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悦读 职业素养篇》书摘分享 - 精品书摘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精品书摘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悦读 职业素养篇》书摘分享
2024-09-19 10:08:33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悦读 职业素养篇》(订购

刘金兰 主编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创新是什么?创新就是提出新思想、新观点、新方法或进行发明创造,也就是抛开旧的,创造新的。你是一个喜欢创新、善于创新的人吗?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你怎样才能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带着思考阅读下面这篇文章,试着找出属于你自己的答案。

  何为创新?创新即抛开旧的,创造新的,指综合运用知识,理性分析信息,适当发展技巧,提出新思想、新观点、新方法或进行发明创造。创新有三层含义:一是更新,二是创造新的东西,三是改变。没有创新就没有人类的进步和未来,整个人类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创新、不断进步的过程。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关系到国家的兴衰成败。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应努力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把自己锻炼成为国家有用的人才。

  那么,青少年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呢?

  首先,青少年应该对任何事物都保持好奇心。陆登庭曾说过,如果没有好奇心和纯粹的求知欲为动力,就不可能产生那些对人类和社会具有巨大价值的发明创造。一个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人,往往勤于钻研,勇于创新。青少年应对事物有敏锐的洞察力,善于在生活中发现问题,观察不同事物之间存在的联系,敢于提出问题,那么最终的解决办法就是一种创新。科学上最重大的创新大都是由好奇心推动的: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爱迪生有了无数发明创造,居里夫人发现了镭,达尔文写出了《物种起源》,这一切伟大的发明创造,都和好奇心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好奇心是创新的动力和源泉,是创新人才最重要的素质。

  其次,青少年应敢于对所学习或研究的事物提出质疑。不要迷信书本和权威,也不要认为被人验证过的知识都是真理,要敢于根据事实和自己的思考,向书本和权威提出质疑,敢于标新立异、大胆假设,不要被思维固化,学会跳出思维的局限看待事物,透过表面现象去寻找问题的本质,不把任何事情看作必然的过程,也不把现实当作理所当然的结果。许多科学家正是从质疑开始,才完成了对旧知识的摒弃和对谬误的否定。正是由于哥白尼对“地心说”的质疑,才揭开了我们所处星球的真相,推动了科学革命。质疑是发自内心的创造潜能,它激发人们去钻研,去探索。质疑,是一切创新的出发点。

  最后,青少年应具备创新意识和科学思维。创新意识是指人们根据社会和个体生活发展需要产生出来的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或观念的动机,以及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意向、愿望和设想。创新意识是创造内容形成和创造活动开展的基础,可以激发人产生对“事物”的思考、怀疑和探索。人的创新意识一旦形成,就会产生创新的欲望和自觉性。因此,青少年在学习过程中要特别关注和激发自己的创新意识,培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对问题的敏感性,在更深层次上理解创造的意义,并以此来激发自己的创造动机,培养创造兴趣。在具备创新意识的同时还要培养科学思维,在学习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获得并发展自己的归纳思维与演绎思维,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量变思维与质变思维。面对同一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扩大自己的认知范围,才能不断创新。

  创新的道路从来不会一帆风顺。即使是一个小创意、小方法,在实践的过程中也可能会遇到种种困难,层层障碍。青少年应明确自己肩负的责任,努力学习、勤于实践、敢于质疑、敢为人先、坚定信心,为创新打下牢固的基础,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将来投身祖国建设做好充足的准备。

  本文节选自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悦读 职业素养篇》十八模块悦读一。

来源: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版责编:金洋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