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图云关出发——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救护总队抗战救护纪实》(订购)
贵州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从图云关出发——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救护总队抗战救护纪实》以抗战“防御、相持、反攻”三个阶段为时间线索,叙述了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救护总队、战时卫生人员训练所及167后方医院抗战救护的历史,他们西迁至贵阳图云关,在这里开展抗战救护、战时卫生人员培训、防疫等工作,数千医务工作者奔赴各个战区和炮火硝烟的前线,救治万千兵民,增强抗战力量。
本书内容翔实,作者运用非虚构的文学手法,将这段历史转化为生动形象的图景,使其既具有历史的真实性,又具有文学的可读性。阅读本书,读者可以更好地走进这段历史,了解战争的残酷以及中华儿女团结一心、众志成城、不屈不挠的精神,它也有助于提醒后人要牢记历史、勿忘国耻。
作者简介
林吟,贵阳学院中文系副教授,贵州省红十字会理事,贵州省文史馆特约研究员,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贵州文学院签约作家,著有长篇小说、中篇小说及大量报告文学和散文。作品曾获贵州省政府第四届、第七届文艺奖,第二届、第五届乌江文学奖,第七届金筑文艺奖等奖项,长篇报告文学《理想的韧度——记彭旸和她的志愿者团队》获贵州省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图书类奖。

精彩书摘
抗战反攻阶段 撤退篇 第二章 长衡会战(节选)
林竟成和队员们乘3辆救护车向湘西行驶。
在湘江岸边过轮渡时,正好遇上守军的一部重型炮车后退,把船台压垮了。经多方设法修好船台,渡江到零陵。
在零陵,遇到本大队部向桂林撤退的5辆救护车。这5辆车和几百辆汽车一起,被阻在湘江之滨。5辆车上满载着第9大队和卫训5分所的贵重器材、工作人员及家属100多人,而江水大涨,只有两条渡轮载车过江,每次只运载两辆汽车,天上又有日机轰炸,人们都很恐慌,争相渡河。
第9大队共8辆救护车日夜不敢熄火,熬了两天两夜,终于渡过江去。
林竟成和队员们离开衡阳城的第3天7月11日,增援的日军又发起了对衡阳的第2次总攻。日军使用大量燃烧弹和毒气弹,在空军和炮兵的配合下向第10军阵地猛扑。

方先觉军长在中央银行的地下室里指挥着这次血战。
7月30日,日军发动第3次总攻,从南、北、西3面用飞机大炮向核心阵地和市区狂轰滥炸,战斗异常激烈。
8月4日,最后的血战到来,守城的第10军轻伤员、马夫、伙夫都上了火线。
7日下午,守军阵线被日军突破,城内展开巷战,军部参谋长孙鸣玉也带着军部科室人员与敌厮杀。自此,军部与各部的联络完全中断。
8日晨,千年古城被夷为平地。在外无援军弹尽粮绝的情况下,方先觉等一批高级将领以保全伤兵为条件,向日军投降。
这场血战,从1944年6月23日开始至8月8日结束,历时47天,共打死日军约2万人,伤近6万人,日军两个师团减员达70%。我方守军牺牲1.6万余众,最后仅存1200余人。衡阳民众支援守军,抢挖工事,运送弹药,也牺牲了3174人。
此战被誉为“东方的莫斯科保卫战”,是中国整个抗战史中作战时间最长、双方伤亡士兵最多、程度最为惨烈的城市争夺战,也是日本战史记载的唯一一次日军伤亡超过我军的战例。这场战役极大震撼了日本朝野,日本首相东条英机因此下台。
此战迟滞了日本大本营7天之内打通湘桂线直抵滇缅的美梦,加剧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失败。
多年后,第9大队的队员回忆起参加此战的救护,仍感自豪。
本文章摘自贵州大学出版社《从图云关出发——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救护总队抗战救护纪实》。
来源:贵州大学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