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推荐2种刑事法与犯罪研究图书,分别是《刑事缺席审判制度研究》《未成年犯罪类案甄别与裁判规则确立》。
《刑事缺席审判制度研究》(订购)
作者:史可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以刑事缺席审判制度的基础理论为基准,通过针对刑事缺席审判制度的正当性争议、争议原因的梳理,进而对其存在的正当性进行合理证成,立足于我国刑事缺席审判制度的立法现状考察与司法实践考察,发现立法设计缺陷与司法实践难题,在逻辑结构中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模式,利用唯物辩证法,坚持从国情出发、以司法实践为落脚点,从宏观层面的整体思路、主体层面的职权规制、程序层面的程序设置、证据规则的完善细化以及保障层面的配套制度安排等视角,实现刑事缺席审判制度在整体构建上的制度协调和微观意义上的程序填充,以弥补其本身的制度风险。
作者简介
史可,女,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士生,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治发展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研究人员,研究方向:刑事诉讼法学。
《未成年犯罪类案甄别与裁判规则确立》(订购)
作者:余德厚
本书作为中国行为法学会立项作品,以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和效能导向为基础,贯彻“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深度研究法律适用的争议焦点,以此确立科学的裁判规则。本书选取了刑事司法实践中常见、多发、法律适用分歧较大的问题,如未成年被告人刑事责任年龄的认定、未成年被告人转化型抢劫犯罪的判定、社会调查报告的运用、合适成年人到场制度、禁止令制度的具体适用、未成年被告人犯罪证据采信及事实认定等,依托大数据平台,从类案中研究、分析、提炼出相关规则,并进行司法案例样本对比和司法案例类案甄别,着力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以期为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治理实践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指引。
余德厚,中共党员,法学博士。近年来,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法学杂志》《江西社会科学》《西南民族大学学报》《海南大学学报》等CSSCI来源期刊6篇,参编著作4部,主编1部。主持课题3项,包括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1项(清廉自贸港建设中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的运用研究),国家法官学院年度课题1项(民事庭前会议制度中世行营商环境评估“执行合同”指数的应用研究)撰写2篇咨政报告(毒品犯罪案件审判疑难问题的调研等)被省级领导机关批示采纳。在中国法学会、最高人民法院、海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等机关征文研讨活动中获奖50余篇。
来源: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