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元视角下数学探究性作业设计 四年级》(订购)
严佳琪 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24年1月出版
内容介绍
小学数学作业怎么做才能既有效又不加重学生负担?浙江省特级教师刘善娜老师带领团队精心开发的探究性数学作业就是这样既有意义又有意思的数学作业。它抓住了学生的兴趣点和痛点,依据课标教材,适应教学进度,以大单元的理念和形式进行设计,让学生在巩固学习的同时更锻炼了思维,同时不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单元视角下数学探究性作业设计 四年级》一书是与学生作业对应的教师指导手册,包含单元教学要点、作业设计思路、点评思路和更多优秀示范作业,供老师们参考使用。
精彩试读
探究性作业促成长
严佳琪
邂逅心动
时光荏苒,回首探究性作业设计与实践历程,回忆起过往的点点滴滴,不禁让我想起新教师入职的那年夏天。作为一名新入职的小学数学教师,我参加了宁波市教师教育学院组织的新教师培训活动。正是缘于那次培训,我邂逅了刘善娜老师。作为主讲导师,刘老师为我们做了整整三个小时的经验分享,她充溢着教学智慧的话语,为身为“教坛小白”的我打开了一盏灯,我在记笔记和拍照记录中反复切换,忙得不可开交。没错,这个讲座迷住我了,我也想成为像刘老师一样的数学老师,扎根一线教学而自得其乐,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中编织自己的快乐,在水到渠成中收获自己的成果。也正是在刘老师的谆谆教诲里,我第一次接触到了探究性作业。这样独特的作业设计令我神往,刷新了我对数学教学的认知。小学数学的探究性作业,关注学生的思维表达,关注学生多元能力的培养……。是啊,源头活水都在学生那里,何不抛开烦琐,尝试着让作业去丰富学生、治愈学生呢?课后,我鼓足勇气和刘老师交换了联系方式,希望能有更多的机会向她学习。
模仿蹒跚
启动探究性作业设计的决心是毅然坚定的,从未有过动摇。但是我当时教低年级,由于低年级的学生书写能力还比较弱,如何将这样一项“非常规”的作业合理布置并且落实,成了一个难点。于是,针对怎样让学生愿意做、喜欢做,我进行了反复深入的思考。最终,我设计的题目偏向动手操作类探究。在一年级学生学习完认识立体图形后,我布置了这样的任务:请用5个小正方体,搭出两层的积木,比一比谁搭得最有创意。二年级学习乘法口诀后,我又布置了“折绳子问题”的探究,探究绳子对折的次数与段数的关系,学生动手实践,并记录探究的过程和结果。面对这样简单而有趣的数学题,学生们踊跃反馈,我读到了不同学生各种层次的思考过程和思维水平,读出了每一个学生的“精彩”。“蹒跚学步”阶段,我反复阅读刘善娜老师的《这样的数学作业有意思——小学数学探究性作业设计与实施》,密切关注刘老师最新分享的作业设计新举措,我试着让学生制作“错题卡”,针对自己的错题进行分析;让学生参与“微信说题”的录制,利用网络途径分享自己的理解。在为期两个月的暑假里,班级一半以上的学生“卷入”式地参与其中。开学后,我发现学生们的表达能力、思维流畅性等都有了明显的提升。
思索成长
你能想象当自己喜欢的“偶像”给自己发布的探究性作业作品点赞留言后的激动吗?教三年级的时候,我把学生几次探究性作业的作品分享在“朋友圈”,刘老师不仅给我点了赞,还留下了她的评价和建议。被偶像“翻牌”了,这比吃了一块“巧克力”还要甜,也给予了我笃定向前的信心。我吸收了刘老师的宝贵建议,不断调整自己作业设计的呈现方式,力求给予学生们更大的展示空间,并开启了“A4”纸展示的阶段。像“倍的代言”“创作一首关于‘垂直’的小诗”“创作四边形的变形记故事”等各种题材的作业,深受学生们的欢迎。当我发现,良好的语文素养在数学作业上也发挥了优势,学科之间的融合得以体现,很是惊喜。这几年的作业设计探索,让我的教学研究水平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关于探究性作业主题的课题与论文都获得了一定的奖励;学生们对于探究性学习成果的展示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像马歇尔同学小品剧式的作品获得了各地老师的点赞,郑可欣同学的《彤彤的梦》、张靖怡同学的《魔幻运算法》都连续四期在《小学生数学报》上发表。
发展突破
“一个人只能走得快,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刘善娜老师的探究性作业团队,更有力地促进了我的作业设计能力的进步与发展。常规作业的成果在团队群里分享后,便会得到刘老师和其他团队伙伴的指点与点评,让我对于作业设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的学生也通过前四年的训练与积累,对于“特别的数学任务”早已驾轻就熟而且充满期待。有学生曾这样评价我布置的作业:“严老师布置的作业,是我做得最自由、最放松的作业,我很享受做探究性作业的过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样的学生会学有所得,心有所悟,我就有学生屡屡在区级“作业设计小论文”评比中获得一、二等奖的优异成绩。
而我,作为一名走在探究性作业路上的一线教师,一直在路上,也永远在路上。
本次出版的四年级探究性作业中呈现的作品主要是由浙江省宁波国家高新区外国语学校学生提供的,也收录了部分其他学校学生的作品,在此对这些小作者及指导老师表示感谢。由于大部分作品都是学生们日常在课后完成的,耗时一般在30分钟以内,所以这些作品虽没有被浓墨重彩地美化与修饰,但其中体现的小作者的思维过程与设计角度都令人惊艳,值得我们点赞。
目前,数学探究性作业以其先进的理念、精心的设计、接地气的操作方式、可模仿的实践流程,为广大一线教师所接受和推崇,在全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模仿实践者众多。希望本书出版以后,能够不断得到广大同行的批评指正,以便我们持续改进,从而让探究性作业走得更远、更好!
本文节选自《单元视角下数学探究性作业设计 四年级》自序,教育科学出版社2024年1月出版。
来源:教育科学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