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当下农村教育忧思录--广西师大社《困惑与超越——新中国农村教育忧思录》 - 书评园地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评园地
当下农村教育忧思录--广西师大社《困惑与超越——新中国农村教育忧思录》
欧造杰
2004-02-19 16:36:50  来源:  
 
 作为一位从农村里走出来又在农村教育战线上工作过数年的人来说,我对中国当前的农村教育有着较深刻的体会。尽管我们也接受过多次的继续教育培训,但这些内容都围绕着老话题“素质教育”、“教育创新”等,仅停留在教育的技术层面上来谈,而没有抓住农村教育的深层次本质问题。现实的情况仍然是片面抓升学率,分数成为衡量一切的标准,结果是学生的厌学和老师的挤压形成鲜明对比,这是老师的尴尬,也是教育的尴尬。面对这种现状,由宠守兴博士写的《困惑与超越——新中国农村教育忧思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天问工作室策划的教育新观察丛书之一)一书做出了全面而深刻的分析和探索,实为一本有价值的读物。
 综观该书内容,它具有几个特点。首先是宏观把握,抓住本质。作者没有局限于谈农村教育学校本身,而是把它放在社会的有机整体中去分析问题,寻求答案,揭示了农村教育落后的深层次原因,包括农村社会的落后,农村税费改革的阻力,既往农村教改经验的失误和农村教师水平的低下等内容,这样全面联系问题,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具有分析事理的战略高度,读来令人信服而切实可行,从原因中可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
 其次是重点突出,观点深刻。在分析农村教育事业发展落后的原因时,作者强调了它和农村社会全面进步的关系。“农村教育的症结不在于农村教育为工农服务的教育方针,而是城乡分立的社会结构;农村教育的出路不是调整农村教育面向农村实际的指导思想,而是真正地将农村的实际与教育的实际认识清楚。”关于农村教育的目标,作者指出它“应当为受教育者提供生活的目标”,提供精神粮食,提供理解社会、理解他人的钥匙,推进农村民主化进程等。这些观点很有见识,值得我们去思考借鉴。
 最后,材料丰富,通俗易懂。为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书中引用了大量确切的数据、文字材料和寓言插图,报道了农民的特点,政府对农村教育的财政投资情况,农村税费改革的滞后,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滑坡和偏离等等。加上文笔通顺流畅,很适合于普通大众阅读理解。
 新中国已走过了五十多个岁月,但至今仍然是个农业大国,这其中教育问题是个关键,而农村教育又是重中之重。当我们回顾我国历史上教育家们的实践时,从孔子的儒家礼仪到近代洋务派的改革,从康有为的维新强学运动到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陶行知、梁漱溟的“乡村教育实验”,我们不能不有所反思、批判和超越。毛泽东说过,不了解农村,就不了解中国社会。同样的在今天,不了解农村教育就不能了解中国的教育事业,不能了解中国的社会。“农村教育问题是复杂的教育问题,更是复杂的社会问题”。它关系到我国广大农村青少年的未来,关系到中国的命运。每一个具有良知的知识分子,有远见的政治家及社会各界人士都应该关心这个问题。当我们生活在城市的怀抱中,享受着繁华的现代文明之时,你是否对远在偏僻穷山沟孩子们的处境有切肤之痛,是否关注了中国农村的命运呢?
 中国农村教育的困境何在?出路何在?打开这一本书,或许你会得到一个满意的答案。

 (“教育新观察”丛书之《困惑与超越——新中国农村教育忧思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出版)


摘自:《中华读书报》2004年2月18日
本版责编:江蕾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