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词里的文明:工科教授的中国诗词品读》(订购)
梁波 著
重庆大学出版社
文明如何定义?五千年生生不息、世界四大古文明唯一传承延续至今的中国和中国文明,我们有着怎样的印象?诗词和文明又有什么关系?
记得20世纪70年代,我还在读小学三、四年级,从子弟校一位老师那借了一本世界地图册,我爱不释手,背下当时地图册上18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相应的首都首府的名称。对于中国或国家的认识,当时只停留在面积排世界第三,人口居世界第一。20世纪80年代“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口号,也召唤着我这个从小就喜欢地理、历史和语文的少年报考了工科学校的土木工程专业,并至今从事这一专业的教学与科研。
有关文明的定义和相关的著作已有很多,作为工科教授为什么想写这样一本跨界的书稿,读者会感到好奇,工科教授的视角有什么独特之处?如果大家能够静下心来阅读一遍此书,或许从书名、目录和内容中会有以下体会。
一是更多一点理性思维。首先,选择了中国传统诗词来解读中国文明,因为在我国五千年生生不息的历史长河中,通常认为《诗》《书》《礼》《易》《乐》《春秋》的六经体系是中华文明发展和传承的源头。通过六经来塑造中国文化价值理想,开启文明传承的范式。诗居六经之首,可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其次,中国传统诗词源自民间,也广泛流传于民间并口口传诵,当下社会的孩童都会诵读一些唐诗宋词,选择诗词更容易引起大家的共鸣。
二是可能更讲究逻辑层次。本书按照思想精神、国家文明的呈现方式以及个体文明的表现特征这一宏观、中观和微观脉络进行编写,将中国人的精神家园、社会生活和个体情感从逻辑关系上有机地联系起来并形成一个整体,以便更好地理解中国文明的立体镜像。通过这些代表性诗词的品读,努力挖掘其所反映的普遍精神和生活方式及个体的家国情怀所呈现的中国文明。
三是喜欢总结规律或探究事物背后的本质。作为汉字文化圈特色之一的诗词,因为其严格的格律、凝练的语言、充沛的情感及丰富的意象,充分体现和反映了不同时代的社会生活和人们的精神。本书并未从艺术技巧、格式韵律和丰富的情感意象角度来解读诗词,而是从诗词所描述或记载的不同历史时期国家、社会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及相应的人物和故事,来观察和探寻其所反映的国家治理和生活方式,以及群体的普遍精神和个人忧时感事的家国情怀,同时从思想精神和情怀情感角度来探寻中国文明的足迹。
因为大家或多或少已有一定的诗词积累和中国历史文化知识,本书所选诗词不求大求全,可能缺乏人文专业的体系标准。全书选取了94首诗词,其中,诗经8首,汉乐府4首,三国魏晋南北朝诗歌11首,唐诗43首,宋词、宋诗20首,明、清格律诗8首。
“第一讲 从《诗经》中的四首诗探寻中华文明的底色”,通过《大雅·文王》中“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侯服于周,天命靡常。上天之载,无声无臭”等诗句,探寻了中国“天命靡常”等一系列文明底色。
“第二讲 从诗词里探寻中国人的普遍精神”,通过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秋瑾的“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的诗句探寻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等一系列普遍精神。
“第三讲 从边塞诗词里探寻中国历史上的地理、人物和故事”,通过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李益的“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等反映“六大都护府”“三座受降城”“昭武九姓”的边塞诗词,去领略大地的雄浑、地理空间和民族的历史演变,以及其中的班超、薛仁贵、张仁愿等英雄人物和英雄故事。
“第四讲 从诗词里探寻选人用人制度及财税制度”,通过孟郊的“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等诗词探讨了包括“科举制”等选人用人制度的由来以及所带来的价值取向;通过白居易“国家定两税,本意在爱人”“奈何岁月久,贪吏得因循”等诗句探讨了包括“两税制”等财税制度的演进过程对保证国家治理和运转的作用,以及被列宁誉为“中国11世纪伟大的改革家”王安石等的改革探索。
“第五讲 从诗词里发现几种典型社会生活场景”,通过柳永的《望海潮》一词中“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江南胜景,竟然让金废帝海陵王完颜亮“梦断江南”;通过汉乐府《孔雀东南飞》刘兰芝焦仲卿凄美的爱情故事,反映出传统中国女子出嫁过程中的“六礼六聘”。
“第六讲 从诗词里发现音乐、舞蹈和绘画”,透过表现艺术的诗词来辨析文明的构成元素,包括“绿绮传奇”“伶人封王”“胡旋舞”“拓枝舞”“水月观音的周家样”“风流才子唐伯虎”等,发现盛唐气象下的中国文化自信和艺术家们不一样的人生。
“第七讲 从诗词里发现不一样的情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如何表现了一系列豁达、豪放的浪漫主义情怀和笑傲生死的爱国主义英雄情怀?
“第八讲 从诗词里发现爱情、乡愁和友情”,通过所选不同时代跨越千年的诗词,摘取历史长河中表达爱情、乡情、友情的美好片段。“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战袍经手作,知落阿谁边”“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这一系列美好的诗句,值得我们反复吟诵、细细品味。
“收百世之阙文,采千载之遗韵。”“诗和远方”应该是中国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精神标识。有幸生在中华大地,自当有中国文化的自豪感和传承中国文明的使命感。
来源:重庆大学出版社
|