一书非常值得一读。

——《巴伦周刊》

探寻金融帝国成功背后

译者:石建辉

  贝莱德是全球投资界的新晋豪门之一,在不到40年的时间里,就从一家不起眼的小公司成长为全球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之一。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很多金融机构倒闭或凋零,贝莱德却能够抓住机遇,迅猛扩张。据其网站披露(2023年3月):贝莱德是全球规模最大的资产管理集团之一,拥有约16,500名员工,分布于38个国家及地区的办事机构,由此为超过100个国家及地区的客户提供服务。不仅受托于政府与企业,更广泛服务于养老基金、主权财富基金、保险、银行、非盈利组织等机构投资者以及个人投资者。截至2021年9月30日,贝莱德在全球管理的总资产规模约9.5万亿美元,涵盖股票、固定收益投资、现金管理、另类投资及咨询策略等。

  结合本书披露的信息以及公开信息,贝莱德的大致成长历程如下:1988年,贝莱德前身——黑石集团金融资产管理部门成立 (Blackstone Financial Management);1992年:自黑石集团独立,更名贝莱德 (BlackRock);1995年:贝莱德与PNC资产管理部门合并;1999年:在纽交所挂牌上市 (NYSE: BLK);2000年:开发贝莱德风险管理系统 (Blackrock Solutions);2006年2月,贝莱德以93亿美金与美林投资管理合并 (Merrill Lynch Investment Managers),成为全美最大上市资产管理公司;2009年1月,贝莱德以135亿美金收购巴克莱国际投资管理(BGI,Barclays Global Investor),成为全球最大资产管理公司;2021年6月11日,贝莱德宣布获得监管部门批准在中国开展公募基金业务的牌照。

  借助本书的描述,读者可以详尽了解贝莱德的发展历程,同时本书也可能引发读者对许多问题的思考,下面是一些“抛砖引玉”式问题:

  1.贝莱德是国际金融业新生态中的强者,为了脱颖而出,付出了艰巨的努力。我们资本市场的制度设计经过不断的改革创新,是否也能催生出贝莱德这样的领军企业,能到全球市场上同台竞技?

  2.当下很多人士不喜美国式资本主义的各种制度设计,并将眼光转向德国寻求解决方案。本书的作者来自德语文化圈,生动展示了德意志-莱茵兰式资本主义是如何为美式资本主义所碾压的:如果金融市场欠发达,实体经济最终也会受到妨碍甚至是被控制。或许本书可以作为在向德国学习时的借鉴,切勿“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3.贝莱德最初是一家债券小公司,具有房地产金融衍生品的专长。在2008年的次贷危机及之后的国际金融危机当中,该公司凭借自身在衍生品估值定价方面的专长,迅速建立了自己的成功案例和专家人设,国际组织和世界各国的委托纷至沓来。实际上,这样的专业化公司是资本市场运行的润滑剂,在发达经济体中比比皆是,但在我国资本市场上依然缺位,值得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4.“阿拉丁”系统据说是贝莱德的核心资产。这样的先进的风险管理系统对投资尤其是量化投资究竟意味着什么?是否系统越先进投资绩效越优异呢?这类系统对于我国金融机构的可得性如何?在当今AI大行其道的时代,AI+新进风险管理系统是会否构成对其他投资风格的全面压制呢?

  5.书中提到,贝莱德渴望进入社保领域。社保基金的可持续性在全球范围内都是一个严峻的长期性问题,尤其是在人口红利消失的情况下。目前世界各国都没有完美的解决方案,无论缴费端设计出何种缴费方案,支付能力关键还是要看投资端的收益如何。这就是为何一些国家如德国等近年来仅能够进行不彻底的养老金改革。是否要将社保基金的投资交给贝莱德这样的专业资产管理机构呢?尤其是在可靠的绩优投资机构稀缺的情况下。毕竟,过往业绩毕竟在资本市场上仅仅具有参考作用,毕竟无人拥有能力来保障社保所需的较高收益,基本的风险—收益权衡终归会在任何投资上得到应验,哪怕是所谓的明星投资人管理的投资亦复如是。一分风险对应一分收益;一分收益也对应一分风险。一旦投资失败,就可能造成一国国民福祉的巨大损失。对于一个经济体来说,将社保资金委托贝莱德这样专业资产机构管理的风险究竟如何?

  6.本书中为我们描绘了一副蔚为壮观的国际政商关系图景:原来国际金融界的顶层运作是这样的。尤其是对美国金融监管体系尤其是其中运作的披露,更令广大读者大开眼界,并可能进一步提出这样的疑问:究竟人们是否记住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来带的教训?国际社会防范金融风险的努力是否处在正确的轨道上?有没有漏网之鱼?在下一次危机中,我们准备提出什么样的“中国方案”?

  7. 一个有趣的问题是,一旦一家像贝莱德这样的机构得到了影响甚至是控制大量上市公司的权力,它会怎么做?它会对投资组合中的上市公司进行重组、分拆、流程再造、裁员等管理优化措施以提升投资组合的收益吗?书中显示,贝莱德直到目前在这方面非常谨慎。但是这么做的诱惑是现实存在的。

  书中处处闪烁着作者敏锐的观察力。书中涉及的问题,未来一二十年间年中可能影响经济社会中的每一个人。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本版责编:金洋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