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精心打造 铸就品牌--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三友会计论丛”评介 - 书评园地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评园地
精心打造 铸就品牌--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三友会计论丛”评介
李智慧
2004-02-20 11:10:55  来源:  
 
 随着我国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取向的会计改革与发展的不断深入,会计基础理论研究薄弱与滞后已经产生了越来越明显的“瓶颈”效应。为了加强会计基础理论的研究,促进会计的改革与发展,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与中国中青年财务成本研究会、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于1996年联合创办了一个非营利的学术研究机构——三友会计研究所。力求实现出版机构、教学单位、学术团体三方的优势互补,密切联系老、中、青三代会计工作者,发挥理论、实务、教育三界的积极性,以致力于会计、财务、审计三者的科学研究和专业服务。
 三友会计研究所成立后,陆续开展了内容丰富的学术活动。财会类文库“三友会计论丛”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三友会计论丛”由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自1996年出版第一辑以来,至今已有5辑共40余种图书问世。这些专著荟萃了国内的名人力作或新人佳作,反映了国内会计、财务、审计等领域最新、最前沿的研究成果与动态。
 从已经出版的40余种图书来看,“三友会计论丛”主要有两大特点:其一,具有强大的财力支持:其二,形成了一套成熟的运作模式。正因为如此,“三友会计论丛”才拥有了极强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为了使“三友会计论丛”的出版具有稳固的经济保障,三友会计研究所成立之后的重大行动之一就是设立了“三友会计著作出版基金”。该基金由三友会计研究所董事会管理,专款专用。该基金的设立宗旨是:推动我国会计科研成果的应用和普及,提高我国会计科学的研究水平,更好地发挥会计科学在经济决策与管理中的作用。自1996年至今,该基金已累计出资80余万元用于资助出版“三友会计论丛”,有效地推动了“三友会计论丛”的发展与壮大。
 近七八年间,“三友会计论丛”的出版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运作模式。从来稿的遴选、选题的确定到丛书的整体设计制作,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三友会计论丛”的出版运作模式可以概括为:
 1.由作者自请专家对其专著加以评析和推荐,并提交志愿出版申请书。
 2.出版社将聘请三位专家对专著进行匿名评议,作为是否予以出版的参考。
 3.由出版社选题论证委员会投票表决,集中意见后,决定是否出版。
 4.作者书面申请三友会计出版基金,同时,对专著进行修订,以满足优质图书的出版要求。
 5.由“三友会计论丛”项目负责人会同总编室、出版部等相关部门确定丛书的整体设计方案,其他细节问题则转由责任编辑全程负责。
 “论丛”的出版团结了一大批中青年会计骨干力量和人才,其中大部分来自于理论界和教育界。目前,出版社每一季度都要举行选题论证会,对来稿进行认真缜密的论证和推敲,优中选优,务求持续推出上乘之作。
 “三友会计论丛”之所以能够永葆生机与活力,受到读者的一致嘉许,是因为其自身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与鲜明的特色。
 1.学术性。“三友会计论丛”的每一种图书均为富含学术意义的理论专著,有的是会计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有的是科研课题的结晶,还有的是在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改、完善而成。作为学术专著,其研究问题的前沿与前瞻性、思想的新颖性、理论阐释的深刻性是不言而喻的。1999年出版的《企业发展的财务战略》,充分地反映了作者熟练地运用经济学、管理学和财务管理学的基本理论,体现了较高的学术性;2002年出版的《会计信息的产权问题研究》可以说是近年来尝试运用科斯定理来解释、讨论会计问题最为成功的一项研究成果。
 2.创新性。“三友会计论丛”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它牢牢把握时代脉搏,对经济改革与发展中的焦点问题、突出问题或热点问题进行探索与研究,提出诸多原创性、前沿性的观点与成果,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研究的空白,甚至处于国际领先地位。1996年出版的《会计准则研究》,专门以“会计准则制定”这一环节为视角,著述近30万字,在当时实为罕见。英国会计学家曾于30年代后期出版了名为《会计准则制定》的专著,但该书只是不同国家的学者论述各自国家会计准则制定情况的著作,在内在逻辑性方面,尚逊于《会计准则研究》。1999年出版的《财务理论与机制》,大胆创新,敢于涉足前人未曾涉及的领域,如财务管理假设体系、财务管理要素、企业兼并中的财务问题等。这些问题的研究既有利于完善财务管理理论体系,也为财务管理教材的编写提供了理论依据。2000年出版的《全面收益会计研究》,具有独创性地把全面收益的确认与计量问题作为一个专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独到的建议,而英国ASB和美国FASB所提出的“第四财务报表”基本上回避了这一问题。与此同时,本书还提出了改进全面收益表的新思路。2001年出版的《上市公司会计报告研究》,将上市公司会计报告的基本理论与对基本实务的处理统一起来,弥补了美国、英国及加拿大等国对上市公司会计报告问题研究的缺陷(即缺乏对上市公司会计报告问题研究的理论支持,理论与实践尚未达到统一)。
 3.应用性。“三友会计论丛”在具有学术性的同时,还兼具应用性。众所周知,1993年和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经过自1985年颁布以来的第一次和第二次修订后颁布,这显示了我国会计专业法规建设方面的历史性进步;自1992年以来,我国已经发布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数十项。而企业会计准则的发布,可以说是我国会计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也是中国会计走向世界的标志。从1995年起,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先后制定了6批独立审计准则,包括1个独立审计准则序言,4个基本准则,28个具体准则,10个实务公告和5个执业规范指南,共48个项目。“三友会计论丛”与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的制定休戚相关,从《会计准则研究》、《论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独立审计准则研究》到《独立审计规范论》,这些专著的作者,有的是独立审计准则组成员,有的在理论界做专题研究,有的任职于相关管理机构,这就为理论运用于实践打下了伏笔。又如,1997年出版的《企业财务战略》,在广泛吸收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进行理论研究的同时,注重从企业财务管理实践的角度讨论企业财务战略问题,其目的便是增强本书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而2001年出版的《中国上市公司会计与财务问题研究》的写作风格,便是理论联系实际、研究贴近市场;2003年出版的《企业重组财务与会计问题研究》,正是为适应我国企业重组发展的需要,满足实务界对企业重组财务与会计问题处理的迫切要求。
 4.系统性。首先,“三友会计论丛”从第一辑到第五辑,包括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等领域的专著40余种,成系列、上规模,比较系统地梳理了40多年来会计的发展脉络,概括地反映了我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会计改革与发展的部分理论成果。其次,“三友会计论丛”的每一论著都是结构谨严、自成体系的。1997年出版的《审计风险研究》,是系统地研究审计风险的为数不多的专著之一。本书还专辟一章,分三个时段将我国审计风险研究历程加以系统的回顾与分析。2001年出版的《经理人股票期权会计问题研究》,尽管其中的一些观点尚待商榷和实践检验,但是,该专著当属迄今为止国内关于经理人股票期权会计问题最为全面、系统和深入的研究成果。2002年出版的《会计道德研究》,是作者10多年来对会计道德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结晶。
 采取多方联合、协同作战的方式,如此大规模地遴选、出版会计著作,“三友会计论丛”在国内可谓首开先河。在“品牌至尊、质量第一”的出版理念的指导下,“三友会计论丛”以其良好的品质赢得了业界的广泛认可。可以说,该论丛有力地推动了会计科研成果的应用和普及,提高了我国会计科学的研究水平,更好地发挥了会计科学在经济决策与管理实践中的作用。


摘自:《中国图书评论》2004-01

本版责编:江蕾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