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西北大学出版社《速度与政治:论竞速学》译后记 - 精品书摘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精品书摘
西北大学出版社《速度与政治:论竞速学》译后记
刘斐
2025-08-01 15:35:43  来源: 西北大学出版社 
 


速度与政治:论竞速学》 订购

  《速度与政治》初版于1977年,作者保罗·维利里奥也已于2018年离世,但这部写于冷战对峙年代的作品至今仍然具备无可替代的理论潜能和重要的参考价值。谓予不信,不妨先看2024年两段由无人机拍摄到的场景:

  乌克兰战场中,一名士兵躺卧壕沟,下肢已被炸断,眼见无人机逼近,他决定开枪自杀,不知幸还是不幸,子弹卡壳了。

  以色列军方“定点清除”哈马斯领导人叶海亚·辛瓦尔,奄奄一息的后者最后的举动是将手中的拐杖扔向无人机,但将其击落的企图却以落空告终。

  卡壳与落空,或许同样会在观看者身上发生,尽管那只是特定个体道德、伦理、认知方式与精神世界遭受冲击的后果。不过,若是与《不再有夜晚》(Ⅱn'y aura plus de nrit,2020)和《光,到处都是》(Alllight,Everyuhere,2021)这两部题名互训的影片对堪,今日世界怀有此般感受者恐怕还绝非孤例。面对观看与杀戮的同步及其近乎达成的同一,在肉身的毁灭隐约折射出盘踞于技术进步尽头的虚无之际,维利里奥思想的原创性和当下性益发不容忽视。

  译者初读维利里奥,恰好就始自孟晖老师所译《战争与电影》一书。该著将人类历史上相对晚出的电影与古老的战争汇聚在感知方式这一层面展开论述,信手拈来的举证与天马行空的文风相得益彰,读来颇有灵动通透与别开生面之感。其中借自白南准的“电影并非我看,而是我飞”及“汝等入影像地狱者尽丧希望”之类的表述,更是如偈语般不时在耳边响起。欣赏与渴求的促动下,便有了此书的翻译。

  如果说维利里奥关于电影的讨论更多是在比喻的层面上使用“后勤学”的话,那么更早写成的《速度与政治》则是直接对以交通为基础的后勤/物流活动在人类社会演进过程中所扮演核心角色的阐发。他从标志着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1848年法国革命出发,历数古希腊罗马以降欧洲历史上的多次政治剧变,从中揭示出作为资产阶级国家原型的堡垒/守城状态与作为大规模流动人口的“群众”之间不可化解的矛盾。借助与马克思和恩格斯展开的对话,讨论的话题进而沿着国家之军事、社会架构(或者不如说存在方式本身)与无产阶级的主体性问题两个方向展开。这一思路首先梳理出一条源远流长却经常被人们视若无睹的社会史脉络,也在一定程度上弥合了古代与现代的断然二分。其次,对国家组织形式历史性特征的强调,也有助于破除人文主义的文明论述中关于繁荣、积累和人性的幻觉,让人们换个角度去审视战争在人类历史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此外,本书还将无产阶级置于由交通运输主导的社会生产生活基本物质要素的合力作用之下加以考察。这样一来,所谓“无产阶级化”的动态过程就有助于祛除附着在20世纪以产业工人的大规模存在为基础的阶级论述之上的职业与身份拜物教冲动,使得革命并不必然因其与历史的绑定关系而轻易宣告终结(当然,维利里奥的着眼点在于所有革命中无所不在的关于人员流动的悖论)。不过,这并不意味着维利里奥会对无产阶级革命的未来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恰恰相反,作为整体的无产阶级在他看来犹如一个幽灵、一种突变,是“军事渗透和攻击的速度所构成的等级制”在加以塑造的同时又予以抹除的对象。随着现代媒介和交通技术促成的解域化实践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士兵和平民之间的差别日渐消弭。与此相伴的无产阶级军事化进程则致力于利用武装力量去“榨取国家在工业、经济、人口、文化、科学等诸多方面的原始潜力”。书中宣称“法西斯主义从未死去”,原因之一就在于,它作为一种应激式的妥协方案,也可以理解成不过是对在高速运转的资本主义体系中被边缘化甚至彻底抛弃的人口实施军事化整编的结果。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当今西方世界以种族主义、民粹主义为号召的国家主义的再度兴起才可获得更为直观可信的解释。

  回到关于战争的论述。前举无人机用于俄乌战场和巴以冲突的例子,显然足以证明本书所谓“务实的战争”及“速度就是战争”所言不虚。发生在加沙地区的种族屠杀也充分表明,在生存空间被剥夺的情况下,战争最终将转变为“时间之战”。核威慑局面中,为了让位给自动化武器,个体决策权会被无限剥夺。从而,书中关于“后退式战争”荒诞情形的描述也不可谓不精准敏锐。不过,鉴于后勤学意味着“无论战时还是和平时期,将国家的潜能转向武装力量,以便为战争做好准备”,那么这种转变如何发生,就是同样值得关注的问题。换言之,战略空间和后勤时间的来回转换,正是现代国家和社会的基本运行逻辑。在这个层面上,维利里奥对食品供应、物流代理、体育运动、精神疾病、假肢介入、社会救助等平民社会日常生活现象展开的分析,同样也是慧眼独具、发人深思且余音未了的现代性批判。

  勒克莱齐奥曾在小说《战争》里写到一些“不喜欢人们对其命令讨价还价”的预言者:“他们会点亮他们的碘钨灯,就一会儿,在黑夜里,在那一瞬间人们可以看到一千年的风景。然后他们熄了灯,扬长而去。”维利里奥想必也可归入这一预言者组成的行列。只不过,这里的风景或许并不那么令人赏心悦目。而且,面对书中阐明的种种律令,我们还不能停止追问(即便这样做经常会显得是在讨价还价)和思索,否则又该如何面对无人机与无名士兵相遇的那个时刻?

  动手翻译此书大约是在2012年,起初只为翻来自学,并无出版之念。夏日潺热,西晒窗前,汗如潮涌。翻到快意处,不觉手足摇摆,起而随New Order的乐声扭动。回想起来,倘若对面“公主楼”某位住户见此排骨大肚阿兄赤膊起舞,不知会否感到惊诧莫名?到秋初时节,某日深夜,正与返校邀饮的崔先生闲聊,他忽接一来电约聚,由此遂晤赵文师兄,即同赴南门外续饮。三人走在30楼前空荡荡的水泥路上,我主动说起自己知晓陕西师范大学陈越老师周围有几位同好在默默翻译阿尔都塞。时因酒精作用,我大概用了黑夜中的烛火之类的比喻,听起来难免有些矫情,但于我确系实感。赵文兄当即拨通陈老师电话,转达一位未曾谋面者的钦佩之意。数年后,因开会的机缘第一次见到陈老师,他早已不记得深夜的骚扰电话,却慨然惠允将《速度与政治》纳入由他主持的“精神译丛”出版计划。就这样,几位师友的砥砺磋磨,以及随后在联系版权、译文校阅、查找引文出处等环节提供的无私帮助,也让本书的翻译过程变成了一份关于共同信念和友爱的见证。

  译本能够与读者见面,西北大学出版社的任洁和王佃晓两位老师付出的努力同样不可或缺,她们的专业精神和耐心细致让译者深受感动,在此特别致以诚挚的谢意!受译者法语水平和表达能力所限,译文中一定还存在种种舛讹或纰缪之处,对此,还请读者方家不吝指出。

  内容简介

  本书是维利里奥众多思想创造的源头。通过梳理政治史和战争史,深入思考速度控制与城市空间和社会治理之间的关系,提出“历史进步的速度就是武器系统进步的速度”的观点;凸显现代性的物质基础,尤其是其中的技术因素,在促成社会组织方式变化中的根本性前提作用。本书旁征博引,思路开阔,充满创造性和启发性;本书的译介将为人文研究引入技术的新思路,其唯物主义立场将有助于推动社会学、政治学和历史学等多个学科的观念更新。

  作者简介

  保罗·维利里奥(1932—2018),法国文化理论家和批判思想家,曾长期从事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他的写作着眼于现代技术对时空知觉方式的重构,围绕速度、事件、战争、生态等主题展开论述,其独特的思路在军事科学、政治哲学、批判思想和艺术理论等领域产生了深刻而持久的影响。主要著作有《速度与政治》《战争与电影》《消失的美学》《地堡考古学》《视觉机器》《纯粹的战争》《归零地》等。

  译者简介

  刘斐,文学博士,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艺术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领域为电影理论、流行音乐与艺术社会学,译有《论电影音乐》等。

来源:西北大学出版社

本版责编:江蕾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