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情过后,中国经济总体回升向好,但也面临一系列困难和挑战,比如国内有效需求不足、就业难、地方债务负担重、家庭负债率高、土地财政与土地金融陷入困境等,尤其是对于单个的企业和个人来说,困难可能更大。
传统的刺激经济增长的办法比如金融系统增发货币、企业减税降费、鼓励老百姓扩大消费、扩大出口、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鼓励出口等,作用力似乎在下降,而且难以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经济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扩大我国内需所需要的钱从何而来?财政投资应该投向哪些领域?私人部门作为整体修复其资产负债表、降低杠杆率,资金来自何处?
贾根良教授领衔创作的《现代货币理论在中国》一书,从应对上述时代挑战角度解读现代货币理论,并基于这一理论和其他国家的经验教训对重振中国经济提出创造性的系统思路。这些思路颠覆主流经济学的传统认知,观点独特,让人耳目一新。

《现代货币理论在中国》(订购)
贾根良 等 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23年8月出版
《现代货币理论在中国》是主要由中国学者撰写的第一本现代货币理论的入门书。书中阐述了现代货币理论的基础原理,指出现代货币理论是经济学的一场新革命,其影响将超出经济学界,对政治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哲学社会科学多个领域产生重要影响。书中阐释了现代货币理论学派的主权货币理论、功能财政原理和就业保障理论,描述了财政部、央行和商业银行之间的实际运作过程,讨论了现代货币理论与通货膨胀的关系,探讨了现代货币理论大辩论的主要问题和深层次根源,揭露了央行独立的意识形态本质。
书中还论述了现代货币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性问题,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讨论了疫后重振中国经济的战略、财政货币制度的革命与国内大循环的历史起源、现代货币理论对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制定的重要意义、中国绿色公共就业计划的实施等关涉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
本书主要作者贾根良教授是演化经济学、新李斯特经济学在我国的领军学者,早在2010年就前瞻性地提出“国内大循环经济发展战略”。他撰著的《国内大循环:经济发展新战略与政策选择》于2020年8月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是国内第一本关于“双循环”的著作。该书出版以来在学术界和经济金融界引发强烈关注,迄今重印7次。
有国外学者评论道:“贾根良教授是过去十年中国最重要的经济学家之一。他的理论框架‘新李斯特经济学’为理解中国当前的发展挑战以及全球经济结构提供了一个令人信服的分析框架。此外,他提出的发展议程‘国内大循环经济发展战略’不仅呼应了中国目前的政策方向,而且为中国的政策制定者提供了一个全面而连贯的政策蓝图。”
看点1
本书对现代货币理论“真正说了什么”提供了“原原本本”的解读,澄清了对这一理论的许多误解和曲解;并基于现代货币理论回应了目前经济学界和舆论争论的热点主题,比如:如何看待“4万亿”投资及其随后的紧缩?2014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速下行压力加大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疫后重振中国经济的主要发力点在哪里?为什么说中国实施绿色公共就业计划的时机已成熟?如何实施?
看点2
本书提出一系列颠覆主流经济学传统认知、让人耳目一新的观点,比如:2014年以来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原因在于,中国投资的供给效应远超吸收其产出的需求效应和国内有效需求不足。为了使中国经济重归“中高速增长”的轨道,中央财政在今后十年左右将需要逐步提高赤字率,通过财政开支持续地和大幅地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以解决产品的最终有效需求问题。
看点3
本书不仅有助于读者了解中国经济政策转变背后的原因,也有助于读者洞悉未来经济政策的演变发展。
看点4
为什么主流经济学和普罗大众凭日常经验认为主权政府开支的资金来自税收和发行国债是错误的?为什么人们将国家预算类比于家庭预算是错误的?为什么国家预算不像家庭一样受收入约束,而是受实际资源或通货膨胀的约束?为什么主权政府的财政赤字是我们私人部门的金融资产?所有这些颠覆人们传统认知的真知都是来自现代货币理论家对货币制度重大历史变革细致入微的观察。
看点5
为什么失业是一种货币现象?为什么大规模失业是政府开支严重不足的结果?为什么二战的爆发彻底解决了美国以大规模失业为其根本特征的“大萧条”,并使战前的通货紧缩转变为通货膨胀,美国战时的经济政策目标不再是对付通货紧缩而是转向避免通货膨胀?为什么美国在战争期间年度财政赤字率曾高达26%而没有发生财政危机和严重通货膨胀?近来,青年失业率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美国战时的这种历史经验和教训对于我国有何启示?我国要克服目前的经济困境,为什么要破除3%的财政赤字率红线的神话?
作者简介
贾根良,国家级人才项目特聘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特聘教授。最早将演化经济学引进到国内;作为“经济学改革国际运动”的中国代表人物,21世纪初就倡导中国经济学的自主创新,提出“新经济思想史”和“中国新李斯特经济学”的研究纲领。自2009年以来倡导中国经济发展新战略:保护民族产业、主权信贷、内需主导、智能工业化、国家作为创新的发动机和不对称全球化。
刘新华,陕西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教授,美国利维经济研究院(Levy Economics Institute)研究员,主要研究中国金融改革与发展、金融危机与经济政策。
李黎力,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研究员,著有《明斯基经济思想研究》,译有《货币国定论》等。
何增平,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讲师,经济学博士,主要从事经济思想史、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和现代货币理论的研究。
梁燕,美国威拉姆特大学教授,美国制度思想协会主席。
缐文,陕西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教授,主要研究经济史、现代货币理论,著有《永远的常平仓》《近代语境下的发展经济学》。
黄逸江,美国丹佛大学经济学系助理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货币银行学和比较经济体制。
名家推荐
理解主权货币如何真正地发挥作用,对于一国经济的自立自强至关重要。现代货币理论解释了一个发行本国货币的国家如何通过摆脱自身强加的财政约束,实现国内政策空间的最大化。正如现代货币理论所阐明的,只要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就负担得起。作为一个主权货币发行国家,中国总是能够充分调动国内资源,致力于实现国家目标,在确保金融和环境可持续性的同时,实现充分就业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公共目标。这本书包含了中国经济学家的贡献,他们对现代货币理论如何适应中国具体的国情进行了探索。
——兰德尔·雷(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现代货币理论创始人之一)
现代货币理论描述了财政、金融特别是中央银行决策的真实世界,而不是大多数学生从教科书上了解这些主题时所看到的“寓言”和“漫画”。现代货币理论建立在货币理论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描述和洞察力的基础上,并以一种不同寻常的通俗易懂的方式为其提供了最新的内容。长期以来,中国一直奉行主权货币政策,既因为中国实施资本管制,不受外国银行的“殖民统治”;又由于中国拥有强大的贸易地位,不受以别国货币计价的债务所困扰。现代货币理论与中国息息相关,且意义重大。
——詹姆斯·加尔布雷斯(美国得克萨斯大学教授,曾于1993—1997年担任中国国家计划委员会宏观经济改革首席技术顾问)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尤其是在一些主要经济体应对新冠疫情冲击的过程中,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边界变得不那么清晰了。与政策变化对应的是现代货币理论成为一个热门话题。现代货币理论有助于我们理解现代金融体系的运行机制、财政与货币的关系、功能财政在逆周期调节中的作用。该书作者自2010年以来就致力于将现代货币理论引入中国,对现代货币理论“真正说了什么”提供了“原原本本”的解读。对于关心疫后经济可持续复苏和长期繁荣的各界人士来说,这是一本重要的参考书。
——彭文生(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部负责人,中金研究院院长)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