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伦理学专题——教育伦理范畴研究》(修订版)(订购)
作者:檀传宝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于教师而言,什么是幸福?什么是公正?什么是仁慈?什么是义务?教师的职业良心又是如何形成的?请翻开这本书,你一定能找到答案。这是一本献给教师和未来教师的小书,这是一本极具实践应用价值的教师伦理学启蒙读物,一本小书,蕴藏着大智慧。
作者简介
檀传宝,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京师学者”特聘教授,教育学部学术委员会主席。全国德育学术委员会荣誉理事长。研究领域:德育原理 教育基本理论 教师伦理学 美育理论 教师教育等。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出版专著十余部。
檀传宝教授的《教师伦理学专题》一书,结合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问题,从教师伦理学与师德范畴讲起,介绍伦理学、教师伦理学等相关背景知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教师幸福论作为教育伦理范畴系统构建的起点,相继对教师的公正、教师的仁慈、教师的义务、教师的良心做出详尽的论述,最后以教师人格论作为本书的总结。 希望本书能够对教师和未来的教育工作者有所裨益。
本书序言
“美德是否可教?”这一古希腊先哲的追问,答案至今仍然众说纷纭。但有一点我们是可以肯定的——就知识的成分而言,美德肯定是“可教”的。并且,这一“可教”的成分,也一定会影响到道德情感、意志、信念、行为等美德的要素及其养成。《教师伦理学专题——教育伦理范畴研究》所提供的,正是教师职业道德“可教”的这一部分。 当然,本书在讨论教师职业道德的道理与规范的时候,不仅考虑了伦理范畴本身的“可教”或者“知识”性质,而且也考虑到了道德认知与情感、行为的有机联结。正因为如此,我们聚焦讨论的第一个教师伦理范畴才会是“教师的幸福”。就是说,作者坚定认为:正因为道德是我们幸福生活的必要条件,人们才会自觉修养、遵守道德。而在实际教育生活中,若“德福一致”真的如许多人所经验过的那样完全不成立,则师德修养也就难以成为广大教师的“为己之学”了。 此外,很多年来在德育上作者本人一直在建构、倡导德育美学观。故至少在教师伦理解读的感性形式上,本书也有一定的德育美学观的自觉。具体体现在深入浅出的表达,以及切近教育生活的师德案例的选择与分析上。这也大概是一些读者喜欢这一作品的原因之一。本书作者也笃信:阅读本身就应是一种幸福生活。而有关“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教师伦理的阅读,就更应该有最多的精神享用性。 除了教师的幸福,本书还系统讨论了教师伦理的核心范畴公正与仁慈、教师伦理的修养范畴义务与良心,最后以教师人格的讨论作为全书的结尾。“幸福—公正—仁慈—义务—良心—人格”,六大范畴形成了本书独有的一个“微型教师伦理学的结构”。我相信,本书这种在教师伦理范畴逻辑架构上的自成一格,也应该是许多读者愿意阅读本书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在全国各地的许多相关演讲,以及其他教师职业道德的写作中,以上逻辑、理念也都是一以贯之的。 师德规范的确立是重要的,而讲清师德规范后面的道理,更是师德建设的关键。因为师德要从他律到自律,甚至到自由,没有伦理自觉绝无可能。由衷希望新版《教师伦理学专题——教育伦理范畴研究》对师德的修养与思考有所助力。
来源: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