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选择类型
出版社
代办站
经销商
普通会员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购书指南
购物车
我的订单
征订单
存书架
小团购
二手书
优惠活动
关于我们
图像•观看•文化--广西师大社《视觉文化读本》 - 书评园地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评园地
图像•观看•文化--广西师大社《视觉文化读本》
海锦
2004-03-25 15:52:20 来源:
“文化研究”热从上个世纪90年代持续至今,不仅没有任何消退的迹象,反而有越来越多的领域被纳入到“文化研究”的视野内。在这些新兴的领域中,“视觉文化研究”显得备受瞩目。这是因为它的研究对象涵盖了当今最流行、最时尚同时也是最大众的一系列视觉作品:如电影电视、广告摄影、电脑图像等。可以说“视觉文化研究”处于大众文化研究的最前沿。
但不断扩张的文化研究的版图也使人不禁产生这样的疑问,有什么是不能被规入“文化研究”的盛名之下?同时,以“大众文化研究”、“消费社会研究”、“流行文化研究”为旗号,“文化研究”本身同样有可能呈现出“大众化”、“通俗化”,甚至是“被消费化”的倾向。各类印刷制品以“文化研究”之名出现在市场上,一时间,“文化研究”变成了“大众文化”的一种形式。
《
视觉文化读本
》一书便是在“大众化”的浪潮中,对“视觉文化”的理性回应。全书收录了有关摄影、影视、绘画领域等视觉热点论题的文章二十二篇,作者多为西方思想文化圈内的大家,如本雅明、鲍德里亚、桑塔格、布迪厄、麦克卢汉等。编者试图以多维视野来看待“视觉文化”,从不同学科出发阐释“视觉文化”,所论述主题涉及“何谓视觉文化”、“看的方法与日常生活”、“身体与空间”、“性别与凝视的政治”、“种族、认同与主体性”;行文兼具前沿的敏锐与理论的深刻。这些文章从各自的角度来阐释“视觉”在不同技术与意识形态下的迥异表现,给人们提供了更多想象的可能性。因此,大卫·哈维笔下的《银翼天使》不仅是观众眼中的视觉特效(大卫·哈维《后现代电影中的时间与空间》),正如齐泽克对《骇客帝国》的解读比情节本身更让人觉得高深莫测;乔弗雷·巴钦所关注的焦点停留在了由视觉所构成的虚拟网络空间(《网络空间的幽灵》);周蕾的《视觉性、现代性与原始激情》和张历君的《时间的政治》所论述的,则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鲁迅、看与被看以及中国现代性的问题。
在讲求效率的时代,视觉超越听觉,图像统治文字,电子媒介的图像实时(现场)传播具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和诱惑力。一切提供观看信息的媒介,如电影、电视、戏剧、摄影、绘画、时装、广告、形象设计、网络视听……都被纳入到“视觉文化”的范畴之中,各种影像都在构筑着视觉文化符号传播系统。“视觉文化”似乎演变成为一个纷繁、杂乱的概念。在本书的序言中,编者罗岗就“视觉文化”的概念进行了规范,将其与通常所说的“视觉艺术”进行了区分,他认为“视觉文化和视觉艺术有一个重要的区别,就是视觉文化使人们观看图像的场所发生了变化。视觉文化把人们的注意力引离结构完善的、正式的观看场所,如影院和艺术画廊,而引向日常生活中视觉经验的中心。”这正如伊雷特·罗戈夫(IritRogoff)指出的:我们留意到的一幅画可能出自于一本书的护封或一则广告中;看电视是家庭生活的一部分而不只是观看者的个人行为;我们可以像在传统的电影院里看电影一样,从录像带、飞机或有线电视上看到电影。正像文化研究已寻求了解人们在大众文化消费中创造意义的诸种方式一样,视觉文化首先研究人们日常生活的视觉经验。在观看过程中,人们也同样能够见到经典,只是图像经典在这时已经被赋予了完全不同的意义。由此,所谓“读图时代”的来临,也就是意味着多样化的视觉研究不仅进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而且正在改造整体性的社会结构。这需要研究者有新的问题意识和方法意识。“视觉文化研究”正好提供了建立这样一种新的理论领域的契机,《视觉文化读本》则是展现了各种研究的可能性及成果。无疑,不论是本雅明时代所强调的摄影技术,还是当今迅猛发展的网络科技,都是“视觉文化”赖以发展的技术平台。伴随着现代传播科技的发展,影像技术、电子信息技术逐渐兴盛,“虚拟空间”介入现实空间,“视觉文化”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电视直播改变了电影将过去延时记录下来的做法,把远处发生的事情同时地呈现出来,更重要的它还意味着主体将更紧张更有效地去看、听和感知生活世界。整个世界在瞬间被远程地呈现出来,而关于这个世界的幻想也毫无限制地迅速传播开来。书中“看的方法与日常生活”一章,便分析了视觉文化如何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时空在技术作用下似乎被整合在了一起。现代文化日益转向以视觉为中心,视觉文化时代的来临标志着一种文化形态的转变和形成,《视觉文化读本》中的文章便是在对这一趋势做出各自的回应,通过“视觉文化”之眼,来“观视”这个世界,不是把文化单纯看成是现实反映的观念形态的东西,而是看成构成和改变现实的主要方式,在构造物质世界的过程中起着能动的作用。
配合着本书的书名与内容,《视觉文化读本》中配有了大量的插图。这些极具视觉震撼性的“视觉作品”,包括广告、摄影、电影、绘画,使得《视觉文化读本》“好看”的书,也使它们具有了被读者直接阐释的可能性。
(《视觉文化读本》/罗岗 顾铮主编/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12月)
摘自:《中华读书报》2004-03-24
本版责编:江蕾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全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
安徽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香港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澳门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台湾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
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