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家民居瑰宝:中西合璧的大埔肇庆堂》(订购)
杨晓川 李彬彬 著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25年7月出版
客家民居是我国五大民居之一。历史上从中原南迁至岭南地区的客家人通常以家族为单位,本族同姓人聚居在一起,以防外敌及野兽侵扰。这样的居住特点使得客家民居在各地演变出多种多样的建筑形态。
广东梅州地区是传统的客家人聚居地,拥有丰富的客家民居资源。同时,梅州也是著名的侨乡,早年有不少客家人为了谋生而旅居海外。一些华侨在海外经商致富后选择荣归故里,购置田地并建造房屋。这些客籍华侨新建的居所部分带有西式建筑或东南亚地区的特征,这种建筑风格也带动了当地一些客家居民效仿。因此,梅州地区出现了一批带有异国情调的中西合璧客家民居。
这些民居的兴起,见证了梅州地区侨乡建筑的发展。大埔县百侯镇堪称客家民居的大观园,保存着自明清以来超过百座的客家民居,其中也不乏中西合璧的客家民居,“肇庆堂”便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代表。
 肇庆堂全貌
肇庆堂坐落于大埔县百侯镇的侯南村,是一座集客家传统民居特征与西方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建筑瑰宝。它占地面积3120平方米,建筑面积1951平方米,由百侯杨姓第十九世的杨敬修子孙斥巨资兴建。肇庆堂不仅承袭了客家传统民居的建筑风格,更巧妙地融入了西方建筑元素,堪称中西合璧建筑的典范。其建筑特色鲜明,文化内涵丰富,历经百年风雨仍熠熠生辉,是客家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载体。
 肇庆堂大门
肇庆堂因其建筑工艺精湛而著称,其中尤其以“四雕一画”(灰塑、瓷雕、木雕、石雕和彩画)的建筑装饰技艺闻名遐迩。这些雕刻和绘画作品精美绝伦,充分展示了高超的建筑技艺和艺术水平。主体建筑由一座堂横屋和一栋两层洋楼组成,二者在整体布局上共用一套轴线,形成了中西合璧的独特布局风格。其建筑构造、装饰细节以及文化内涵都充分体现了当时中西文化交流对客家民居建筑的影响。
 堂横屋梁架精美装饰
肇庆堂作为传统民居呈现出这种独特的中西合璧风格,因此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目前,肇庆堂整体保存较为完好,是客家文化的代表性建筑之一,具有极高的文物保护价值。
 西式洋楼顶部装饰
2009年,肇庆堂被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被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保标志碑
《客家民居瑰宝:中西合璧的大埔肇庆堂》作者以详实的测绘资料、访谈记录及亲身经历为基础,对肇庆堂的建造背景、人文历史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同时,本书也针对肇庆堂的空间结构、轴线关系、建造装饰技术与材料、人文艺术表达等多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分门别类地汇总了多次勘测的建筑图纸、装饰(木雕、彩绘、灰塑等)图纸和现场照片资料。这是一次对国宝级民居肇庆堂的全面摸底记录,旨在作为基础资料保存下来。
随着岁月的流逝,这座百年宅子也在逐渐老去,昔日的精彩和辉煌也在慢慢褪色。保留那些原始的记忆和经历,不仅是为了流传它的故事,更重要的是为了对这一中西合璧的国宝级客家民居进行保护。本书为肇庆堂今后的维护、维修、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技术资料和历史依据。
来源: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