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习录〉注说》(订购)
岳淑珍 注说
河南大学出版社
内容介绍
王守仁(1472—1529),字伯安,世称“阳明先生”。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集立德、立言、立功于一身,成就冠绝有明一代,与孔子、孟子、朱熹并称为“孔孟朱王”。他提倡的“心说”是明朝中晚期的主流学说之一,主张心是天地万物之主,认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又认为人性即是天理,倡导知行合一,以致良知为宗旨。《传习录》是他的讲学语录,由其门人徐爱、钱德洪等辑录,集中体现了他的“心说”哲学思想,是中国哲学史上的一部重要经典。
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王阳明的心学思想,《〈传习录〉注说》在“通说”部分,没有单纯叙述王阳明的生平事迹,而是将他的生平经历与心学思想发展历程进行互动呈现。在此基础上,主要围绕《传习录》的内容,结合王阳明的其他论述,深入浅出地阐释阳明心学思想中的“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的丰富内涵;并分析阳明心学对明代、清代、民国时期学术思想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及其当代价值与启示。
“简注”部分主要帮助读者疏通文字,对原作中难解的文字,涉及的人物、典章制度、地名官制、引用文献均进行了注释;对于前人注本的错误,也尽可能忠于原作,精益求精地进行了一定的改正。
《〈传习录〉注说》“通说”部分叙述精当,不枝不蔓,“简注”部分解释切要,征引合理,两部分内容互为表里,相得益彰,把抽象的哲学问题进行形象呈现,语言生动流畅,通俗易懂,是一种集学术性、科学性、通俗性、可读性为一体的经典著作读本。
作者简介

岳淑珍,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古典文献学、古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研究领域为词学与文献学、古代编辑出版史等。在《文艺研究》《文艺理论研究》等刊物发表专业论文四十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两项、省部级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两项、高等学校古籍整理项目两项、河南省社科普及规划项目一项。出版著作主要有《明代词学批评史》《杨慎词品校注》等。
“国学新读本”丛书
《〈传习录〉注说》是河南大学出版社精心打造的“国学新读本”系列文化读物。
20世纪90年代,随着中华民族自我意识的觉醒,民族自尊与自信的昂扬,中华民族迎来了一波“国学热”。新世纪以来,“国学热”持续升温,四面兴起。对于扑面而来的“国学热”,为了满足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为了对社会上盲目崇尚读经的风气有所引导,河南大学出版社精心打造了“国学新读本”丛书。自从2008年梁锡锋注说的《诗经》问世以来,截至今日,这套丛书已陆陆续续推出了五十多种国学典籍。
丛书由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李振宏教授担任主编,几十位学术造诣深厚的学者分别注说。丛书的体例分为“通说”和“简注”两个部分,“通说”导读典籍的基本思想文化内涵,“简注”疏通典籍的文字。这种结构布局,既为读者提供了健康的思想导向,也为读者提供了国学入门的学习向导。丛书选择的这些颇有代表性的国学典籍,或思想激进深邃,或诗文激情奔放,或个性激昂飞扬,文思、人思、情思互现,道德、伦理、文明共存,极具个性魅力与思想深度,包含着民族文化的优秀基因,蕴含着民族文化的不朽范型,在多位功力深厚的学者的翔实导读和精当注说下,实不失为广大读者学习国学精华、体认民族精神、继承祖国优秀文化遗产的良师益友。
来源:河南大学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