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读懂中国,关键要读懂中国式现代化》书摘 - 精品书摘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精品书摘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读懂中国,关键要读懂中国式现代化》书摘
2025-10-22 08:55:09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习近平主席在给2023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的贺信中提出“读懂中国,关键要读懂中国式现代化”这一重大命题。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雄辩地证明,唯有读懂中国的改革,才能读懂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唯有读懂中国式现代化,才能读懂中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宏伟蓝图;唯有读懂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诸方面重大变革,才能读懂中国究竟能够给世界带来什么样的新机遇。

  这部由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创始会长、学术委员会主席,原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郑必坚领衔的权威著作,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重磅套系“读懂中国式现代化”丛书的首部作品,该书紧扣习近平总书记“读懂中国,关键要读懂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指示,全面梳理和分析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难点和重点问题,希望对读者有所助益。

《读懂中国,关键要读懂中国式现代化》(订购)

作者:郑必坚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唯有读懂中国的改革,才能读懂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唯有读懂中国式现代化,才能读懂中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宏伟蓝图;唯有读懂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诸方面重大变革,才能读懂中国究竟能够给世界带来什么样的新机遇。遵照习近平主席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的贺信要求,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的专家学者们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难点和重点问题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分析,向读者介绍了未来中国应该集中力量办好哪些事和如何集中力量办好这些事这两个宏大的命题。

作者简介

  郑必坚,1932年生,四川省富顺县人,中共党员,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教育家。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创始会长、学术委员会主席,曾任中共中央书记处研究室室务委员、国务院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副总干事、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兼马列所所长、中共中央宣传部常务副部长、中共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十五届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届委员会常委。

编辑推荐

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

  知名专家领衔权威解读,带你探析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要义与世界机遇。郑必坚(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创始会长)、黄奇帆(重庆市原市长)、李君如(原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张燕生(国家发展改革委学术委员会原秘书长)等每一位作者都是深耕中国改革与发展领域的“内行专家”。

  深度剖析重大改革举措,这部著作既是读懂中国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思想密钥,更是把握全球发展新机遇的佳作。

  从世界视角解码现代化路径,以历史眼光梳理改革脉络,《读懂中国,关键要读懂中国式现代化》用扎实理论与鲜活实践,为你徐徐展开中国深化改革的宏伟蓝图。

精彩书摘

读懂中国,关键要读懂中国式现代化

郑必坚

  读者面前的这本书,是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简称“国创会”)的专家学者们在理论学习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集思广益、共同努力而取得的成果。

  早在2024年初考虑国创会的年度工作时,我即提出要深入领会习近平主席在给2023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的贺信中提出的“读懂中国,关键要读懂中国式现代化”这一重大命题,组织专家学者开展“读懂中国式现代化”课题研究。为此我还草拟了一个题为《中国式现代化十大关系》的研究提纲,以利大家分工合作。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后的8月28日,我们国创会又举办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研讨会,我在会上作了题为《将改革进行到底》的主旨演讲。

  使我们倍加高兴和深受鼓舞的是,2024年12月我们召开2024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时,习近平主席又给我们的会议发来贺信,并在信中再次强调:“读懂中国,需要读懂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习近平主席的贺信为我们开好这次会议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现在呈现在读者面前,作为本书“代序”的,就是我的《将改革进行到底》和《中国的改革和现代化与全球发展的新机遇》这两篇演讲稿。(由于篇幅较长,此处只选摘其中一篇。)

《将改革进行到底》

2024年8月28日在国创会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研讨会上的主旨演讲

  现在,全党正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我们作为智库更要学好全会精神。今天我们在这里举办研讨会,就是为了更好地学习领会全会精神。我们将联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联系习近平总书记前几天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深入领会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坚强决心和强烈使命担当。我相信,这对于我们坚定改革信心、增强改革责任感和紧迫感,至关重要。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我们党以“改革”为主题的第十个“三中全会”。回顾我们党的“三中全会”的历史,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是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十二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是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十三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企业改革,十四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五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是农村改革,十六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七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是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立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开始了以制度建设为主线的全面深化改革。十九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把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提到了重要议事日程。到了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开列300多项重大改革举措,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等各方面部署改革,强调要紧紧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以制度建设为主线的改革攻坚。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将改革进行到底,勇于改革创新、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坚定信念和巨大勇气。

  今天在这里,我的发言,作为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初步学习领会,是否可以这样立意:深入学习领会从邓小平到习近平的中国共产党的改革思想,围绕“将改革进行到底”这个总题目,下大功夫处理好五大关系。

  (一)坚持守正创新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关系

  邓小平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他领导我们实现了伟大历史转折,是他领导我们及时果断地开展各方面体制改革,勇敢打开对外开放大门。与苏联、东欧一些国家截然不同的是,他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坚定捍卫光辉闪耀的社会主义旗帜,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习近平总书记把这一经验概括为“守正创新”四个大字。应当说,这四个大字正是我们今天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将改革进行到底所必须牢记和恪守的一条重大原则。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锚定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总目标,以建设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各领域各方面改革,坚决破除妨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不断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劲动力和制度保障。在这样的改革中,我们一要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恪守四项基本原则;二要坚持改革的实事求是原则,坚持问题导向,直面难问题,解决真问题;三要坚持改革的政治定力,该改的坚定不移改,不该改的坚决不改,决不能犯颠覆性的错误。

  (二)坚持高质量发展这一新时代的“硬道理”与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系

  邓小平在把全党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以后,基于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地位和作用的科学认识,针对当年从“以阶级斗争为纲”阴影中走出来的中国复杂的思想政治状况,面对世界范围战争与和平走向正在发生深刻变动、中国一定要“抢时间”实现现代化的迫切需要,出于改变中国贫穷落后面貌一定要集中力量发展经济的迫切需要,他反复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中国“最大的政治”,是“硬道理”。同时,必须指出的是,邓小平作为一个深谙唯物辩证法的伟大马克思主义者,在抓主要矛盾时,从来不是“单打一”,而是提出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和一系列“两手抓”的大政方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强调,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要突出重点,坚持系统观念。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也强调,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要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点,更加注重改革实效。我们要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在坚持高质量发展这一新时代的“硬道理”,因地制宜抓好新质生产力的进程中,全面推进具有“五大中国特色”“九个本质要求”的中国式现代化。只有这样坚持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才能有效地将改革进行到底。

  (三)坚持人民至上与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关系

  我们知道,邓小平历来把自己看作“人民的儿子”,反复强调改革开放的重大创造,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等,都是“人民的创造”。他强调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要“扭住不放”是为了让人民富起来,他强调“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更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富强民主文明的小康生活;他提出“民主要法律化制度化”是为了保护人民,他提出并始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更是为了确保人民江山不变色;他提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为了人民,他强调“先富带后富”更是为了人民能够共同富裕。习近平总书记坚持党的这一优良传统,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群众路线的工作路线,提出发展要“以人民为中心”,各项工作要坚持“人民至上”原则。我们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将改革进行到底,必须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坚定不移贯彻“人民至上”原则,并把这一原则贯彻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用以解决制约新时代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四)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与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关系

  对外开放是我们在改革开放以来确定的基本国策。对外开放而又独立自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自改革开放以来一以贯之的原则立场和政治智慧。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优化区域开放布局,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在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中不断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广度和深度。”联系在这次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中央第一次提出邓小平是“为世界和平和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伟大国际主义者”,来领会这里提出的“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能够更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举措。我们是从事“读懂中国”事业的智库,更要深刻领会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这一“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与此同时,我们要清醒认识目前变乱交织的国际形势和尖锐复杂的国际斗争,正确处理发展与安全的关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开放与安全,增强在对外开放中维护国家安全的本领。这也是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内在要求。

  (五)坚持全面从严治党、锻造更加坚强有力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与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关系

  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取得伟大胜利的根本保证。将改革进行到底,一刻也不能没有党的全面领导,一刻也不能弱化、虚化、淡化、边缘化党的领导,这是改革开放46年来正反两个方面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的真理。要加强党对改革开放的全面领导,必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永葆“赶考”精神的清醒和坚定,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党的建设各项工作,坚定不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坚定不移坚持党的自我革命,锻造更加坚强有力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只有这样把“党的领导”与“党的建设”紧密联系起来,把党的政治建设与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以及贯穿于其中的制度建设、反腐败斗争紧密联系起来,才能真正落实党的全面领导,使“两个确立”“两个维护”真正成为我们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时,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从邓小平到习近平的中国共产党的改革思想,从我们正在做的事情出发,深入调查研究,深入研究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新质生产力与传统产业、实体经济以及科技创新、教育、人才的关系,产业结构与国土空间布局、区域协调发展的关系,城乡融合发展与共同富裕的关系,各类市场主体创新发展与宏观调控的关系,高质量发展与金融强国建设的关系,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与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关系,人民民主、法治建设与民生的关系,国家安全、国防建设与祖国完全统一的关系,中华文明与各国文明交流互鉴的关系,勇于自我革命与引领社会革命的关系,等等。这是伟大的使命,我们智库责无旁贷。

  还需要强调指出的是,正确处理好这些关系,并且获得成功,乃是一场持久战,是一项需要长时间不懈努力奋斗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大工程,时间短了是不成的。也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我们更要强调:将改革进行到底!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本版责编:陈赛男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