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推销天王”是如何修炼出来的--北工大社《从“乞丐”到“天王”》 - 精品书摘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精品书摘
“推销天王”是如何修炼出来的--北工大社《从“乞丐”到“天王”》
邓刚
2004-01-14 15:43:53  来源:  
 
 原一平是日本十大财阀中个头最矮的一个,其貌不扬,拥有“丑小鸭”的绰号,同时也被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推销天王”。原一平从“乞丐”到“天王”经历了一个崎岖的历程,所有的一切都是他努力的结果。

永不服输的“矮冬瓜”
 在日本观光旅行协会倒闭后,原一平从报上看到明治保险公司招聘保险业务员的广告,自认为那是一份好工作,就准备去应聘。
 1930年3月27日,原一平去明治保险公司面试。”岁的原一平身高只有145厘米,体重52千克,又瘦又小,其貌不扬。主审官高木金次,当时刚从美国学习归来,后来担任经理,并于1964年出任明治公司总经理。
 高木先生不屑一顾地看了一眼原一平,以轻蔑的口气说:“老实对你说吧!推销保险的工作非常困难,我看你不是干这个的料。”
 “真他妈的狗眼看人低!”粗莽的原一平差点骂出声,幸好又吞了下去,这位看起来也是瘦瘦小小的考官(高木金次的身材比原一平略高),竟敢说原一平不够格当保险业务员,他当然有气了。
 此时,原一平那一股“永不服输”的气概,在几秒钟之内充满了全身。
 他涨红了脸,像一只勇猛的斗鸡,张牙舞爪倾身问道:“好!请问进入贵公司,究竟要做多少业绩呢?”“每人每个月一万元。”高木依然轻蔑地说。
 原一平像跟谁赌气似地说:“既然这样,我也每月推销那么多好啦!”
 高木金次狠狠地瞪了他一眼,把手中的文件放到桌上,接着慢慢地抬头看着天花板,发出“嘿!嘿!嘿!”的一阵怪笑。
 3月27日,这一天就这样烙在他内心深处。
 由于明治保险公司并不想录用原一平,而是他自己硬挤进来的,所以只给了一个“见习推销员”的头衔,并提出非常苛刻的条件:没有薪水,没有办公座位等。原一平都地答应下来,并且自动从住处搬了一张桌子到公司去。
 “再碍事也要给我一个摆桌子的地方啊!”
 ……
 在一阵激烈的争论之后,公司总算答应让他摆一张桌子,但有—个条件,那就是——必须摆在既不碍眼又不碍事的地方。
 原一平在公司里找了半天,终于找到一个理想的地方——就在办公室的进口靠门的地方。那里既不碍眼又不碍事,从此开始了他见习推销员兼服务员的生活。

 为了“复仇”不畏辛酸
 “原一平,去给我买份早点。”
 “是!”
 “喂!快去给我买包烟,还有……”
 “好的!”
 原一平就这样被当成小弟般地使唤着,同时,还遭到同事们的冷嘲热讽。
 虽然在高木金次的面前夸下了悔口,但是没有薪水,“一个月一万元保险”的确遥不可及,原一平只好借债度日。当时原一平的生活实在很凄惨。
性格倔强的原一平只是想把那阵“嘿!嘿!嘿!”的狂笑击碎,那一把永不服输的火焰依然烈火熊熊,他一定要为“3月27日”复仇,就这样支撑着。
推销保险并非一蹴而就,没有业绩就不会有报酬收入,但原一平仍然保持着乐观的态度,他对自己说:“一个人在面临困难之时,如果从消极的一面去想的话,势必越想越糟,最后变得萎靡不振,而陷入万劫不复之地;如果从积极的一面去想的话,这正是难得的磨练机会,这是黎明前的黑暗,也是攀登卓越高峰必须承受的苦难。”
这么做的结果,是那些困苦与辛酸的事情,非但没有打击原一平,却反过来带给他无比的温暖。
为了省钱,原一平不乘电车,不吃中午饭,在一个大约只有6平方米的小屋容身。
当别人用午餐的时候,原一平用多出的时间工作;当别人搭乘电车的时候,他乘机多访问客户。
当然不吃饭也是行不通的,他总是晚上吃些便宜得不能再便宜的晚餐,每当半夜饥饿的时候,他就跑到附近的一个国立中学去跑步,跑累了一头倒下就睡,自然而然也就把饿魔驱走了。

 “名牌”西服
 业务员的外表是很重要的,虽然当时原一平只是一名见习业务员,但是也应该有一套西服。可想而知,以他当时的经济状况,哪有能力订做西服,所以,他只好到旧货市场的衣摊去买。
 当年从神田岩本町到浅草桥之间,沿路上都是旧衣摊。不过,幸运的是,虽然这些摊上卖的西装都是二手货,可是质料不错,而且颜色繁多,尺码也齐全。不过,美中不足的是,这里所卖的西装小口袋都在右上方。正常的西装小口袋应在左上方,这些旧衣摊经常廉价买入西装,然后拆开翻过布面重新缝制。这么一来,西装看起来与新的一样,不过左上方的小口袋自然而然地移到右上方去了。
 就这样持续大概有3年的光景,原一平所穿的西装小口袋一律在右上方。每次买来一套,都要穿得破烂不堪之后,才丢弃它,然后再到旧衣摊上去另选购一套。3年中,原一平变成旧衣摊上的常客了。

 公园是我的”家”
 虽然原一平每天努力地工作,拼命干了7个月,但丝毫没有成绩。由于毫无收入,他拖欠了7个月的房租。终于有一天吃早饭时,原一平打算再来一碗饭,房东太太和颜悦色地说:“原先生,您已经欠了7个月的房租,您还打算再来碗饭吗?”原一平羞愧万分,当天晚上,原一平实在无处可去,只好露宿在公园里,但他仍然在鼓励自己:
 “今天是很凄惨,不过公园蛮不错的,又安静,又清凉。不能恨这个、怪那个,要坚强。总而言之,一定要撑下去,只有一条路——干!干!干!”
 从那以后,公园变成了原一平的“家”,而公园里的长椅就是他的“床”。
 每天清晨5点,原一平就从“床”上爬起,利用公园厕所里的自来水迅速梳洗之后,徒步去上班,沿途吃一顿两分钱的早餐。不到6点就来到公司,开始一天的工作。晚上又徒步走回自己的“家”,每天辛苦的原一平像散了架似的,有时晚饭未吃就一头栽下沉睡起来。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
 “有意栽花花不活,无心插柳柳成荫。”在原一平咬紧牙关,度过了他一生中最为困窘的这段日子后,幸运终于到来了。
 那时候,原一平每天清晨5点起“床”后,都会遇到一位很体面的中年绅士在路边晨练。可能是每天清晨都碰面之故,所以日子一久,他们很自然地彼此之间打打招呼,问早道好。
 有一天,他们照例打过招呼之后,他叫住原一乎聊了起来。
 “我看你精神很饱满,全身充满干劲,日子一定过得很痛快啦!”
 “托您的福,还好。”
 “我看你每天起得很早,是个难得的年轻人。我想请你吃早餐,有空吗?”
 “谢谢您!我已经用过了。”
 “哦!那就改天吧。请问你在哪里高就啊?”
 原—平听到“高就”后真想大笑。
 “我在明治保险公司当推销员。”原一平只是说了自己公司的名字,并未说在公园“高就”。
 “唔!既然你没空吃早餐,那我就投你的保险好啦!”
 听了这句话,原一平突然之间愣住了。那一刹那,他深深地感受到了“喜从天降”这句话的滋味。
 原来这位体面的绅士是附近一家大酒楼的老板,也是三业联合商会的理事长。经过他的介绍,原一平很快地就与三业联合商会的许多公司搭上线,获得了许多的客户。
 这是他在与穷困奋斗的历程中,最振奋的一件事了,而且,这位绅士成了他辉煌一生中第一个贵人。
 从这一天起,否极泰来,原一平的命运在悄悄地改变。

击破预言
 在3月27日口试那一天,原一平给高木先生的承诺是每月推销一万元。换言之,到年底为止共有9个月,他的承诺业绩为9万元,结果他做了16.8万元,超出承诺额7.8万元。
 接着便是27岁的原一平准备了些礼物,在除夕夜神气活现地去拜访高木金次先生。
 “高木先生,在今年的3月27日应征时,我答应您每月推销一万元,您‘嘿!嘿!嘿!’笑了三声。如今年度结算下来,我不但完成了目标还超出7.8万元。我觉得你的三声笑的魅力价值16.8万元。”
 下面还有一句话原一平没好意思说出口:“为了你那三声怪笑,我当时真的想揍你一顿。没想到我所经历的辛酸苦楚终于把你的誓言击了个粉身碎骨,我还是当年的原一平。”
 高木先生木讷地笑着说道:“对不起!原先生!同时,恭喜你。”
 回想起面试时高木先生冰冷的语气,使原一平觉得他此刻的笑容格外地温暖。

 偶遇老和尚
 有一日,原一平来到东京日本桥小传马町名字叫“村云别院”的一个寺庙。出于职业感,他步入寺内打算向寺内主持推销保险。就是这一举动,使他巧遇老和尚,从而影响了他的一生。
 那天,原一平被带进庙内,与寺庙的主持吉田和尚相对而坐。
 原一平开门见山,利用所学的保险知识,面对眼前的高僧,开始了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地介绍,劝说老和尚投保。
 等原一平说完后,再看吉田和尚的表情如初。高僧对原一平说:“听了你的介绍,丝毫没引起我投保的兴趣。”顿了一顿,吉田和尚接着说:“人与人之间,能像现在这样相对而坐,应该算是缘分、造化,所以一定要具备一种强烈地吸引对方的魅力的能力,如果你做不到这一点,就算你讲得口若悬河,也是无济于事,将来就没有什么前途可言了,倔强的年轻人。”老和尚微微颤了一下白眉。
 依照原一平的习惯,面对这种情况,一定会立刻反击回去。奇怪的是,他似乎被吉田和尚的气势震慑住了,居然自己没有动怒。
 当原一平逐渐体会出那句话的意思时,只觉得傲气全失,冷汗直淌,呆呆地望着这位白眉过目,和蔼又神秘的吉田和尚。
 老和尚又说:“年轻人,先努力去改造自己吧!”
 “改造自己?”
 “是的,要改造自己,首先必须认清自己,你自己认识自己吗?你事业上最大的敌人是谁呢?”
 到这里,原一平已丧失谈话的主动权。他把投保的事忘得一干二净,连大气都不敢喘地聆听着吉田和尚的教诲。
 “您在替别人考虑保险之前,必须先考虑自己,认识自己。”
 “考虑自己?认识自己?”原—平有点惊愕。
 “是的,赤裸裸地注视自己,毫无保留地彻底反省,然后才能认识自己。”
 “请问高僧,我该如何去做呢?”
 “要做到认识自己,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困难,去请教别人吧。”
 “请教别人?请问如何请教法呢?”原一平急切地询问。
 “好!我告诉你。你手头上有多少已投保的客户呢?”
 “有一些。”
 “就从这些投保户开始,你诚恳地去请教他们,请他们协助你认识自己。我看你有慧根,倘若照我的话去做,他日必有所成。切记!不可欺狂!切记!”
 在这之前,原一平只懂得一味蛮干,永不认输,也从不低头。即使跌倒了,也要抓一把土再爬起来。完全
凭借自己的个性,咬紧牙关过日子。
 吉田和尚的一席话,就像当头一棒,把他点醒了。
 思想的醒悟引导了行动的模式。
 首先,他自己先做了一个彻底的反省。以往原一平偶尔也曾以“单眼”看看自己,但睁大“双眼”透视自己,则从未有过。

 “原一平批评会”
 于是,原一平策划了一个别开生面的“原一平批评会”。集会的目的是为了能够坦率地批评自己,所以要求投保户集会的候能够畅所欲言,人数局限为5人,并且每次邀请的客户不能相同,为的是能够听取更多批评自己的意见,这样也能贴近与客户的关系。既然是主动邀请别人来的,一定就要热诚招待客户。所以原一平每次开“原一平批评会”时,都要准备五小瓶酒,五块炸牛排,五份礼物。金额虽不大,可是,对于原一平当时有限的收入,可谓一笔不小的开支。为感谢贵宾的宝贵意见,会后每人赠送一份可以让客户铭心刻骨的小礼物。
他对客户诚恳地说:“我才疏学浅,又没上过大学,因此连如何反省都不会,所以决定召开‘原一平批评会’,恳请阁下抽空参加,对我的缺点加以指正。谢谢!这是邀请函。”
第一次批评会就使原一平原形毕露:
——你的个性太急躁了,常沉不住气。
——你的脾气太坏,而且粗心大意。
 ——你太固执,常自以为是,这样容易失败,应该多听听别人的意见。
 ——对于别人的托付,你从不知拒绝,这一缺点务必改正,因为“轻诺者必寡信”。
 ——你面对的是各色各样的人,所以必须有丰富的知识。你的知识不够丰富,所以必须加强进修。
 ——待人处事千万不能太现实、太自私,也不能耍手段或耍花招,一切都应诚实。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有诚实才会维持长久。
 面对眼前这种情景,就好像自己被别人剥光了一样,一丝不挂的展现于大庭广众面前。他一面看着自己提供的客户吃着自己的饭菜,—面听着他们指手画脚地批评自己。原一平真想当众骂这群客户。但是不能,毕竟他们是自己盛情邀请来的贵宾。原一平只好脸上红一阵又白一阵地听着。
 他把这些宝贵的逆耳之言都一一做了笔记,随时反省激励自己。事后,他又跑到典当铺把自己的衣物典当了,为的是准备下个月的“原一平批评会”的会务资金。以后,典当铺又多了个顾客——原一平。
 在这样的情况下,“原一平批评会”按月举办,从未中止过。
 他把“批评会”中获得的改进,体现在每天工作上。于是,业绩直线上升,每周举办的业绩排行榜他都独占鳌头。这可能才是原一平日后成为“推销之神”奠基的正式开始。
 从1931年到1937年,“原一平批评会”一共连续举办了6年。
 在这6年中,原一平最大的收获是,他把他暴烈的脾气与永不服输的好胜心理,引导到了一个正确的方向。
 以前的原一平虽然矮小,但是争强好胜。如今的他,仍然爱与他人比个高低,只不过对象改变了,他与
“自己”这个最大的敌人来对比。他永不向任何人低头服输,包括自己。

 坐禅修行
 在组织“原一平批评会”的同时,原一平带着吉田和尚的介绍信,去向另一位高僧——伊藤道海虚心求教。
 伊藤和尚接到介绍信后,观察一番眼前的小矮子,觉得此人可塑。接着伊藤和尚劝原一平坐禅修行,如果能够那样必能悟出道理,原一平欣然决定了。从那时起,原一平照旧做着推销保险的工作,但到星期六傍晚,工作告一段落之后,他就到总持寺报到,晚上睡在寺庙里,第二天清晨三点起床,打扫完毕寺院后,就开始了一天的坐禅,开始亦裸裸地注视自己,开始彻底地反省自己。
 “原一平批评会”与“坐禅修行”密切配合。原一平清清楚楚地记下了两种情况下的原一平。
 面对“不同”的原一平,他努力把他们逐渐结合起来,试图创造成一个崭新的原一平。
 这是一个艰巨而浩大的工程。
 “两个原一平”时常发生矛盾,让真正的他难以把持。有好几次,把那无法修改的原一平丢在禅房里,痛苦地跑出总持寺,踯躅于东京街头,在大雨中狂奔。
 这就是原一平自己为自己戴上的两个紧箍咒。可是,一个月接一个月的“批评会”与一周接一周的“坐禅”,他感觉像一条成长中的蚕,在逐渐蜕变。
 从1931年开始,连续6年,原一平排除万难,坚持做三件事——推销保险、原一平批评会、坐禅修行。进入明治保险第一年(1930年)时,他的业绩为16.8万日元,第二年为18万日元,第三年业绩达到68万日元,到了第七年,即1936年,他的业绩遥遥领先于其他同事,并且名列全日本第二名。


(《从“乞丐”到“天王”》/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年2月版/定价:19.80元)
本版责编:江蕾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