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乐与存在:理解韩锺恩》(订购)
周钟 著
苏州大学出版社
近日,《音乐与存在:理解韩锺恩》一书由苏州大学出版社出版,本书是青年学者周钟近年来持续关注韩锺恩教授音乐美学思想的研究成果,也是“韩学”研究的首部学术专著。中国音乐美学学会副会长范晓峰教授认为本书“深刻理解和解读韩锺恩”,并为此书作序。
韩锺恩教授简介
韩锺恩,上海音乐学院教授,中国当代著名音乐美学家、音乐批评家,中国音乐美学学会会长(2005—2015)、名誉会长,在音乐美学、音乐人类学、音乐哲学、当代音乐研究、音乐批评、音乐学学科建设等领域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学术影响。
本书介绍
1.本书基于人本主义知识观和存在主义美学的视角,借助迈克尔·波兰尼(Michael Polanyi)的“内居认知”(knowing by indwelling)学说,引出对韩锺恩学术体系中“原位本体”“临响”“先验”等问题的探讨和思考。
“原位本体”是韩锺恩音乐美学叙事中反复提及的核心观念和学科意识,在其简约表述背后,蕴含着对学科的长远考量。简单地说,音乐美学原位本体思想就是守持音乐美学学科原位——“之所以是”并“如其所是”的学科本是,聚焦音乐美学研究本体——属艺术的音乐审美感性问题。“临响”即临响叙辞并与之相关的三种作业方式——音乐学写作、音响诗学、音乐批评,与音乐美学原位本体思想相互启发、配合,在韩锺恩学术体系中互为表里,以基于听感官事实的感性直觉经验作为第一切入点,通过精细作业合式还原音响综合实在并朝向先验声音存在,以此夯实音乐美学学科基础、把正音乐美学发展方向、淬炼音乐美学叙事语言、推动音乐美学主体增长。“先验”即之所以是的“是”、本体之“本”,也即韩锺恩所说的先验存在、自然本体、绝对音声,它是每一次感性听、理性说的原点驱动和终极目标,是完成学科逻辑回路的关键一环,在韩锺恩学术思想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哲学本体论地位,并作为一种方法论落实在音乐美学研究中。
2.通过对学科原位、听本、声本的追溯,本书提出韩锺恩学术思想的基本理路:
(1)由信托、热情、责任而献身其中、内居求索,如其所是地守望并保障学科本是和未来;
(2)由生命存在置身(内居)于音响存在而临响作业,实践研究路径和写作方法,培育合式并普式的学科语言;
(3)由经验本体、现象折返先验本体、实相,谛观声音的自然先定和自生力场并以此获得普遍性意义。
3.本书在论证过程中还涉及科学与人文的同源同质性、学术研究中的信与情、临响的葆真性与内居性、人本实证研究与个人知识的真理性、学术概念与学科语言、教学中的默会认识、人文学科的感性回归趋势、音乐美学与人的尊严等重要问题。
作者在“引言”中这样说:“笔者认为,韩锺恩教授的思想是属于世界的……本书正标题为‘音乐与存在’,借鉴了海德格尔名著《存在与时间》,并以之致敬韩锺恩教授;副标题为‘理解韩锺恩’,意在将韩锺恩学术思想作为先验本体(作为‘事实’的存在),笔者的理解和言说(作为‘实事’的存在)在本质上即前者的召唤和显现。因此,一方面事实会无穷无尽地显示自身,每一种解读都是历史性的;另一方面,尽管笔者的解读是一种‘个人知识’,但由于这种解读是源于本体和基于普遍性意图的负责任的学术表达,它仍属于本体众多影子(侧显)中的一个,不出本体世界的范畴。正如韩锺恩在论述马勒作品时援引博尔赫斯的话:‘我把我曲径分岔的花园留给多种未来。’(《小径分岔的花园》)笔者相信,随着越来越有辨识力以及健全知识结构的年轻一代学人不断成长起来,‘韩学’将不仅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并日益作为一种研究对象而成为一门显学,在历史发展中不断显示出新的意涵,涌现出更多相关学术作品。”
作者简介
周钟,艺术学博士、哲学硕士,现任教于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江苏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主要从事音乐美学与美育、艺术哲学与思想史研究,主讲音乐美学基础、音乐美学专题等课程。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各1项,其他各级项目多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来源:苏州大学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