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选择类型
出版社
代办站
经销商
普通会员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购书指南
购物车
我的订单
征订单
存书架
小团购
二手书
优惠活动
关于我们
中国类科学——从哲学与社会学的观点看 - 书评园地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评园地
中国类科学——从哲学与社会学的观点看
吴国盛
2004-03-23 17:12:45 来源:
刘华杰这几年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的项目“反科学和伪科学的哲学和社会学研究”,核心部分是研究人体特异功能的兴衰史,《
中国类科学——从哲学与社会学的观点看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一书是他的结项之作。这个题目有一定的难度。由于意识形态方面的敏感性,许多材料不那么好搜集,许多理论问题还没有充分的共识,所以以当代中国的“伪科学”问题为对象的纯学术研究工作还很少见。这本书开了一个头,搜集了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对许多理论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是本土科学社会史研究的一个可贵的尝试。
书的题目用“类科学”(alternative science)而不是“伪科学”(pseudo-science),显示作者特殊的考虑。中文的“伪”字有强烈的贬义色彩,通常是“正统”对“异端”、“合法”对“非法”的一种贬称。“伪”者,以“假”冒充“真”也。“冒充”至少包含着道德上的谴责。但具体到“伪科学”问题要复杂些。其一,何谓“假科学”,何谓“真科学”,在学术界也不是个“一清二白”的问题;其二,pseudoscience在不同的文化传统和文化背景中有着不同的地位,在西方学术界,就不是所有的pseudoscience都那么“伪”,那么不能容忍。在中国,为什么pseudoscience要“冒充”科学,为什么“冒充科学”会激起如此大的义愤,导致如此严厉的谴责,都与中国的具体国情有关,特别是,经常混杂着强烈的意识形态性。所以,处理中国“伪科学”问题比较麻烦。作者用“类科学”而不用“伪科学”,是想淡化它的意识形态特征,从而为纯粹的学术探讨开辟道路。不过我觉得,用“类科学”可能不如用“另类科学”来得准确。
该书对特异功能兴衰史的研究肯定会引起许多读者的兴趣。对这个问题,至少可以有两个视角。第一是就特异功能本身的科学依据和哲学依据进行分析;第二则是就这项研究“事业”的社会运作过程进行分析。过去我们通常关注第一个视角,喜欢探讨诸如特异功能究竟有没有?还是暂时不清楚?在这方面确实也可发展出非常有意思的思路。比如什么叫“存在”一种现象?有人说“眼见为实”,我看见了就证明它存在。你看见了你所看见的,这自然不会有问题,问题在于你究竟看见了什么?你看见了筷子在装满水的碗里弯曲了,并不等于筷子在装满水的碗里就真的发生了弯曲。你在薄暮冥冥时分看见远处有一个人影在晃动,但那里只有一颗树在随风摇晃,并没有什么人。你的“看”当然是最重要的,但“看”了不等于证明你所看出的“东西”。另外,那些没被直接“看”到或根本没办法被“看”到的东西是否就不存在?比如质子、中子、电子,不能被直接看到,是不是存在?夸克,理论上看不到,是不是存在?还有,时间、空间、宇宙,都不是我们直接经验的对象,它们是不是不存在?这里面有许多有趣的哲学问题,但该书着眼点不在这里。
第二个视角搞的人不太多,刘华杰可能是进行系统研究的第一人。我在《气功的真理》一文中曾经指出过气功运动兴旺发达的科学化、产业化根源,也算是一种“外部”研究,但没有研究其社会历史背景,现在读了该书的第一章后觉得很有收获。把特异功能热与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特别是思想解放运动联系起来看,是非常有道理的。我觉得,还可以考虑到1950年代以来中国特有的社会动员模式,即“群众运动”,因为特异功能热本质上是以群众运动的方式开展起来的。现在回顾起来,解放思想、锐意改革的“启蒙运动”,确实是与1970年代末以来“向科学进军”的运动式的“科学大跃进”相伴随的。“启蒙运动”本来是要呼唤一种理性精神,但当时的头等大事,却是冲破种种精神桎梏,而群众广泛参与的“科学大跃进”正好有助于突破种种观念上的和制度上的束缚。人体特异功能运动在1980年代之所以如火如荼,应该考虑到“群众运动”的惯性力量。向科学进军,除了科学家外,许多普通老百姓事实上也被动员起来了,大家都希望能够参与这个激动人心的“新长征”,都希望能够发起一场基于中国传统智慧之发扬光大的“科学革命”。值得注意的是,除了特异功能外,民间科学爱好者的活动在那时也达到登峰造极。
研究特异功能兴衰史,钱学森与于光远之争是无法回避的。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们之间是两种科学观之争。其中于代表的是近代西方的古典科学观,而钱则希望坚持一种开放的能够容纳东方智慧的新科学观,这种科学观也能够从西方现代科学特别是以系统科学、复杂性科学为代表的新兴学科中找到依据。当然,如果只是两种学术观点之争,特异功能的历史就不会出现如此迅速的大起大落。问题在于,在这段历史过程中,政治的因素、意识形态的因素有很深的介入,钱于争论过程中,马列主义经典被反复引用,马列主义的词汇非常密集地出现。我个人认为,从另一种意义上讲,他们之间也可以看成是马列主义的两种版本之争,即恩格斯版的马列主义与毛泽东版的马列主义之争。于光远是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中译者,对马恩的著作非常熟悉,而钱学森则对毛泽东的《矛盾论》、《实践论》比较熟悉。钱以及特异功能的支持者们相信实践之中见真知,鼓励开放性探索,鼓励思想解放反对引经据典,鼓励走群众路线,有一点点民粹主义和反精英主义的味道。
20年过去了,中国社会有了很大的进步,今天的我们已经能够以比较宽容的眼光来评论这两种观念之争。事实上,有些观念的差异和对立是很难简单地消除的,因为它们深深地植根于我们作为人的存在方式之中。现代文明社会达成的一个共识就是,尽量避免通过暴力或各种准暴力来对观念实施“选择”,而让观念自身经受理性的进化历程。对“类科学”进行社会史的研究,也可以算是对它确立一种理性的态度吧。
摘自:《文汇读书周刊》2004-03-10
本版责编:江蕾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全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
安徽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香港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澳门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台湾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
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