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如何强化直觉,促进学生的道德与智力成长?——《教育中的直觉》教育科学出版社 - 精品书摘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精品书摘
如何强化直觉,促进学生的道德与智力成长?——《教育中的直觉》教育科学出版社
2023-09-07 11:40:06  来源: 教育科学出版社 
 

教育中的直觉》(订购) 

[美] 内尔·诺丁斯 保罗·肖尔

译者:梁明月 王慧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23年6月出版

  直觉是什么?直觉有何内在效用与本体价值?教育工作者应当如何强化学生的直觉,促进学生的道德与智力成长?

  当代著名教育思想家内尔·诺丁斯十分重视直觉、兴趣、幸福等多种关涉整全人格的能力,认为教育应从人的整全生命出发关怀人,帮助人学会过有意义的生活,教育应关注人的情感基础、兴趣与能力的多样性。以往直觉这一研究主题一直处于含混不清或被忽视的弱势地位,关于直觉的认真严肃的学术研究并不多。《教育中的直觉》一书作为内尔·诺丁斯的代表性著作,是其关怀理论的重要基石之一。如果对直觉感兴趣,本书是一本很好的指南。

  本书首先梳理了古代直觉观以及20世纪以来心理学、文学和哲学对直觉的理解,在此基础上,阐明了直觉的概念以及直觉模式的特征,讨论了如何强化直觉模式,进而阐述了在课程与教学中如何对主题进行直觉安排与呈现。此后,诺丁斯还重点论述了直觉、爱和教育,探讨了教育博爱或教育爱的内涵,以及直觉和爱在学习环境下的特定互动方式。本书对直觉概念的阐释深入浅出,将重心放在直觉对于学校教育的重要价值上,强调师生关系、师生对话,力图帮助教育工作者恰当地强化学生的直觉,促进学生的道德与智力成长。

  下面,与大家分享本书的导言——

  几个世纪以来,直觉一直是一个令人着迷的话题。几乎每个人都在使用这个词。有些人怀着欣赏的态度认真地使用它;有些人怀着质疑的态度认真地使用它;还有一些人“只是”使用它,并没有想过要确切地说清它的意思。在最后一类使用者中,我们发现许多思想家将直觉看作非正式的、不严谨的、可视的、整体的、未完成的,以及其他诸多术语的同义词,并以此吸引人们的眼球。正是这种随意使用和滥用,导致直觉一直是教育工作者口中的流行语,但却并没有在教育中产生真正有用的价值。

  除此以外,还有许多思想家非常认真,并以欣赏的态度看待“直觉”和“直观”。其中,柏拉图主义者将直觉假设为一种心智能力,认为它将我们连接到一个理想形式的领域;神秘主义者则将直觉作为一种实现与“存在”的联系的手段。不过无论是理论家还是各种信仰的实践者,他们都在努力提高人们的直觉能力。这两类都不应被忽视。在这两类之外,还有许多人正在从事有趣的甚至是开创性的工作。我们将这种工作称为第三类领域(关于这类领域的介绍将放在本书的最后部分)。我们将以批判和欣赏的眼光来看待关于直觉的各种立场。这些立场不能被完全归纳到我们所建立的概念框架中。柏拉图主义者和神秘主义者的解释会让人们研究直觉和理解直觉变得非常困难,因为他们认为直觉是一种天赋,是我们无法用其他方法到达的领域。总结上述所有论述,我们发现它们都表达出:人们并不能通过日常生活的经验获得直觉。然而,我们认为我们设计的方法必须适用于日常生活世界。

  我们从历史维度梳理了直觉的概念,从古代预言家那里溯源其发展。我们审视了艺术、心理学、教育和哲学等领域中的直觉概念。在追溯过程中,我们博采众家之长,重新构建直觉的定义。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分析了直觉与接受性、意识、直接性、表象和直观等术语的关系。在第四章,我们建立了一个基于“直觉模式”概念的框架。在这一章中,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是有区别的。直觉模式的特征包括意志的参与、感官的参与、接受能力、对理解力或同理心的追求以及主观确定性和客观不确定性之间的张力等。

  我们在后续章节中使用了之前构建的概念体系。我们讨论了直觉模式的建立、维持和增强,以及如何努力尝试将这些重新用于认知和情感教育。在有关直观的主题范围和陈述中,我们描述了课程制定者和教师对于直觉的应用,包括:结构性课程,归纳法,创作表现,多重体现,从以前的抽象层次、嵌套的符号结构和其他层次中创建出新的具体层次。本书重点强调了“直觉、爱和教育”这一章。在这一章中,我们发现直觉在人际关系领域非常活跃。我们对师生关系以及教学如何提升学生的道德和智力尤为感兴趣。

  作为作者,我们希望读者能捕捉到我们在研究和写作中所经历的愉悦与兴奋。直觉是一门既刺激又极具挑战性的学问。在探索它的过程中,我们不得不努力应对一些棘手的哲学问题、难以处理的语言歧义以及许多人(包括一大批教育者)对整个直觉概念报以的怀疑态度。那些对直觉的历史或哲学不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跳过或浏览前三章。接下来的章节从“直觉模式”开始非常具有可读性。前几章我们的注意力集中在一个有趣的问题上:什么是直觉?在后面的章节中,我们探讨了教育者更熟悉的问题: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

    我们的研究并不是要限定直觉,而是希望这本书是关于直觉的意义、重要性和用途的严肃对话的开始。这场对话不仅涉及学者和科技工作者,还涉及教师、艺术家和其他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直觉的人。我们认为,如果要让直觉在有价值的教育概念中占据一席之地,那么这种交流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节选自《教育中的直觉》,教育科学出版社 2023年6月出版。

来源:教育科学出版社

本版责编:金洋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