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河南大学出版社《庄子引读》书评 - 书评园地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评园地
河南大学出版社《庄子引读》书评
2025-04-09 09:11:53  来源: 河南大学出版社 
 

  编者按:

  为鼓励编辑人员锻炼提升书评撰写能力,开展“名编辑”培养,河南大学出版社围绕“中华元典引读丛书”,举办书评征文活动。现选择优秀作品予以刊载。本书评作者为国际出版中心(北京上河卓远)编辑綦文多。

《庄子引读》(订购)

作者:白本松 王利锁

河南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庄子》是中国“轴心时代”重要的“文化元典”,先秦诸子的“百家之冠”,其逍遥、齐物、自然、无为的精神追求和恢诡谲怪、情态万方的艺术风格,对传统中国的文化性格和艺术精神产生了深刻又深远的影响。本书以“逍遥之祖”为观察视角,概要论析了庄子学派的思想体系和特征,阐释了《庄子》与古代思想、宗教、医学、文学、艺术以及士大夫人格心理的关系,是一部全面了解《庄子》与中国文化的入门津梁。

作者简介

  白本松(1935—2008),历任中国寓言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古代散文学会理事、河南省古代文学学会会长,教研室主任、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先秦文化与文学研究。著有《唐文选》《中国历代寓言诗选》《春秋谷梁传全译》《鹖冠子全译》等著作多部,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

  王利锁,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先唐文化与文学研究。出版有《逍遥之祖》(合著)《智通庄子》《搜神记注说》《中国古代应用文甄体赏鉴》(合著)等著作,发表专业学术论文三十余篇。

精彩书评

庄子引读》:《庄子》与中国文艺精神

綦文多

  许多读者朋友读的第一篇《庄子》,是中学课本里节选的《逍遥游》。“鲲鹏”这个庞大而神秘的形象,寄托着庄子的神思和妙喻,一直潜存在我们的心灵深处。阅读“中华元典引读丛书”之《庄子引读》,既能唤醒我们最初读《庄子》的感受,也能帮助我们解答对《庄子》的诸多疑问与好奇。尤其是书中讲解《庄子》与中国艺术精神和中国文学的篇章,作者也如“庖丁解牛”一般,对庄子的美学观和文艺观作了深入肌理的分析与整合,令读者得以迅速把握其中精髓。

01

《庄子》与中国艺术精神

  《庄子引读》一书将庄子思想体系中与艺术相关联的元素归纳为三种基本理念。其一,崇尚自然美;其二,重视精神美;其三,艺术创作需“斋以静心”,是一个“以天合天”的过程。作者在书中结合具体的中国绘画和书法作品,对这三种基本理念作了更加生动的说明。

  关于自然美,以山水画派和草书艺术为例,前者在题材上摆脱了人物画受制于俗世语境的局限,奔向更广阔的自然天地,后者则在艺术旨趣上抛弃了汉字的表意功能,听任字形的自然舒展与流动。

  关于精神美,绘画和书法皆应以“传神”为宗旨,“形”是“神”的载体,“神”是“形”的主宰。比如,晚唐以后出现的水墨画派,其画作就不着五彩而专注精神,充分受《庄子·杂篇·天下》中“五色乱目,使目不明”(承袭于《老子》中“五色令人目盲”)的影响。

  关于艺术创作,庄子关于修身养心的“心斋”“坐忘”等思想被魏晋以后的艺术家和艺术评论家继承和发挥,摇身一变成为艺术创作的妙门。当进入创作状态时,艺术家需排除一切杂念,亲身体察外物,达成主客观的统一,进入体悟大道的精神境界。于是,艺术创作与人生修炼合二为一,艺术被赋予了思的深度,哲学也拥有了美的姿采。

02

《庄子》与中国文学

  《庄子》本身既是一部玄奥深邃的哲学著作,又是一部辞藻华美的文学著作,庄子说理,擅长用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而非枯燥的长篇大论。因此,《庄子》也必然成为中国文学精神、风格与体裁的重要源头。《庄子引读》一书从批判精神、浪漫风格和诗体发展三个侧面,勾勒了《庄子》对中国文学创作所产生的影响轨迹。

  首先,《庄子》的成书年代是战国中后期,有识之士纷纷对当时沉浊混乱、战祸频仍的社会局面提出批判,但他们大多以修缮政治秩序、维护稳定统治为目标。然而,《庄子》所内蕴的批判精神则是更为彻底、更具超越性的,其目标是一种“不为外物所累,不为名利所牵,不为生死祸福所羁绊”的人生哲学。于是,每当后世的文人遇到现实的黑暗与不公时,便会从《庄子》的批判精神中汲取力量,挥笔写就具有超脱俗世、隐逸逍遥之趣味的辞章与诗赋。嵇康的“越名教而任自然”,陶渊明的“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比比皆是。

  其次,《庄子》奇谲的想象、瑰丽的语言、大胆的夸张、神秘的寓意也孕育了中国文学的浪漫风格。每当读到诸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等诗句时,我们总能从中辨认出《庄子》的影子,它们与“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的气势是何其相似!而且,谁又没做过御风而行、上天入海的美梦呢?

  最后,《庄子》催生了游仙诗、玄言诗和山水田园诗,从体裁上丰富了中国古代诗歌文体的样态。游仙诗是道教神仙信仰的文学化身,“求仙”的过程亦是“得道”的过程,文人的游迹也从俗世人间飞转到云中仙境;玄言诗是对道教义理的文学阐发,目的在于穷究老庄的学说;山水田园诗则是道教自然观的文学表露,远离庙堂而寄情于山水田园也逐渐成为中国文人的一种独特情结。

03

引读庄子:《庄子》文艺精神的当代回音

  “中华元典引读丛书”之《庄子引读》不仅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庄子》本身的思想内蕴,还将《庄子》置于整个中国文化的语境与脉络之中考察其影响。除了本文所展示的中国艺术和中国文学,还包括中国传统宗教和中国传统医学。由此可见,这是一部对《庄子》进行全方位梳理的佳作,能够使读者全面地认识《庄子》这部经典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替代的地位。

  更重要的是,《庄子引读》是为我们,即生活于当今世界的人们,所作的一本导读手册。历经数千年的沉淀和数代学人的洗练,《庄子引读》撷取了庄子思想中的精华并将之娓娓道来,其中关于中国文艺精神的引论更是为焦虑困惑的现代人提供了一剂古老智慧的良方。如今,我们正面临着技术时代的巨变,“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生活和工作的压力也压得人透不过气。因此,庄子“崇尚自然”的旨趣和“斋以静心”的人生修炼方法就显得尤为可贵。如果直接领会庄子的哲学而达到悟道的境界太难,我们还可以在《庄子引读》的导览下,观山水画、品游仙诗,经由审美体验来获得内心的安宁。人类不是神仙,无法预知和掌控未来,但《庄子引读》叩响了《庄子》文艺精神的当代回音,指引人们用过去启发当下,用庄子的逍遥抵抗现实的疲累。这样一来,由庄子打开的那个出口,便始终敞开着。

  来源:河南大学出版社

本版责编:陈赛男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