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社长、总编辑 陈华栋
8月16日,全国书迷们期盼的盛会——2023上海书展将如期而至。
为此,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社长、总编辑陈华栋向大家推荐10种好书,分别是:《细胞简史》《六千里运河 二十一座城》《翱翔:中国大飞机在崛起》《海菜花开——洱海边的重托与守望》《敦煌遇见卢浮宫:何以为美》《新时代榜样科学家》《破局之战——中国科技堵点的青年突围》《质量简史》《于无声处:黄旭华传》《了不起的舞台》。

《细胞简史》(订购)
程林 著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细胞简史》是一本介绍细胞来龙去脉的科普读物,入选了“2022年度中国好书”。本书讲述了细胞的基本知识、细胞发现背后的故事,以及备受关注的细胞治疗和基因编辑的科学原理及其相关领域的重要事件。通过一个个科学家的小故事,理清了细胞生物学的发展脉络,见微知著、以小写大,激发读者探索生命起源的热情,同时引起读者对细胞科学发展的思考和审视。本书可供中学生、大学生参考学习,也可供对细胞科学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六千里运河 二十一座城》(订购)
刘士林 著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中国大运河的历史是一部中华文明发展史,更是一部运河城市发展史。运河城市不仅对中国古代社会向更高水平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也在岁月沧桑中积淀为弥足珍贵的文化资源与文明遗产。《六千里运河 二十一座城》以运河两岸二十一座重要城市为中心,深入挖掘其历史文化资源,系统整理其文化资产和生活方式,融合地方志、文学艺术、民俗等方面的生动素材,对运河文化形态及精神价值进行了全面研究,着力阐述了其作为中华民族精神根脉的重要内涵,入选了2022年“中国好书”月榜、“光明书榜”等二十余个重要榜单。

《翱翔:中国大飞机在崛起》(订购)
黄庆桥 王培丞 田锋 编著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翱翔:中国大飞机在崛起》以世界大飞机发展史为背景,梳理中国大型民用飞机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从“运十”研制的戛然而止到与麦道公司合作的无疾而终,从21世纪初党中央的战略决策到中国商飞的应运而生,从ARJ21成功投入运营到C919经验首飞、成功交付,本书从历史脉络、时代背景、国家战略决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方面,努力建构中国大飞机事业发展历程的全景画像,展示中国大飞机人的拼搏奋斗精神,是一本集主题性、思想性、故事性、可读性于一体的读物。

《海菜花开——洱海边的重托与守望》(订购)
朱大建 著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一个古老的湖泊,一位白发老教授,一支坚定的队伍……资深报告文学作家朱大建往返沪滇多次采访,讲述中国版“老人与海”的故事:20世纪90年代,美丽的洱海暴发蓝藻,流域生态环境遭受严重威胁;为此,水生态环境学者孔海南带领团队奔赴洱海湖畔,艰难攻克高原湖泊治理这一世界性难题,十数年扎根银苍玉洱,终于守得水清月明——大理人民的母亲湖恢复了清澈,记忆中惊艳的海菜花重现洱海。这份坚守,将与洱海保护事业一起延续下去。

《敦煌遇见卢浮宫:何以为美》(订购)
罗依尔 著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断臂维纳斯、蒙娜丽莎、文艺复兴三杰,卢浮宫让我们站在文明之巅尽览世间杰作。但敦煌的艺术杰作你能说出几件?留下这些作品的艺术家又是谁,他们在壁画上留下过自画像吗?如果达·芬奇穿越到敦煌,他会对哪个洞窟更感兴趣?面对九层楼大佛,米开朗基罗又会生发出什么样的灵感?就现在,让我们打开脑洞,在卢浮宫和敦煌的梦幻联动中,开启一场横跨东西的艺术碰撞实验。

《新时代榜样科学家》(订购)
黄庆桥 主编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新时代榜样科学家》以新中国成立以来获得“共和国勋章”的科学家于敏、孙家栋、袁隆平、黄旭华、屠呦呦、钟南山,与获得“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的叶培建、吴文俊、南仁东、顾方舟、程开甲为书写对象,集中展示这11位科学家的成长成才历程、科学成就、杰出贡献、爱国精神、高尚品德、大家风范等,通过讲故事来讲道理,诠释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全书在内容呈现上主题鲜明、通俗易懂,兼具思想性与可读性,是新时代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生动读本,入选全国党员教育培训优秀读物。

《破局之战——中国科技堵点的青年突围》(订购)
沈辛成 著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破局之战——中国科技堵点的青年突围》选取中国科技领域七项“卡脖子”难题,由7位上海交通大学的青年科技工作者从不同行业和历史角度,探讨科学技术发展问题,解析当前中国科技堵点的共性和特性,并提出青年科技工作者的思考与破解理路。本书最大的特点是在对谈模式中呈现思想火花的激烈碰撞,论及关乎国家科技攻关的大问题时,不仅呈现出技术细节本身,而且能纵向追溯我国的技术演进历程,横向对比他国的技术生态,图文并茂,形式活泼,适合青年读者阅读。

《质量简史》(订购)
林雪萍 著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量与制造的关系,就是一部工业历史的舞台剧。本书以制造业发展为背景,阐述现代质量理念的变迁路径,结合大师理论与经典案例,回溯质量管理的历史基因。质量是制造之本、强国之路,也是工业制造与人类文明交织发展的印记。在每个质量神话的背后,则是科学实践与管理艺术的无数次碰撞。《质量简史》以纵横百年的厚重历史观、风趣的语言和深刻的见解,深刻解析质量的发展路径,为我国的质量发展提供借鉴。

《于无声处:黄旭华传》(订购)
王艳明 肖元 著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于无声处:黄旭华传》围绕时代楷模黄旭华院士“不忘初心 科技报国”的一生,讲述黄老年少时辗转求学见证山河破碎、交大求学时经历血与火的洗礼、学成之后隐姓埋名三十余载铸就国之重器等重大人生故事。从中既可以看到黄老如何从地下党培养的进步青年到优秀共产党员的人生成长故事,也可以看到黄老如何从艰辛求学少年到核潜艇研制“痴翁”的学术成长故事,字里行间彰显了以黄老为代表的核潜艇研制团队的科学家精神和作为一名共产党人的无私奉献精神。本书入选“解放书单”。

《了不起的舞台》(订购)
林奕 著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话剧《无人生还》中文版已经连续上演了16年,演出突破700场,场场爆满,可谓佳话。这部剧是如何被搬上舞台的?如果你想深入探寻话剧背后的精彩故事,可以翻开林奕的创作手记——《了不起的舞台》。作为一部话剧入门读物,本书围绕她的代表话剧作品《无人生还》展开,聚焦导演、演员、幕后人员的日常工作,全方位介绍了剧场、剧本、布景、选角、音效及灯光设计等话剧相关知识,图文并茂地展现了话剧舞台背后的热爱与坚持。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