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教育科学出版社《超常儿童教育制度构建》:试论一种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途径 - 精品书摘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精品书摘
教育科学出版社《超常儿童教育制度构建》:试论一种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途径
2023-11-16 14:08:58  来源: 教育科学出版社 
 

超常儿童教育制度构建》(订购

方中雄 等 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23年7月出版

  面对日益激烈的全球竞争尤其是科技竞争,我国急需培养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并提升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能力。超常儿童客观存在并被作为人才培养的“富矿”、国家战略性稀缺资源,成为世界各国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超常儿童教育制度构建》一书根据《关于加强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的意见》以及《“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等文件的精神,系统介绍了我国超常儿童教育发展的现状,并对超常儿童的鉴别、超常儿童教育的安置方式、超常儿童的加速与充实培养、超常儿童教育的课程设置、超常儿童的学与教、超常儿童的评价与指导、超常儿童教育的师资保障、超常儿童的贯通培养、超常儿童教育的条件保障进行了全面、深刻的梳理与探讨,并给出了政策建议。本书对于我国培养超常儿童、建立超常儿童教育制度、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和创新人才培养具有借鉴意义。

  超常儿童是客观存在的一类群体,是人才开发的“富矿”,受到大多数发达国家和科技强国的高度重视并被纳入教育体系中。我国超常儿童教育由来已久,但发展充满曲折,目前仍处于学校自发实验、覆盖面小、争议质疑不断的状态。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日益激烈的科技竞争,我国亟须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和开展创新人才基础培养,持续提升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将超常儿童作为一类特殊的教育对象纳入教育制度体系中,是保障超常儿童受教育权、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和加强创新人才基础培养的应有之义,也是破解实践中超常儿童教育“有类无教”“教非所需”“教非其类”“教无保障”“进出不畅”等困境的根本举措。

  针对我国超常儿童教育尚未出台相关政策和制度建设空白等突出问题,基于超常儿童是一类特殊教育对象这一基本现实,在明确超常儿童教育基本性质和重大意义的前提下,研究团队对超常儿童的鉴别和教育培养进行系统性的制度设计并提出操作建议。研究力图凸现以下四个特点。

  一是导向鲜明。立足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落实教育强国、人才强国战略,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坚持需求导向,即回应超常儿童作为客观存在的一类特殊教育对象的教育需求;坚持问题导向,即破解我国超常儿童教育发展困境和突出问题;坚持目标导向,即突出超常儿童教育为超常儿童优势潜能发展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奠基,为超常儿童提供适切的教育。

  二是国际视野。全面梳理美国、英国、德国、法国、俄罗斯、澳大利亚、以色列、韩国、日本、新加坡、新西兰等国,OECD其他成员国,以及我国内地(大陆)、香港和台湾地区超常儿童教育研究的最新成果及实践的有益经验,对各地超常儿童教育中的对象界定、典型特征、鉴别标准、实施过程、安置方式、培养模式、经费投入、专业支持、制度建设、管理机制等进行比较分析,为构建我国超常儿童教育制度提供借鉴和启示。

  三是系统设计。研究针对特定的教育对象,围绕教育制度的基本问题(对象如何确定,预期培养目标如何;如何有效安置,有哪些具体模式;如何针对性培养,教—学—评如何展开;需要哪些条件保障,包括课程、师资、组织机构、经费、培养通道、支持条件等),在专题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制度层面的设计构想和操作建议。

  四是中国特色。以超常儿童作为一类客观存在的教育对象为起点,基于为其提供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提出在现行教育制度下将超常儿童纳入特殊教育体系具有合理性、合法性,以及实践的可借鉴性和可接受性。依据我国特殊教育“普特结合”“融合发展”的原则,提出现阶段超常儿童教育安置以普通学校校内安置为主,通过集中式安置和融合式安置两种模式,促进超常儿童优势潜能发展和创新人才基础培养。

  根据超常儿童教育制度建构基本问题,本书的主要内容分为四大板块:一是教育对象及其鉴别;二是安置方式及培养机构;三是培养模式,包括课程、教学、评价及整体呈现的典型模式;四是条件保障,包括师资、贯通培养、法律政策、经费、专业支持等。

  这具体体现在本书的十章中。

  第一章为绪论。呈现我国超常儿童教育的发展历程、存在的主要问题,超常儿童教育制度建构的重要意义、涉及的基本问题,以及超常儿童教育制度的构建思路、主要内容和提出的政策建议。

  第二章聚焦超常儿童的鉴别。梳理超常儿童的定义及相关理论发展,提出超常儿童界定的主要内容和参照标准,分析超常儿童的筛选比例、鉴别方法、鉴别工具、鉴别的起始年龄,以及超常儿童的鉴别程序和主体,提出构建中国特色超常儿童鉴别模式的建议。

  第三章聚焦超常儿童教育的安置方式。阐释国内外超常儿童的教育安置方式及其利弊、主要影响因素,以及集中和融合两类安置方式的争议,并借鉴特殊教育领域残疾儿童安置的相关理念、原则和程序,提出超常儿童教育安置的制度设计。

  第四章聚焦超常儿童的加速与充实培养。针对超常儿童加速和充实两种典型培养模式,从定义、种类、适用对象、实践操作、典型案例、优势与如何避免不足以及政策建议等方面进行阐述和分析。

  第五章聚焦超常儿童教育的课程设置。梳理超常儿童教育课程设置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聚焦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呈现不同培养模式下超常儿童教育的课程形态,提出超常儿童教育课程设置的具体建议。

  第六章聚焦超常儿童教育的学与教。分析超常儿童的认知特点及学习方式,提出针对超常儿童的教学原则以及学与教的主要模式,聚焦超常儿童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针对性建议。

  第七章聚焦超常儿童教育的评价与指导。明确超常儿童教育评价的目的、指导思想、主要内容、评价方式及结果运用,以及超常儿童教育中发展指导的重要意义、主要内容和重点工作。

  第八章聚焦超常儿童教育的师资保障。呈现超常儿童教育师资队伍现状及能力标准要求,分析超常儿童教育教师培养培训、评聘管理的实践做法,提出超常儿童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制度设计的建议。

  第九章聚焦超常儿童的贯通培养。分析当前超常儿童进入高等教育的主要模式,以及项目体量、入学年龄、准入制度、专业设定和培养安置等影响超常儿童贯通培养的因素,提出实行多样化的高等教育准入制度等建议。

  第十章聚焦超常儿童教育的条件保障。分析超常儿童教育在法律和政策、经费和专业支持方面所需的具体条件,提出法律及政策调整建议、经费支持主体和划拨标准,以及专业支持体系设定和运行的思路。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当今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科技强国,都在超常儿童教育上有相关的制度设计,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政策,或启动了重大项目,我国在这方面的制度设计与教育实施还很不完善。从贯彻因材施教原则以体现更高水平的教育公平计,从挖掘人才“富矿”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以提高国家战略竞争能力计,都必须尽快补足超常儿童教育制度建设的短板,推动面向每个人、适合每个人、更加开放灵活、更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建设。

  本文节选自教育科学出版社《超常儿童教育制度构建》,略有删减。

来源:教育科学出版社

本版责编:金洋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