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北京大学出版社推荐祝总斌先生著作《门阀时代》 - 专家推荐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专家推荐
北京大学出版社推荐祝总斌先生著作《门阀时代》
2023-11-23 11:32:51  来源: 北京大学出版社 
 

  提到魏晋南北朝的历史,许多人首先会想到田余庆先生的《东晋门阀政治》这本不可不读的名作。作为畅销三十余年的经典,这本书让一众读者爱上魏晋南北朝这段“权力的游戏”。

豆瓣上《东晋门阀政治》的评分高达9.5分

  《东晋门阀政治》讨论了“门阀政治”的性质和特征,指出“门阀政治”是“士族与皇权的共治”,是皇权政治的一种变态,而严格意义上的门阀政治只存在于江左的东晋时期。

  其实,与田余庆先生齐名的还有另一位北大历史系的老先生——祝总斌。作为魏晋南北朝研究的三驾马车之一,祝总斌先生的《门阀时代》从制度层面理解“门阀”。

材不材斋中的祝总斌先生

  祝先生认为,在中古时期,所谓“门阀制度”最主要的特征就是“按门第高下选拔与任用官吏”。这一制度不仅具有政治和社会层面的意义,而且对魏晋时期的文化氛围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东晋门阀政治》和《门阀时代》从不同角度解析魏晋南北朝的政治制度,共同描绘了一副更加完整的画卷。

门阀时代》(订购

祝总斌

北京大学出版社

  祝总斌先生并非一开始就从事历史研究。在中学读书时,祝先生数学学得不错,原打算毕业后考理工科。后在各种机缘之下转入北大历史系从事中国古代史的教学、研究工作。几十年来,祝先生从原本的“一穷二白”,成长为了魏晋南北朝研究的一代大家。

  《门阀时代》一书便是集祝先生毕生之大成的佳作。其文辞质朴、笔力雄劲,多有令人抚掌击节、醍醐灌顶之处。本书的写作风格和研究方法也有诸多值得参考和学习的地方。

一、如何讨论重大问题

  历史研究中可供选择的论题很多,其中有些论题尤其具有实质意义和全局意义,这就是所谓重大问题。祝先生讨论重大问题,不是泛泛而谈,而是建立在细密的考证基础之上。

  门阀制度是魏晋南北朝的核心制度之一,影响涉及政治、经济、社会诸多方面,对当时政治、社会具有重要的塑造作用。

  在《试论魏晋南北朝的门阀制度》一文中,祝先生开宗明义地指出,“中国中古的门阀制度,整个看来,最主要的特征在于按门第高下选拔与任用官吏,至于士族免徭役、婚姻论门第,‘士庶之际,实自天隔’等特征,都是由前者逐渐派生出来的。所以门阀制度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主要当属于政治制度的范畴,社会制度的成分是次要的”。

  祝先生条分缕析地分析了门阀制度发展的阶段性,认为门阀制度大体萌芽于东汉后期,初步形成于曹魏、西晋,确立、鼎盛于东晋及南北朝前期,而衰落于南北朝后期,进而分析了门阀制度在各个阶段的特点及其出现和存续的原因。

  因为门阀制度的重要性,所以祝先生关于门阀制度的研究构成了一个理解魏晋南北朝时代的框架,许多重要的历史现象都可以在这个框架中就位、得到比较好的解释。这不仅有效地深化了学界对于魏晋南北朝时代的整体认识,而且对秦汉史和隋唐史的认识也具有重要的参照价值。

二、如何运用微观材料

  祝先生认为“一部史学著作不但需要有宏观方面的理论概括和创造性见解,而且需要有微观方面的严谨处理与史料的细致考证和巧妙运用。前者欠缺,后者便易流于饾饤;后者单薄,前者又会失之空洞、缺乏说服力”。

  在《刘裕门第考》中,祝先生的问题指向是“刘裕代表的是哪一种社会势力?刘裕代晋体现了什么历史规律”?而祝先生的具体着力处,则是刘裕家族的门第。

  祝先生从分析刘氏家族及其婚姻家族的为官情况入手,指出他们担任的官位大致上可分三类:第一类是地方上的县令、郡太守,第二类是不归朝廷选任,地方上由郡太守自行辟除的郡功曹,第三类是中央的郎官、御史和助教。

  他认为在东晋,县令、郡太守多由士族垄断,故刘裕及其婚姻家族一般不可能是寒族,但他们三代人中没有一人治理过像吴郡、会稽那样的大郡,又证明他们一般绝不可能是高级士族。郡功曹一般是由低级士族充任,寒族仍不敢染指。所以刘裕及其婚姻家族,从充任郡功曹这一点看,一般也不可能是寒族,多半应是低级士族。

  这篇文章中,祝先生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思维严谨、考证细密的特点十分突出。而且,《刘裕门第考》从分析刘氏及其婚姻家族的任官特权入手分析刘氏家族所属社会阶层,这里已经有了后来研究门阀制度,强调门阀制度“最主要的特征在于按门第高下选拔与任用官吏”的基本认识。

三、怎么提出好的问题

  祝先生的很多研究,都是从对大家所共知的基本历史现象问“为什么”开始,又是以追问“为什么”而层层推进的。

  如为什么出身“寒微”的低级士族刘裕敢于觊觎皇帝宝座,而最后终于得以如愿以偿,凌驾诸高级士族之上,推翻司马氏,建立宋王朝呢?为什么高级士族要推桓玄为帝?为什么说他是高级士族的代表?(《试论东晋后期高级士族之没落及桓玄代晋之性质》)

  刘裕代晋后的第二年,派人杀死了禅位后的晋恭帝。祝先生就此提出“为何魏文、晋武不杀前代之君,而刘裕却敢于开此先例呢”?(《晋恭帝之死和刘宋初年的政治斗争》)

  在《陶渊明田园诗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中,祝先生开篇提出的是“陶渊明的田园诗,自唐宋以来为人们高度赞许和广泛传诵,已经一千多年”,“为什么恰好在东晋、刘宋之际会出现这种风格的诗”?结合具体历史、文化背景的探讨由此展开。

  正是这种不断提问和质疑的精神,使得祝先生的论文往往能突破成说,推陈出新。在《“八王之乱”爆发原因试探》中,祝先生认为“八王之乱”爆发的主要原因,既不是晋武帝大封同姓诸王,也不是任诸王以方面重镇、赋予权力过大的结果,而是晋武帝在世时安排的皇位继承人及辅政大臣不得其人。对“公理”和“常识”的质疑,使我们的认识得以摆脱桎梏。

四、如何建立开阔的视野

  祝总斌先生的研究成果虽然以秦汉魏晋南北朝史和古代政治制度史为主,但是他的研究范围上起先秦,下及明清,可以说对中国古代史有通盘的理解。

  例如在《君臣之际》这本书中,既有前后贯通,如《略论中国封建政权的运行机制》和《试论我国封建君主专制权力发展的总趋势》;也有上下贯通,祝先生研究了中国古代政权中高高在上的皇帝与宰相,和处于政权神经末梢、但绝非不重要的吏胥。

  贯通和全局观不仅体现在研究对象的选择上,而且更体现在具体研究之中。《试论东晋后期高级士族之没落及桓玄代晋之性质》的背后,是祝先生对魏晋南北朝门阀制度发展历程的整体思考和把握,祝先生提出,门阀制度始于魏晋,至东晋前期达到顶峰。

  门阀特权在东晋已制度化,门阀制度的高度发展腐蚀了高级士族。他们或是统治才干越来越弱,或是虽有统治才干而为门阀特权所累,除了关心保住权位和家族外,全都在现实政治中发挥不了多大作用。这就是为什么低级士族刘裕虽然遭到高级士族普遍轻视,仍得以取代司马氏,成为高级士族不得不北面奉事之君主的根本原因,亦即门阀制度高度发展的必然结果。

  祝总斌先生总是能够将宏观的见识建立在微观的考证基础之上,文章恢宏而不失于疏阔,显示了祝先生关照全局的宏大视野与思接千载的史学思维魅力。

  读祝总斌先生的文章,眼前似乎浮现出了一位容貌清癯的武林高手形象,他非以精妙的招式取胜,而以深厚的内力见长,他出招不紧不慢,但环环相扣,毫无破绽,一招一式朴实无华,却又绵绵不绝,势不可挡。

来源:北京大学出版社

本版责编:金洋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