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教学主张:打通理论与实践的阻隔》书摘 - 精品书摘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精品书摘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教学主张:打通理论与实践的阻隔》书摘
2025-03-18 08:46:07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学主张:打通理论与实践的阻隔》一书作者凌宗伟拥有几十年的丰富教学经验,曾担任多年校长,其深厚的教育背景和实践经验为本书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与实证基础。

  《教学主张:打通理论与实践的阻隔》一书深度剖析教学主张,从学科课程要求到教学特点,全面而深入地界定了教学主张的概念,为读者提供了清晰、系统的理解框架;同时,本书探讨了教学主张在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作用,帮助教育者更好地将理论转化为实践,提升教学效果。

《教学主张:打通理论与实践的阻隔》(订购)

凌宗伟 等 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针对教学主张概念模糊、定义不清导致的混乱现状,作者深入剖析了教学主张的内涵与重要性。书中强调,教学主张是教师教学实践的核心原则与灵魂,体现了教师教学的自主性、个性化,是因材施教、提升教学效能与品质的关键。同时,教学主张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标志,对教师个人发展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作者简介

  凌宗伟,江苏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高级教师。江苏省南通市第十届“园丁奖”获得者,《中国教育报》2012年度推动读书“十大人物”之一。现任江苏省教育学会教师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江苏省南通市中小学名师培养导师团导师。著有《让学生爱上你的教学》《有趣的语文》《好玩的教育》《你也可以成为改变的力量》《教育的积极力量》《语文何为》《学会管理》等。

精彩书摘

何为教学主张

文|储朝晖

  “教学主张”是教育学领域见得不多、用得较少的概念,因为大多数教师在评价权力过于集中、评价标准过于单一、管理过度行政化的体制内,长期在没有多大自主权,自主性受到抑制的环境中工作,已经习惯于将自己定位为打工者,不思考、不做主、按部就班、循规蹈矩,丢失或难以生成主张。

  有过几十年教学经验,当过校长的凌宗伟先生发来《教学主张:打通理论与实践的阻隔》的电子版,让我开了眼界。作者回视自己的教学经历,从学科课程要求、学科特质、教学范式、教学模式、教学流程、教学活动、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风格、教学特点等方面对教学主张的概念做出界定,认为教学主张是多元、动态、发展的,具有个人属性与群体属性,是教育主张、办学主张在教学上的体现,进而对教学主张的提炼与表述,教学主张在理论与实践之间发挥的作用进行了讨论。

  这些年来,各地中小学名师培养项目几乎无一例外地要求名师、准名师提炼自己的教学主张,甚至教学思想、教育思想。对名校长们的要求则是要有办学主张、办学思想、教育思想。问题是,教学主张是什么?因为没有基本的概念定义与阐释,就难免各说各话,甚至提出一些有违基本的教学原理的主张来。

  作者专门写书讨论教学主张是因为感到应该承认、尊重教师的主张和哲学。教学主张是教师教学实践的原则和灵魂,对教学过程有着重要的影响,是教师组织和实施教学自主性、个性化的基础,是贯彻落实因材施教原则,提升教育教学效能与品质的必要前提,是显示教师专业成长的表征,又是导引教师极其重要的引擎。既然要求名师提炼教学主张,那就要搞清楚教学主张是什么。

  教师的使命决定着他们必须有自己的教学主张才能更有效地承担责任,没有教学主张的教师事实上不会成为教学的主人,仅是教学机器人。或者说,当下的确有不少教师因为成不了教学主人,或不是教学的主人而没有教学主张,不敢有教学主张,不能有教学主张,不会生成自己的教学主张。

  教学主张终究是个人的,是教师从教学经验中提炼出来的独特的、个性化的教学见解和教学思想,受到教师认知、信念、教育哲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有形无形地导引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行为。群体教学主张也需要以个体的主张为基础。作者从教育观念和教育价值、教学立场和出发点、教学策略和方法、教学对象与内容、教学评价与反馈、教学的全面性与个人化几个维度审视教学主张,引导大家从多个维度去理解教学主张。本书为教师生成并运用自己的教学主张提供了难得的学理资源。

  事实上,一位教师的教学主张的提炼及不断丰富与完善的过程就是他的成长过程,作者从理论与实践、个性化理解与标准化、革新与传统、专家意见与个人认知等方面分析了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与对策,使大家更深入地理解教学主张,促进教师自身更好地实现专业成长。

  主张是主观性的,是一个人经历和思考的积累,任何人都难以确保自己的主张无偏见,避免或矫正教学主张的偏见需要保持开放态度,坦然地面对质疑和批判,真诚开展对话和讨论,让不同主张在相互碰撞中相互修理,积累各种人生的挑战和经验。作者最初将自己的语文教学主张提炼为“遇物则诲,相机而教”,有这种境界才会形成个人乃至学校与区域教学主张、教育主张的不断理性、优化的良性生态。

  希望本书不只是为了引起教师对教学主张的关注,更是希望读者通过各种方式有意识地涵养、丰富、提炼自己的教学主张,阐明、维护、运用自己的教学主张,帮助学生更自主、更有效、更有品质地学习。同时,也希望引发教育管理者和行政部门的关注,尽可能减少一些行政指令,给教师更多的尊重和更大的教学自主权,让具有明显个体差异性的教学主张存在并服务学生多样化、个性化成长,满足社会对人力的多样化需求;还能对改进权力过度集中、标准过度单一的教育评价产生启示,更有效地实现教、学、评一致性,减少单一标准化的评价对教师教学主张的抑制与摧残——这是从教学层面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

节选自《教学主张:打通理论与实践的阻隔

  来源: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版责编:陈赛男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