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被历史遗忘的长城:金长城——燕山大学出版社《长城:中国的象征》 - 精品书摘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精品书摘
被历史遗忘的长城:金长城——燕山大学出版社《长城:中国的象征》
2024-04-07 09:04:27  来源: 燕山大学出版社 
 

长城:中国的象征》(订购

燕山大学中国长城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 编著

燕山大学出版社

封面烫金 四色彩印

  说起万里长城,你对它的了解到底有多少?是否还停留在毛泽东在《清平乐·六盘山》中所写的“不到长城非好汉”这句词上?长城不仅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同时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如今的长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纽带,向世界展示着中国的伟大文明,是人们宝贵的精神财富。燕山大学中国长城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精心编写的《长城:中国的象征》,是一部带领读者认识长城、读懂长城的普及读物,分四个部分全面介绍了中国长城的历史、修造、功用及其承载的博大文化精神,以丰富的史料讲述泱泱中华文明史上长城何以成为中国的象征、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以下文章摘自该书中“长城历史:两千年不间断修筑的工程”之“被历史遗忘的长城:金长城”一文,分享给读者朋友们,让我们一同走近至今800余年依然屹立不倒的“草原长城”金长城。

被历史遗忘的长城:金长城

  金长城,人们习惯称作金界壕,是指女真族废辽建立金王朝后修筑的长城。金长城也是自秦汉以来,由中国北方少数民族修筑的长城,是中国历史上又一道万里长城。公元12世纪,兴起于中国东北地区的女真族完颜部首领阿骨打剿灭了由契丹族建立的辽王朝,建立了金王朝。女真,源自唐时黑水靺鞨,该部族在汉至晋时期称挹娄,南北朝时称勿吉。所谓“黑水”即今黑龙江,因女真长期居住于黑龙江、松花江流域,故名“黑水靺鞨”。唐时另有一部称粟末靺鞨,辽在灭粟末靺鞨建立渤海政权后,黑水靺鞨也改隶于辽,从此开始以女真之名见于史籍。金王朝最初建都上京会宁府(今黑龙江省哈尔滨阿城),继迁中都燕京(今北京市),后又迁都南京开封府。金朝最强盛时的疆域十分辽阔,东北到今日本海、鄂霍次克海、外兴安岭,西北到蒙古,西以河套、陕西横山、甘肃东部与西夏接界,南达淮河、秦岭与南宋为界。

  就在金王朝忙于建国拓边时,活跃于北方蒙古草原的蒙古族部落也逐渐强大了。蒙古,最初出现于唐代文献记载,称 “蒙兀室韦”。初,徙居于额尔古纳河流域,后来逐渐向西发展到鄂嫩、克鲁伦、图拉三条河的上游肯特山一带,日渐强大起来的蒙古族不断侵扰、蚕食金王朝控制的地区。为此,接受汉文化的影响并借鉴人类早期在聚落周围设置环壕的生存经验,金王朝开始在与蒙古相接触的北方沿边地带设置城堡,开挖界壕,进而又连接堡戍、修筑墙体,形成了主要防御骑兵的长城。金王朝修筑长城的起始年代,目前文献中没有明确的记载,但一般认为大致始于金太宗天会年间(1123—1135 年),经大定、明昌、至承安三年(1198 年),前后分三个阶段竣工。其后虽仍有零星的施工,但均系修缮和补充。在《金史》《元史》中称长城为“边堡”“界壕”“壕堑”“堑壕”“濠磊”“濠堑”“垣磊”“磊堑”等,并不称“长城”。据文物部门的考古调查,金长城遗迹的总长度为3989.25千米。总体走向有两道,一道起于大兴安岭额尔古纳右旗上库力,由根河南岸西行,穿呼伦贝尔草原,经满洲里市北穿越国境,再西达蒙古国肯特省德尔盖尔汗山以北的沼泽地中,全长700余千米。这条长城是否是在原辽长城的基础上修筑的,因为文献记载欠详,尚待讨论。另一道东北起自嫩江西岸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尼尔基镇北约8千米嫩江西岸的前后七家子村是起点,向西南止于包头市东黄河北岸,这条长城除两端为单线分布外,中间还有分内(南线)、外(北线)、中三线的或其他多条支线的。

内蒙古自治区达理诺尔金长城遗址/董旭明摄

  金长城历史上除称金界壕外,还称作明昌新城、明昌界壕、金源边堡、兀术长城等。因其大部分修筑在成吉思汗1204年大战金国回兵翰难河的路线上,也有称其为“成吉思汗边堡”的。金长城的修筑也注重合理利用地势,如在山岭之上的,一般修筑在坡度较陡的一侧;也有以河流为防线、沿河筑造的。金长城周全的防御体系由长城界壕和边堡、关隘组成,而界壕的主要结构是挖一条有一定宽度和深度的堑壕,以之阻碍战马的冲越,在堑壕内侧再垒筑起有一定高度的长墙。防御主线的长城比支线的长城还要增修副壕、副墙和马面等设施,形制上也有所区别。现存遗迹调查显示,主线残存墙高一般3~4米,基宽10~ 12米,顶宽1.5~2.5米不等,分土石堆筑和夯土筑造等。外侧马面间距80~120米,伸出墙外4~5米,高出墙身1~2米,底宽6~8米,多设在险要地段或墙身转折处。主墙上或堑壕附近还在500~2500米的间隔内加筑烽台,目测其残高在5~6米,山顶、谷口或城墙转折处筑有供瞭望和传递信息用的烽燧。在重点防御地段的主堑壕,口宽 10米左右,底宽3米,残深2米左右。副墙残高2米以下,残宽6米上下,不设马面,与主墙间距大约20米。副壕宽5~6米,在个别平缓山坡地带,也有除修筑主、副墙外,另加修一道外墙的。在整体上,支线长城的形制无论墙、壕的宽、高都不及主线,既没有马面,也不设副墙。

  边堡、关隘是金王朝戍边军队的驻屯地。按形制和地理位置的不同,分为戍堡、边堡和关城三种。戍堡,大多位于界墙内侧,并借长城为一面堡墙,另筑三面墙围而成,也有独立成堡的。平面一般呈方形,边长30~40米,是戍卒居住的地方。边堡,也是用于军事屯戍的,位于界墙之内,选择河谷交汇处的台地上修建,与界墙的距离视地形而远近不一,平面为正方形或准正方形,边长120~ 180米,墙外加筑马面,一般在南墙正中开一门,个别的加筑瓮城,堡内中央夯筑一高台建筑,为军官办公居住处,而高台建筑的周围则为士兵居住处。关城,多设在长城界壕穿过交通要道之处,往往处在河谷开阔地,在长城上开设一豁口,改建为关门,也有外筑瓮城的,长城内侧加筑三面围墙,边长30~40米不等,关城内不设住宅建筑。

  金长城的遗址在今内蒙古武川县清晰可见,该县庙沟乡的山上可见长城高出地面2米左右,宽3米,而长城壕堑多淤平。长城从武川的五分子村进入达茂旗东南部,又向东北延伸至四子王旗。这段长城,每400多米建有一马面,10千米左右有一堡,三四个堡之间有一关城,关城附近长城的壕、墙也都较宽。比较而言,金长城是对前代长城建筑形制与功能的合理借鉴与进一步的发展,在防卫体系上较前代长城更显完备和适用。其壕、墙并列的形制,能更好地防御来自草原游牧势力的骑兵,主、副墙并列,与戍堡、烽燧的配置,设计布局更为合理,后为明代长城所借鉴与沿袭。

来源:燕山大学出版社

本版责编:金洋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