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2022-2023得到年度书单TOP10发布,《县乡中国:县域治理现代化》入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社长李永强作为年度好书出品人推荐该书,与罗振宇共同开讲。

本文是4月23日得到世界读书日活动罗振宇演讲的一部分内容,摘编自得到公号文章《罗振宇:2023怎么办?来自好书的十个建议》。

《县乡中国:县域治理现代化》(订购)
作者:杨华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一本讲“事实”的书怎样描述中国
李永强社长在《县乡中国》推荐词中,形容这本书成功实现了学术成果的“出圈”,并详述三个推荐理由:
首先,这本书真实再现了县乡政治运行中的新问题、新变化,探讨了县乡治理中的政策、权力、财政、人事等热点主题。县乡是中国的战略纵深,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了解县乡也就是了解中国。
第二个理由,这是一本扎实又有温度的学术佳作。作者杨华教授十多年来,每年至少有3个月时间到基层调研,累计调研时间超过1300天。这本书就是他近年来田野调查和研究的心血之作。
而且它成功实现了学术成果的“出圈”,上市一周就加印,去年双十一当天排当当社科畅销榜第1名,出版一年来已发行10万册。有读者赞誉这本书是“了解基层的教科书”,还有读者形容这本书“火遍学术圈”。
未来人大出版社会继续出版县乡中国系列的图书,助力我国的乡村振兴、县域发展。

罗振宇从《县乡中国》中得到的启发:在别人关心感受的时候,我们关心事实。
《县乡中国》,这是过去一年我自己收获巨大的一本书。这本书给我的冲击还不只是内部的那些学术的纹理,更重要的是它给了我一个提醒:这本书是说中国政府那些事,我们提到中国政府那些事,经常想的要么就是支持,要么就是批评,好像没有什么中间地带。但是你读这本书,你会发现不对啊,这中间有大量的中间地带,那个地带叫什么,叫事实。
一个好的学术作品,它总是能够回到那些硬邦邦的事实,把它摊开了给我们看。在中国这片大地上,在县乡这个级别的政府上,有大量的事实是可以讨论的,是可以认知的,是可以从中找到方法的。

我们很多得到同学都觉得“认知”很值钱,这个我也特别同意,但是稍微抽身出来一看,你会发现这个世界上,真正最值钱的是“事实”。
1921年,有一个英国作家叫切斯特顿,第一次去到美国,他的朋友就带他参观著名的时代广场。广场上到处都是霓虹灯,他站在那就被惊呆了,伫立不动。朋友问他在想什么,切斯特顿回答道,我第一次后悔自己认字,我要是不认字该多好,这个世界会给我多大的震撼,但是很可惜我认字,我读得懂现在看到的每一个霓虹灯上的每一个字,以至于这个时代广场给我的是大量的符号和含义,让我忽略了它给我的这个事实、这个震撼、这个光影流动的世界。
我们面对现实的中国,也应该做到这样的“归零”。这个世界并不是每天在找我们要表态的,关于一件事你是赞、你是踩、你是给几分,不,这个世界是以硬邦邦的事实的状态呈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有机会兴味盎然地看它的事实部分的纹理。
前不久我看到一个小故事,说德国有个医院,为了防止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离开医院走失,就在医院附近设置了一个假巴士站。因为这些阿尔茨海默症患者虽然没有办法保留短期记忆,当下发生的事随时会忘记,却有几十年来生活习惯积累出的长期记忆,比如只要去巴士站等车,坐上巴士,就可以回家。当病人想出走,闹着要“回家”时,护士就告诉他,你看,你可以在那里等车。当然,巴士永远不会来。然后等太阳落山的时候,护士又会上前说,这么晚了车也不会来了,要不你跟我回去吧,就能把老人领回去。
你看,他们并没有去找棘手问题的终极解决办法,但是只要乐于去观察这些基本的事实,他们还是能够找到阶段性的解决方案。
这本《县乡中国》,就把中国大地摊给你看,把一个个基层干部的心态分析给你听,你会发现,这个国家的可爱之处、这个国家的活力来源已经就在这些事实当中。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