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出版社推出“数字·智能城市研究”丛书,共五种图书,别分为:《形构:城市形态类型的大尺度建模解析》《洞察:城市阴影区时空演化模式与机制》《感知:城市意象的形成机理与智能解析》《关联:城市形态复杂性的测度模型与建构机理》《实施:城市设计数字化管控平台研究》,以飨读者。

“数字·智能城市研究”丛书
杨俊宴 主编
东南大学出版社
数字赋能•精准治城
人工智能时代破解城市病的中国方案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化一直处于高速扩张和发展阶段,并在此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城市病”,严重影响人们在城市中的健康生活。然而,受制于传统城市规划理论和技术方法的局限性,导致大量城市病的“病因”难寻,“病理”不清,“治疗”城市病的精度和准度不高。
对此,在人工智能技术革命浪潮下,如何更加智慧地了解城市运行状态、城市发展规律,从而开展更加聪明、智慧、精明的城市规划与设计,成为当前的重要议题,也是“数字中国”战略的必然需求。

“数字•智能城市研究”丛书在人工智能技术变革浪潮下,结合我国城乡发展与规划领域迫切需求,从多源数据支持的城市空间理论研究,集成多智能算法的城市规划与设计技术创新和人工智能城市设计方法实践等方面系统阐述了数字智能的城市规划前沿理论与方法。为数字中国背景下我国国土空间规划和城市设计的创新发展,提供新质理论和技术支撑。
数智变革•学术创新
城市形态解析五重奏
“数字•智能城市研究”丛书从5个维度出发,全方位、立体式展现了杨俊宴教授团队在智能城市设计研究领域取得的突破性成果,具有极强的学术创新性。共包含5部专著。

《形构:城市形态类型的大尺度建模解析》(订购)
曹俊 杨俊宴 著
东南大学出版社
着眼于对城市形态的数字化技术创新及其在空间研究中的应用,是城市研究中的数字化方法创新内容。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基于大数据的城市中心区空间规划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的支持研究内容,所形成的数字形态类型学方法,为传统城市空间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与技术支持,对城市更新与规划工程实践准确把握城市空间客观规律具有重要的科学支撑意义。

《洞察:城市阴影区时空演化模式与机制》(订购)
熊伟婷 杨俊宴 著
东南大学出版社
着眼于城市多源大数据和数字化技术支持下城市规划的现实空间问题研究,主要对城市空间中品质相对较低、功能较为单一的城市阴影区现象展开大规模的数字化测度并创新研究方法,是数字化城市研究中的数据支持实证研究内容。通过构建多维度评价体系与智能分析模型,拓展了城市阴影区更新的理论框架,为精细化城市规划提供了数据支撑。涉及的创新成果获得多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并作为成果重要组成部分获得江苏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感知:城市意象的形成机理与智能解析》(订购)
郑屹 杨俊宴 王桥 著
东南大学出版社
着眼于当前虚实空间交互背景下的城市意象认知趋势,通过城市大数据和深度学习智能分析技术,从人对空间的主观感知和城市空间客观特征两个方面进行城市意象形成模式的数字化研究,为城市规划传统和经典研究理论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是数字化城市研究中的数据支持规划理论研究内容。丰富经典规划理论,并对城市规划中的风貌和意象营建提供实践指导。相关成果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获全国优秀规划设计一等奖2项。

《关联:城市形态复杂性的测度模型与建构机理》(订购)
邵典 杨俊宴 著
东南大学出版社
着眼于洞察城市形态复杂性及其内部的复杂性分布差异,揭示城市作为复杂巨系统在动态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规律和特征。以建筑体量为构成要素的城市形态复杂性研究为切入点,通过城市形态的抽象、降维及归一化等方式建构城市形态复杂性测度模型,突破传统“唯非线性论”的复杂性研究方式,厘清了城市形态复杂性的规律、衍化逻辑及模式构成,为城市空间的高品质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所涉及的创新成果获中国发明创新一等奖。

《实施:城市设计数字化管控平台研究》(订购)
杨俊宴 章飙 著
东南大学出版社
着眼于解决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的意图和管控规则无损传递问题,突破城市建设管理粗、控制难、效率低等技术瓶颈,创新了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智能技术工具,是智能城市研究中的规划全流程技术创新内容。有效提升了城市规划建设管控精度、力度和速度,推动了多主体与部门协同决策、全流程公众参与、城市设计评估与监测等工作开展,成为现有方法的有效补充,也能够完善城市设计管控整体框架。所涉及的创新成果获住建部华夏科技一等奖。
作为一套系统阐述数字和智能城市规划设计理论和方法研究内容的论著,丛书的出版弥补了当下“新城市科学”和城市规划设计工程实践领域系统性图书出版的间隙,有利于破解城市研究领域缺乏客观、大规模、精细化分析方法的瓶颈,可为我国城市形态和城市设计的高效率、高品质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应用和技术支持,促进高质量、可持续的城市建设。
来源:东南大学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