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西南大学出版社《为深度理解视觉艺术而教——美国2014年版国家视觉艺术标准研究》书评 - 书评园地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评园地
西南大学出版社《为深度理解视觉艺术而教——美国2014年版国家视觉艺术标准研究》书评
破解美术教育“教-学-评”难题,给中小学艺术教学注入国际视野
2025-08-20 11:08:28  来源: 西南大学出版社 
 

为深度理解视觉艺术而教——美国2014年版国家视觉艺术标准研究》(订购

金伟民

西南大学出版社

  导语

  当2022年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落地课堂,很多美术教师却陷入新的困惑:

  “如何设计既符合课标理念,又能激发学生深度理解的课堂?”

  “美术测评总靠主观印象,有没有科学可操作的工具?”

  “国际上成熟的艺术教育体系,能为我们提供哪些借鉴?”

  今天为大家推荐的这部著作——《为深度理解视觉艺术而教——美国2014年版国家视觉艺术标准研究》,或许能为你找到答案。

  一、为什么说这部书是美术教育者的“必备案头书”?

  自21世纪以来,美国《国家视觉艺术标准》始终是全球基础教育艺术领域的标杆。《标准2014》更是历经三年修订,首次纳入“媒介艺术”学科,构建了从学龄前到高中的完整艺术教育体系。而这部书的核心价值,正在于“把复杂的标准转化为可落地的教学逻辑”。书中首先梳理了美国视觉艺术教育从19世纪工业绘画教育到当代视觉文化教育的百年脉络,更让我们看清“艺术教育如何回应社会需求”;其次深度拆解《标准2014》的“四大艺术过程”即创造、展示、回应、关联,以及“锚定标准持续理解基本问题”的框架设计,帮读者理解“如何让艺术学习从‘技能训练’走向‘素养培育’”;最关键的是,书中还完整呈现了美国艺术教育的“测评利器”——基石测评模型与学生基准作业,小到二年级自画像测评表,大到高中社会议题艺术创作的评分规则,均为可直接参考的实操工具。

  二、翻开这本书,你能读到哪些“干货”

  全书主要由四个章节组成,聚焦美国视觉艺术教育从理论到标准再到实践的过程,直击美术教育痛点,既有国际视野,又能落地国内课堂。   

  (一)追溯百年:看懂美国艺术教育的“进化逻辑”   

  想理解《标准2014》,必先看懂它的“前世今生”。书中从19世纪70年代英国人沃特·史密斯赴美推动“工业绘画教育”讲起,细数了美国教育界在此后100多年间,所形成的波澜壮阔的视觉艺术教育演进轨迹与主要图谱。这些历史脉络不仅是“背景故事”,更能帮我们思考中国美术教育在“传统与创新”“技能与素养”之间,如何找到平衡。   

  (二)拆解标准:掌握“为理解而教”的课堂设计方法   

  《标准2014》最核心的突破,是提出“为理解而教”的理念。书中用大量篇幅解析这一理念如何落地:

  四大艺术过程:“创造”覆盖从灵感到作品的完整链条,“展示”教学生策划展览与写创作说明,“回应”引导专业评析,“关联”打通艺术与社会、文化、历史的联系。   

  基石测评模型:提供从二年级(自画像测评)到高中(社会议题创作测评)的全学段工具,含测评目标、评分规则、自评表,可直接迁移到国内课堂。   

  (三)中美对比:开发符合中国课堂的教学案例   

  全书第四章堪称“精华中的精华”:作者从《标准2014》与我国《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共性出发,提出三类教学实践案例,适配国内教学场景。   

  一是在美术课堂中推广以学科知识或议题等为框架的思维导图型板书,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所得,重构美术课堂教学。   

  二是倡导“为身体而艺术”的教学理念。从以美术作品为中心的教学内容转到以议题为中心开发课例,以批判性教学策略主导教学,直击学生的审美感知、心理的审美取向及价值观的形成。  

  三是在一线课堂实施教学评一致性理念。分解教学目标,设计对应学习任务,嵌入细化的测评,检测学业质量。

  三、谁该读这本书?

  (一)中小学美术教师:找到课标落地的“具体路径”,解决“教什么”“怎么评”的难题。   

  (二)美术教育研究者:把握国际艺术教育的前沿趋势,为课题研究提供参考。   

  (三)师范院校美术专业师生:构建系统的艺术教育知识体系,提前熟悉未来教学的“工具包”。  

  (四)艺术教育管理者:了解美国州级标准的采纳与实施经验,优化区域艺术教育规划。

  四、为什么推荐这部书?

  (一)资料详实,权威性强  

  作者深入研究美国NCCAS官网资料、学生基准作业,甚至考证了“准则(Criteria)”“表现性测评”等术语的定义演变,严谨性拉满。   

  (二)实践导向,拿来就用   

  书中所有测评表、教学案例都有具体格式、操作步骤,比如“学生自评表”会明确“是的、稍微、没有”三级评价标准,教师无需二次创作。   

  (三)视野开阔,启发思考   

  它不只是“介绍美国标准”,更引导我们反思“艺术教育的本质”——比如“全纳教育”如何关照特殊学生,“视觉文化”如何应对数字时代的挑战。  

  五、结束语

  中美两国国情、教育制度、文化背景等都存在较大差异,我们如何秉持开放、批判的精神借鉴美国的优秀艺术教育理念,汲取其中的有益成分,更好地服务于国内中小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培育。相信阅读此书,你会有所收获。

来源:西南大学出版社

本版责编:金洋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