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选择类型
出版社
代办站
经销商
普通会员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购书指南
购物车
我的订单
征订单
存书架
小团购
二手书
优惠活动
关于我们
人大社《金融危机、流动性与国际货币体制》 - 经管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经管
人大社《金融危机、流动性与国际货币体制》
钟伟(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
2003-12-04 17:01:58 来源:
人们倾向于认为,法国有两位学者是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热门人选,一位是在中国国内已广为人知的雅克·拉丰,另一位是让·梯若尔(Jean Timle),据说他是一位天才经济学大师,其学术研究覆盖了从产业组织理论、企业理论、国际金融和经济心理学等诸多领域,拉丰在产业规制等方面的贡献也和梯若尔密切相关。遗憾的是,我学力有限,对梯若尔的研究知之不多,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金融危机、流动性和国际货币体制》一书,让我得以管窥梯若尔之风采,惊讶于激励理论竟然可以如此简洁地解释国际金融的问题。
梯若尔此书的基本素材源自于其在意大利银行Paolo Baffi讲座上的演讲稿,翻译得很流畅,碰巧的是,梯若尔和拉丰所著的《电信竞争》的译者,是我在东南大学时所熟悉的胡汉辉教授,他罹患重病后仍然全力投入
了翻译工作。而此书的译者,是我认识不久的陈志俊教授,抱着学术理想,他从武汉大学忧喜难辨地流浪到了浙江大学。全书分八章,在介绍了新兴市场中的金融危机,以及经济学家对防范金融危机的普遍观点之后,梯若尔引入了公司金融和激励理论两大工具,重新诠释了金融危机(在我看来,其实书中讨论的金融危机主要是主权债务危机)的形成机制。梯若尔清晰地发问:和企业相比,政府是普通的借款人吗?在这个关键性发问之后,梯若尔引入了双重代理和共同代理分析框架,·在双重代理的分析框架之下,政府和普通借款企业的不同在于:对企业而言,为了获得融资,企业不得不将部分控制权转移给投资者;对政府而言,投资者似乎并未得到类似的控制权让渡,政府有能力通过影响汇率和影响投资者收益,以避免或减少控制权让渡。在共同代理的分析框架之下,政府实际面对着的是多个债权人,但政府和这些债权人事先并不存在一个“总合约”来清晰地界定债务重组机制,因此和企业相比,政府作为借款人时,其合约是不完整的或具有外部性的。
另一个引入注目的事情是,政府既然不是普通的借款人,那么,对借款企业有效的激励机制,对政府就未必有效,例如,政府会更有积极性去迎合国内投资者而非国外投资者的利益;债权人要求举债国过多地放弃主
权时,反而会导致主权国家宁愿丧失声誉或接受债权人制裁。
接着梯若尔分析了解决金融危机的途径,由于他在分析危机时,使用的就是公司金融和激励理论两种工具,自然,在提出解决框架时,自然也不会落入到建立全球最后贷款人之类的巢穴中去,而是独辟蹊径地指出,
IMF应该关注于“焦点目标”,梯若尔将国际代理人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外部性问题解决代理人,这些代理人应该致力于阻止国家之间相互施与的负外部性,例如环境污染等。第二类是集体行动代理人,这些代理人致力于协调富国对穷国的行动,例如发展、教育和医疗方面的合作等。第三类是作为“服务提供者”的国际代理人,这些代理人是对国际性的劳动力保护、银行操作和金融稳定方面提供服务。以我的理解,似乎梯若尔所强调的第三类国际代理人,其实就是为国际社会提供公共产品,以追求全球福利增进的代理人,例如巴塞尔委员会似乎就充当了跨国银行国际规制的代理人,而IMF则应该成为国际金融稳定规制的代理人。因此,IMF应该避免使命扩张带来的机构扩张,而应将注意力集中到焦点目标,即集中到为稳定国际金融体系提供国际公共产品。当然,国际代理人的使命,决不意味着对私人部门解决办法的限制,或者对国际代理人之间相互竞争的限制。
梯若尔对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体制改革的分析及建议都十分独特,我在过去大半年所付出的精力告诉我,目前中国作为主权债务市场上最优秀的举债国,有机会为国际金融体系增加公共产品。目前全球主权债务重组机制出现了三种可能的方向,一是由IMF所主张的SDRM方案,俗称“国家破产方案”;二是由美国副财政部长泰勒所主张的CACs方案,俗称“集体行动方案”;三是由法国央行所提出的良好行为准则方案。在2003年初,墨西哥和韩国在主权债务发行时均加入了集体行动条款。鉴于中国在国际主权债务市场上的重要性,如果中国在发债时也增列CACs,那么CACs就有可能成为国际惯例,这将是中国对国际金融体系做出的重要贡献,但中国会在2004年春季成为这样不寻常的借款者吗?
本版责编:江蕾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全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
安徽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香港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澳门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台湾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
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